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伦碧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87-887
我院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病人 ,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3~71岁 ,平均年龄52岁 ,透析时间最长24个月 ,最短2个月 ,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14 5个月。原发病中慢性肾炎19例 ,高血压病7例 ,2型糖尿病4例。透析前BUN平均 (27 8±13 2)mmol/L ,Scr(1102.0±385.3) μmol/L ,血钾 (6 0±1 3)mmol/L ,血脂TG(1 63±0 62)mmol/L ,TC(4 92±…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慢性肾功能衰竭逐渐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据Kafetz等报告,在老年病科住院病人中20%患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1]。笔者通过对我院1994-1998年期间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CRF)68例与同期20-50岁CRF48例(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发现老年CRF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等均有很多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文 《淮海医药》1999,17(4):23-24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和严重的是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它是透析病人的首位死因。正确预防和处理左心衰对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0月1500次血液透析中发生52次(3.40%)血液透析相关性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现对我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CRF合并高钾血症患者5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44.8岁。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6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the elderly CRF)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诊治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外老年人ESRD已对医疗、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血液透析技术及医疗水平的进步,高龄已不再是血液透析的禁忌症。但由于老年人血液透析前并发症及血液透析时并发症的存在,同时随年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各系统老化及系统性疾病存在的特殊性,所以更应该警惕血液透析前的并发症及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找出血液透析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选用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便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61例65岁以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的观察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好转20例,死亡14例,自动出院8例。存在多个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脑出血病死率高,及时发现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脑出血是降低患者死亡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部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3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95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242次(25.31%),且半数以上的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h。同时发现年龄与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比。年龄越大,心脏损害并发症越多,血清K+浓度也相对增高。提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由于肾功能损伤严重,可引起某些电解质离子的潴留和丢失。本文CRF患者血液透析前与正常对照组电解质(钙、磷、镁、铁、锌、铜)含量分析以及透析和电解质含量变化进行探讨。方法:对28例患者血清电解质分析,应用浙江东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专人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患者透析前血清钙、锌、铜、铁含量降低,血清磷、镁含量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后电解质对比分析,血清钙、磷、镁、铁、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CRF患者电解质分析,了解和观察患者电解质的丢失以及病情发展状况,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种危害生命的慢性晚期疾病。其危害性极大,本文收集105例资料,就有关问题简要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本文共105例均为住院病例。男73例,女32例,平均年龄33岁。根据国内文献杂志肾功分期,早期46例,晚期26例,终未期33  相似文献   

12.
杨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6-417
目的观察与分析透析治疗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以及β2-微球蛋白均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β2-微球蛋白的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血液透析相比,能够更好的将患者体内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物质清除,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罗文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40-134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预后因素.方法:将老年ARF患并56例的病因、并发症、转归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RF最常见的病因为血容量不足(52.9%)、感染(29.4%)、药物(8.8%)、梗阻(8.8%);常见的并发症有酸中毒、高血钾、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响预后因素有血容量不足、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是否接受血透治疗.结论:血容量不足、感染、药物、梗阻等是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加强原发病治疗及时发现、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早进行血透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对于许多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的病人而言,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因为如此,造成病人对透析机和医护人员的过分依赖,否则便难以生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讨论慢性肾衰患血液透析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对有可逆性急性加重因素的CRF患者可帮助其渡过危险期;配合肾移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透析时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血透的疗效、并发症出现及预后。CRF的血液透析时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透析。我国由于医疗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患者透析较晚,影响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诊治的118例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对其发生病因进行研究,同时研究进行急救措施(具体包括:皮肾穿刺造瘘术、输尿管插管术、输尿管切开术以及肾造瘘术等)的临床效果。结果泌尿系统结石导致梗阻的患者有73例,占61.9%;16例是由肿瘤压迫输尿管或者侵润局部组织,占13.6%;15例患者是由前列腺增生和泌尿系统结核导致的梗阻,占12.7%。经过积极的治疗,89例患者成功解除梗阻,有效率75.4%,7例患者在1周内死亡。对这109例梗阻性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输尿管插管,有65例患者的梗阻现象成功解除,而且引流通畅,通过治疗后患者的梗阻现象消失,肾功能有所缓解。通过皮肾穿刺造瘘术的24例患者,梗阻现象均明显缓解,经过治疗后的7d,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指标明显降低。结论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多见的原因即为泌尿系结石,其次为恶性肿瘤,再次为结核,之后为前列腺增生。在对其进行治疗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梗阻现象,主要方法为输尿管插管引流术。如插管失败后,可选择经皮穿刺造瘘术等各种微创手术,如仍失败,最终考虑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对照组53.84%(1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l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每周3次,每次4小时;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每周2次,每次4小时及One-line血液透析滤过每周1次,每次4小时,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在降低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较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能较好地降低患者体内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毒素。  相似文献   

19.
陈忠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119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P物质(SP)、心钠素(ANP)含量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对照组(50例)及CRF组(30例)血液透析(血透)前后SP、ANP,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结果 血透前S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124,P〈0.01),血透后SP高于血透前(t=2.224,P〈0.05);SP血透前与Cr呈正相关(r=0.6612,P〈0.05),SP血透后与Cr呈负相关(r=-0.4648,P〈0.05);血透前ANP显著高于对照组(t=2.824,P〈0.01),血透后ANI,显著低于血透前(t=2.221,P〈0.05),ANP血透前后与Cr呈正相关(r=0.8225,P〈0.05);血透前后SP变化值与ANP变化值呈负相关(r=-0.4811,P〈0.05)。结论 CRF患者血浆SP、ANP含量的变化与肾功能的改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问题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现将我院2年来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例的饮食指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