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与单一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针剂注射1周后改口服;对照组氯氮平口服。治疗前、治疗后,以1、3、7、14、28天的(PANSS)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7天,兴奋因子减分率为34.83%(有效),2周50.9.1%(显效),其控制兴奋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结论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能有效控制兴奋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李东  刘殿国  赵洪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64-464,466
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两组,A组为利培酮合并MECT,B组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分别在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疗效,并用副作用量表(TE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A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B组在治疗的第6周末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利培酮合并MECT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洋组,A、B两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3.
鲍立迎  王坤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198-198,200
目的:以氯氮平为对照组,探讨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31例)和氯氮平组(3l例)进行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分别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和氯氮平组均获得明显疗效(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氟哌啶醇为对照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肉注射氯硝西泮组46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44例治疗,疗程为7d。治疗期间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76%)与氟哌啶醇组有效率(7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董太新  杨仁登  袁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09-1110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口服齐拉西酮合并肌注氯硝西泮)34例和氟哌唑醇组(肌注氟哌啶醇)34例治疗,疗程14天。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76.5%与氟哌啶醇组79.4%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利培酮联合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利培酮联合氯硝西泮(合用组)或氯氮平单用(单用组),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疗程为6周。结果:合用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与单用组相当,不良反应明显较单用组少而轻。结论:利培酮短期内联合氯硝西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氯硝西泮合并奎硫平相对照,观察奎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昔,随机分为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和无抽搐电休克组,均按常规口服奎硫平,疗程均为14天。治疗期间(定时)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无抽搐电休克组与氯硝西泮组比较,经莺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t=1.32,P=0.196)。两组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得明显缓解(P〈0.01),不良反应出现率相似。结论:奎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和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两组,A组为利培酮合并MECT,B组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分别在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疗效,并用副作用量表(TESS )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A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B组在治疗的第6周末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利培酮合并MECT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A、B两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疗程24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总分与CGI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氟哌啶醇为对照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肉注射氯硝西泮组(46例,以下简称为利培酮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44例,以下简称为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为7d。治疗期间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76%)与氟哌啶醇组有效率(7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1.
孙锦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26+1032
目的:观察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及氟哌啶醇注射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疗程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合并氯硝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注射液合并氯硝西泮。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与氟哌啶醇注射液合并氯硝西泮的疗效相当,而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用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笪有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92-1893
目的:评价氯氮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氯氮平合并氯硝西泮口服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20例(66.7%),有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因所用氯氮平及氯硝西泮剂量中等,不良反应较小,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氯氮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合用卡马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住院40例患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年龄18~60岁;人组时PANSS总分≥60分,并且PANSS以下四项条目中.作为兴奋因子.至少两项满足下述标准P4(兴奋)=3—5、P7(敌对性)=3—5、G8(不合作)=3—5、G14(冲动控制缺乏)=3—5;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氟哌啶醇合并阿普唑仑、卡马西平对照组口服氯氮平。治疗前.后7、14、28、42天,以PANSS量表作为疗效和评定工具;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应用t检验等方法完成相关分析。结果:氟哌啶醇合并卡马西、阿普唑仑,在用药第七天兴奋因子有明显下降.其控制兴奋状态疗效与氯氮平相当。初时几乎未出现不良反应,当氟哌啶醇达到较大治疗剂量时.才逐渐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合并安坦后锥体外系反应迅速缓解。结论:氟哌啶醇合并卡马西平、阿普唑仑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且不良反应轻,患易接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氯氮平合并丙戌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患者,予以氯氮平合并丙戌酸镁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73.3%,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氯氮平联合丙戌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及依从性尚好。  相似文献   

15.
谢拥军  王英兰  祁翠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72-972,1054
目的:了解氯氮平合并丙戌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病例,予以氯氮平合并丙戌酸镁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73.3%,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氯氮平联合丙戌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及依从性尚好。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盛贤 《广西医学》2006,28(12):1914-1915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两药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共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PANSS总分及分量表均显著下降((P<0.01)),有效率为85.0%.副反应较轻.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德巴金治疗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合并德巴金(合并组)和单用利培酮(单用组)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合并组疗效好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96,P〈0.05),两组病人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德巴金合并利培酮可作为治疗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奥氮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5.3%,80.9%,奥氮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氯氮平为对照组,探讨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31例)和氯氮平组(31例)进行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分别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和氯氮平组均获得明显疗效(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高于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用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短期肌注合并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50例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精神症状(激越行为),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入院测评基线比较,各组患者PANSS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各组组间兴奋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SD两两比较,A、B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PANSS-兴奋激越项目减分率分级标准计算疗效的比较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TESS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在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及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症状(EP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强直、震颤及静坐不能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而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行为,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