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文学家与健康传播(116001)辽宁省大连市健康教育中心原所贤(116001)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暴连英在研究中国古代医药文化传播时,我们不能不敏感到这样一个现象:历代文学家参与到健康传播中,以医著序文、医家传记、医学理论、医药方书的形式,写下了...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普通公众对健康知识和健康传播途径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50-151
目的了解公众对健康知识需求倾向,探索卫生科普音像制品发展方向和传播途径。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75份,回收有效率为89%。群众最需要的健康知识是:保健技能类(84%)、慢性病知识(70%)、婚育知识(54%)、吸烟与健康知识(44%)、意外伤害知识(42%)、传染病知识(占41%)。人群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媒体(86%)、报纸(51%)和网络媒介(39%)。结论应加强对保健技能、慢性病、婚育知识等生活与健康、食物与营养、保健与美容方面的传播材料制作出版工作,加强与电视和网络等视频材料传播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梁青山 《现代保健》2009,(24):190-192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等信息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概念的引入而形成健康传播学之后,极大地丰富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和理论宝库,有效地指导着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形式一般可以归纳为平面大众传播(报纸、杂志、宣传画、宣传小册子、宣传折页、宣传单等平面媒体)、广播影视传播表演(电视、广播、山歌等)、人际传播(个别劝导、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4.
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之后,有关TTV基因分型和变异、流行概况、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报道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常用健康传播方法可及情况,为社区健康传播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宝山区17个社区1275名居民,调查其对社区常用健康传播方法接触情况,并根据媒介渠道的可及程度探讨最佳健康传播策略。结果社区居民接触宣传栏、黑板报、咨询、卫生书籍、宣传片、讲座和宣传活动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2.5%、67.9%、32.1%、29.6%、29.1%、28.7%和27.8%。性别对居民接触讲座、宣传活动、宣传片和板报有影响,女性高于男性(P〈0.05);年龄对所列7种传播方法均有影响(P〈0.05),随年龄增加接触比例相应上升;文化程度也对7种传播方法都有影响(P〈0.05),其中接触卫生书籍随文化程度增高比例上升,接触其他传播方法则以初中和高中组为最高;在岗与否除对阅读书籍没有影响外,其他都是在岗人员低于退休下岗人员(P〈0.05);而患病与否对接触宣传片、讲座、咨询和宣传活动有影响(P〈0.05),病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结论社区健康传播既要考虑传播方法的可及性,又要考虑传播方法自身特点与适用人群,应采用大众传播配以人际传播和群体/组织传播的综合性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发现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其致病性的强产是争论的焦点。近几年有关TTV传播途径的研究较多,血液传播和粪-口途径都已明确,而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也使母婴传播成为可能,婴幼儿感染的途径有三种,围产期接触感染,经产道感染及宫内感染;然而,是否真正经胎盘传播尚难确定。目前,各种文献报道的TTV阳性率差异很大(10%-1005),可能主要与检测方法有关,因此寻找新的方法将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TTV母婴传播及新检测方法(PCR)引物的设计、模板DNA的提取)的研究进展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传播,但尚有40%~50%的HCV感染者无明显经血暴露史,表明还存在其它非经血传播途径。近年来关于HCV母婴传播的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一、研究方法进展:(一)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早期关于HCV母婴传播的研究是应用第一代或第二代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血中的抗-HCV。Wejstal等[1]对8名患慢性丙型肝炎的孕妇所生的11名婴儿进行了血清学随访研究,结果在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CV消失后,一名婴儿在12月龄时重新呈现血清抗-HCV阳性,并在30月龄时仍为阳性,21月龄时肝活俭显…  相似文献   

8.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可经母婴传播感染婴儿,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2)宫内传播;(2)分娩期传播;(3)产后传播。近年来,HIV-1线婴传播的研究进展迅速,有关母婴传播率,传播时间,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报道较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某地孕产妇HIV流行及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芳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73-1175
目的:了解新蔡县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孕产妇利用孕检时机和在妇幼保健院婚检人群提供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检测;对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实施综合性干预。结果:2003年7月~2004年,有20 490名孕产妇接受了HIV自愿咨询检测(VCT),HIV抗体阳性12名,阳性率0.06%。12名HIV感染孕产妇中,经单采血浆传播6名(50%),受血传播5名(41.7%),经性接触传播1名(8.3%);有2人其配偶为HIV抗体阳性。7名孕妇终止妊娠(58.3%),5名产妇接受综合性干预后分娩(41.7%)。结论:通过对孕产妇人群提供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全国健康教育机构传播材料制作情况,以期为全国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全面调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三级健康教育机构[包括独立健
康教育所、隶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厅(局) 等的健康教育所(科)、卫生宣教科]2011 年度健康教
育传播材料制作情况。结果 全国各级行政区已设置健康教育机构数为2678个,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设置
率为82.70%,其中省级机构设置率为100.00%、地市级机构设置率为95.93%、区县级机构设置率为
80.39%。各级机构制作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形式主要包括传单与折页、小册子与书籍、宣传画、音像制
品、手机短信与实物。按机构级别分类分析,省级机构自主制作传播材料居多,地市级模板制作传播材料
居多,区县级自主制作和模板制作材料均较少;按经济区划分析,东部、中部制作传单与折页、音像制品、
