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特殊肠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改变,是目前唯一公认的癌前病变[1].氩离子凝固术已证实能使Barrett食管黏膜消除,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2].但常规胃镜下治疗患者因紧张、恐惧而产生恶心、呕吐、食管蠕动频繁,导致视野不清、病灶治疗不彻底.本次研究采用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2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生。BE含有杯状细胞或特殊肠化生是引发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1-2]。传统治疗BE的方法主要是外科食管切除术联合应用抑酸药物,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内镜下介入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氩离子凝固术(APC)是目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32例Barrett食管患者行氩离子凝固术,功率为60W,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后2~6个月复查胃镜,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至Barrett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7例(84.4%)病灶消失,4例(12.5%)原病灶处可见岛状Barrett食管样改变,再次行氩离子凝固术,1例(3.1%)发现重度异型增生而行手术治疗。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56.3%),1例出现吞咽痛(0.3%),未见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复习国外氩离子凝固术 (Argonplasmacoagulation ,APC)或激光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关文献资料结果表明 :APC联合高剂量奥美拉唑或腹腔镜抗反流术治疗BE安全、有效 ;单用激光或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 (Barrett’sesopha gus ,BE)患者的肠化上皮消失。因此APC或激光可用于BE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然而临床上无论是抑酸治疗还是抗反流折叠术都不能完全阻断黏膜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泮托拉唑胶囊治疗Barrett食管的近期疗效。方法35例Barrett食管患者均应用60w氩气刀行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治疗,并在术后给予泮托拉唑胶囊40mg/次,1次/d,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行胃镜检查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PC治疗后患者Barrett黏膜均可完全消除,其中1次治疗消除26例,2次治疗消除7例,3次治疗消除2例;治疗后24h出现胸骨后不适感15例,烧灼感、反酸、恶心1例,服用泮托拉唑胶囊后症状消失;1例长段Barrett食管12个月后复发。结论APC联合泮托拉唑胶囊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113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23例为对照组,未给予治疗;Ⅱ组33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Ⅲ组48例行氩离子凝固术后并口服药物(同Ⅱ组)维持,3个月后复查,若发现有残留Barrett食管,再次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1次。所有患者治疗1年,并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内镜并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结果:Ⅰ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Ⅱ组与Ⅲ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Ⅰ组与Ⅱ组Barrett食管未见明显变化。Ⅲ组能使89.6%的Barrett食管达到胃镜下完全消除,1年后复发率为25.6%,至随访结束时,完全缓解Barrett食管占治疗的66.7%。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既可改善Barrett食管的症状,也可消除Barrett食管,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经内镜病理检出160例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as,BE食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设为治疗组;另一组应用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不良反应,同时随访24个月,评价两组转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倍~50倍[2].然而临床上无论是抑酸治疗还是抗反流折叠术都不能完全阻断黏膜上皮化生,近年来,我们在内镜下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法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见效快,食管及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 食管1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贤斌  叶丽萍  丁锦秀  林敏华 《新医学》2007,38(11):749-750
对13例Barrett食管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予奥美拉唑维持治疗。13例均完成治疗,其中11例患者治疗1次后Barrett黏膜完全消失,2例Barrett黏膜长度超过4cm的患者治疗2次后病灶完全消失。研究表明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 )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倍~125倍[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病应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和奥美拉唑药物疗法联合治疗及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确诊的100例Barrett食管患者,根据年龄层次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并联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通过胃镜观察手术效果,对病灶清除不完全的患者日后进行二次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进行4次定期胃镜复检,统计复检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结果分析2组患者复检数据,治疗1年以后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比较,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治疗组使用氩离子凝固术后6例患者有短期胸骨疼痛,在后续药物治疗过程中逐渐消失,对患者健康状况影响不大。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该临床治疗方案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更深入长期的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应用APC方法治疗Barrett食管患者,以药物治疗为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学表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E有效,治愈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的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颉永乐  徐克成 《临床荟萃》2006,21(6):442-444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及食管、胃连接部腺癌惟一已知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食管下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以定义为BE。BE的癌变将经历特殊肠化生一不典型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性腺癌的病理进程。BE腺癌的诊断依据如下:①确诊的原发性食管腺癌;②有BE病史;③具备确切的组织学形态;④找BE从异型增生发展到原位癌和浸润癌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患者118例,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92例首次治疗即全部清除病灶,余26例经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术后1年复查10例复发,复发率8.47%。术后17例(14.4%)出现胸骨后不适症状,9例(7.0%)出现胸骨后疼痛,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3~7d症状消失;4例(3.1%)出现食管黏膜下气肿,自行吸收。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BE)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40例B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单纯药物组)和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组基线资料均衡.3、6、12个月分别随访,对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消除与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个月联合治疗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 85.0% vs 55.0%,P<0.05).在联合治疗组中,氩离子凝固术对短段BE治愈率达100%,2例长段BE在6个月时复发;未出现严重溃疡、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单纯药物组未见病灶消除.结论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普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80%的食管腺癌来源于Barrett食管[1].现将本院在2003年7月发现2例Barrett食管并发食管腺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唐毅  龙晓奇  陈拥军  姚勇 《华西医学》2009,24(3):664-66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镜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经内镜下APC治疗后联合埃索美拉唑20mg2次/日连续3月,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日连续3月,分别于3月、6月、12月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积分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3、6、12月临床症状积分缓解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从内镜、病理随访的有效率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BE内镜下APC联合抑酸治疗能有效逆转Barrett上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     
<正>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F)是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950年首先由Barrett描述。1953年Allisonll和Johnstone把食管柱状上皮中发生的深部溃疡称为Barrett溃疡。国外有关BE的研究报告较多,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鉴于国内报告尚少,现结合文献简要介绍如下。一、病因 BE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Barrett最初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短食管伴变薄的胸腔胃,貌似柱状上皮覆盖的末端食管。其后则认为是由异常的胚胎发育伴柱状上皮覆盖胎儿食  相似文献   

20.
张玫  何晓勇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910-91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慢性胃食管返流致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损伤后被柱状上皮所代替的一种病理改变。BE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群30-50倍。因此阻断BE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