手机短信与实物种类和份数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制作小册子与书籍、宣传画居多。结论 目前我国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种类和数量均有较大发展,但西部地区和区县级健康教育机构仍需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关键词:健康教育;机构;传播材料;制作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143 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宜战区部队官兵需要的健康传播策略。方法2013年选择某战区部队当年入伍的部分新兵和士官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第1组860名新兵和士官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在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后,在同一部队群体中按相同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第2组860名新兵和士官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健康传播策略实施前后,2组新兵和士官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技能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的健康传播策略在提升战区部队官兵健康素养,维护身心健康,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发挥了有效作用,值得进一步在战区部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卫生知识在农民家庭中的传播效果研究(266300)山东省胶州市卫生防疫站孙毓利用传播理论研究农民对卫生知识的接受效果是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传播渠道,向农民传播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转变农民的卫生观念和促进不卫生行为的改变,提...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健康传播的迅速发展,新的传播手段不断被运用于健康传播,博客就是其中之一。据估计,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已达1.62亿人,博客传播者达3094万人,1亿多网民常常访问博客。本文运用传播学和健康传播学理论,探讨健康博客的传播特征和策略,提出在博客时代开展健康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健康传播渠道接触缺失原因,为科学开展社区健康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宝山区16~69岁社区居民1 275人,调查其健康传播渠道接触缺失情况及其原因.结果 社区居民因条件限制或不知道相关健康传播渠道而导致接触缺失列前5位的分别是健康类杂志(84.4%)、报纸(78.4%)、自我管理(75.1%)、电话咨询(70.1%)和书籍(68.7%),列最后3位的分别是健康教育板报(17.7%)、宣传栏(11.9%)和健康类电视节目(2.0%).在有条件接触健康传播渠道的人群中,接触缺失列前5位的分别是电话咨询(86.1%)、自我管理(71.6%)、社区咨询(42.5%)、健康讲座(38.1%)和宣传活动(37.7%),其中主要因不喜欢而导致接触缺失的有健康类电视节目、移动电视、短信、讲座、宣传活动和自我管理,主要因没有时间而导致接触缺失的有健康类广播、宣传栏和板报,主要因没有需求的有社区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信息.结论 健康传播渠道接触缺失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应加强宣传,引导需求,创造条件,方便居民主动使用健康传播渠道获取健康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的研究现状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10002)吴光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分布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多,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传播途径不明,使预防工作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父婴、母婴传播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静  邵兴兰  尤世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806-806,813
目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宫内感染(父婴、母婴垂直传播)。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自28周起每月肌注200IU的HBIG1剂(28W、32W、36W),产前共注射3剂。分娩时新生儿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8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的新生儿3例感染HBV,HBV宫内感染率为3.62%。母婴传播阻断率95.95%(71/74);父婴传播阻断率100.00(9/9)。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在孕28W、32W、36W分别注射HBIG200IU3剂。可有效预防胎儿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李青山  孟向东 《中国校医》1999,13(5):321-325
目的探讨高效、低耗的农村小学校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方法将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10所农村小学随机分成五组,每组分别采用设定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对620名三、四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相同)两年。结果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口腔卫生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P<0.01),卫生行为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实验组学生的龋齿患病率和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一般方式传播模式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建议农村小学校采用此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口岸卫生控制》2007,12(2):57-57
2007年3月21日消息:疟疾是死亡率仅次于艾滋病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疟原虫的疟蚊传播。美国科学家19日宣布培育出无法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由于迄今没有预防疟疾的疫苗,科学家计划利用野放转基因蚊子切断疟疾传播途径,从而达到预防疟疾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面广,发病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主要来自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8年以来,随着本病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病毒分离成功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 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 996条广西HIV pol区序列和165 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的序列比例为31.5%(1 886/5 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络中,省内连接占51.6%(2 613/5 062),国内连接占48.0%(2 430/5 062),国际连接占0.4%(19/5 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 212/2 449)、北京市(17.5%,430/2 449)、上海市(6.9%,168/2 449)、四川省(5.7%,140/2 449)、云南省(4.2%,102/2 449)、陕西省(3.8%,93/2 449)、浙江省(2.8%,69/2 449)、海南省(2.0%,49/2 449)、安徽省(1.5%,37/2 449)和江苏省(1.3%,33/2 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 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络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