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利尿激素类合成药1-脱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具有增高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和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FⅧR:RCF)2—4倍的作用。DDAVP已经成功地用于轻型血友病和von Willebran′s病患者。本文研究了DDAVP对于正常人和Ⅰ,Ⅱa和Ⅱb型vWD病人的血液中血小板在动脉内皮下粘附和聚集作用。 vwD病人18例,其中Ⅰ型vWD3例,Ⅱa型6例Ⅱb型6例,Ⅲ型3例。正常对照5例。以上人员均在测试开始前至少14天停用各种药物。将DDAVP稀释在100ml生理盐水内,0.4μg/公斤体重/次,30分钟静注完。静注前、后30和90分钟各测定初次出血时间,FⅧ:C(用一期法测定),FⅧR:Ag(用兔抗人FⅧ-vWF血清进行免疫电泳测定),FⅧR:RCF  相似文献   

2.
作为加压素的一种类似物,脱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或称desmo pressin),因具有抗利尿作用而对糖尿病有用;又因为它具有提升血浆因子Ⅷ水平的能力,在治疗血友病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轻度血友病甲和血管性假血友病(VWD)患者,通常在创伤或手术后才有过量出血,并能够用冷沉淀或因子Ⅷ浓缩物治疗有效。然而,使用血液产品并非没有危险,即使对输用因子Ⅷ的量加以节制,仍有很多患者感染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这些感染大多可能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DDAVP的使用使得某些患者不必再输血,因此它必然被看作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用于制备因子Ⅷ浓缩物原料血浆的质量,作者考察了不同抗凝剂,贮存的温度和时间对全血及血浆中各种因子Ⅷ相关活性、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类似的工作先前已有报告。本文的特点在于采用相同献血者的血液考察不同抗凝剂的影响和使用非常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各项测定。此外,作者在测定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FⅧR:RCoF)和相关抗原(FⅧR:A(?))的同时,还测定了Bβ15-42和纤维蛋白肽A(FPA)的水平,前者是血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Bβ链产生的肽段,可以敏感地反映血液和血浆中有血纤维蛋白溶  相似文献   

4.
新近合成的1-脱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是天然加压素的改良制剂,具有较强的抗利尿作用,而无对血管等的付作用,为尿崩症的治疗药物。有人发现该药可使血浆第Ⅷ因子活性和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化素(PA)升高,因此最近已被用于血友病甲和血管性假血友病的治疗。本文报道作者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研究对象为7名健康人和4例轻型血友病甲患者。一次静脉注射DDAVP10微克(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10分钟注完),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不同时间测定其PA、凝血酶时间、连续凝血酶时间(S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第Ⅷ因子活性、第Ⅷ因子样抗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10余年中,很多研究者通过研究凝血因子Ⅷ的凝血活性(Ⅷ:C)、因子Ⅷ抗原性(Ⅷ:Ag)和因子Ⅷvon Willebrand活性(Ⅷ:R:WF)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因子Ⅷ浓缩物的特性。对因子Ⅷ的体内回收率及体内和体外半生期也进行了研究。但对冻干的因子Ⅷ浓缩物在不同温度下保存及将其重新配制成溶液后于-20℃冰冻保存时Ⅷ:C衰减的情况,至今未作比较研究。本文作者的研究目的旨在搞清保存温度对冻干的因子Ⅷ浓缩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有多大,同时也考察冻干的因子Ⅷ浓缩物经重新配制成溶液,然后冰冻,置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假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国外通称为 von Willebrand 病(V-WD)。典型病例的表现为:(1)出血时间延长;(2)血小板对玻璃珠的粘附性减低及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减弱或不聚集;(3)血浆第Ⅷ因子蛋白质复合物(Ⅷ因子凝血活性、Ⅷ因子相关抗原、Ⅷ因子相关 von Wi-llebrand 因子)减低或缺乏;(4)患者输注正常血浆或Ⅷ因子浓缩物后,Ⅷ因子凝血活性缓慢且持续增高。但亦有许多缺少上述某些表现的不典型或变异型病例。Nilsson 报告,在瑞典本病之发病率为10/10万,而血友病甲是7/10万。国内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学院报告,该院自1954~1978年间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冷沉淀、特别是纯化的因子Ⅷ浓缩物的制备过程中,因子Ⅷ回收率很低,激励人们进行大量研究,以求改进血液或血浆中因子Ⅷ的稳定性及其在冷沉淀和浓缩物中的回收率。多年以前就已经知道,生理浓度的钙离子对因子Ⅷ有稳定作用。近年来,用肝素抗凝对血浆中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有稳定作用已有报告。有人还提出一种用肝素抗凝的血浆制备中纯度因子Ⅷ浓缩物的简易方法,并有很好的回收率。然而,上述结果大都是在实验室规模获得的。本文作者的目的是研究上述实验室结果应用于常规生产的可行性。血液采集到CPDA-1抗凝的塑料袋内,分离血  相似文献   

8.
因子Ⅷ浓缩物应该尽量保持它的原始状态。在制品质量方面,被凝血酶激活的因子Ⅷ制品很快地失去了活性,而在同一时期内与未被激活的因子Ⅷ制品对照,活性仅损失10-20%。鉴于以上情况,作者提出下列问题:(1)采血的方法是否影响血浆中FPA的含量;(2)富含FPA的血浆是否减低因子Ⅷ浓缩物制品的质量。对此作者建立了适合于大量标本纤维蛋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的单克隆咖吗病(MGUS)患者可能患与先天性von Willebrand疾病相似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即获得性von Willebrand综合征(AvWs),在这些病人中,改善止血的措施是预防或治疗出血事件所必需的。作者诊断了10位MGUS和AvWs患者:其中8位患者IgGκ(3)或IgGλ(5)MGUS,2位患IgM-κMGUS,并比较了三种治疗方法:(1)去氨加压素(DDAVP)(2)因子Ⅷ/von Willebrand因子(FⅧ/vWF)浓制剂(3)大剂量(Ig/Kg/天,治疗2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IgG-MGUS患者使用DDAVP和FⅧ/vWF浓制剂,增加了血浆DDAVP和FⅧ/vWF浓度,但仅仅是暂时的。IVIg产生了更为持久的改善实验室异常的结果,并防止外科手术出血(短期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Ⅷ(简称FⅤ、FⅧ或Ⅴ因子、Ⅷ因子)及蛋白C活性,探讨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蛋白C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血浆凝血因子Ⅴ、Ⅷ、蛋白C活性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呈正相关,凝血因子Ⅷ活性异常增高、蛋白C活性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层析法,可从血浆冷沉淀中制备高纯度的已灭活病毒的FⅧ:C浓缩物。作者溶解冷沉淀,经氢氧化铝吸附后,加入0.3%三正丁基磷酸盐(TNBP)和1%吐温80.25℃处理8小时灭活病毒。该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柱,使用DEAE-Fractogel TSK 650M凝胶吸附FⅧ:C,NaCl浓度梯度洗脱,即可得到高纯FⅧ:C,经除菌过滤,分装,冻干得FⅧ:C浓缩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Ⅶ、Ⅷ、X、Ⅺ的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AMI组(80例)和对照组(80名)因子V促凝活性(factor V coagulant activity,FV:C)、因子Ⅶ促凝活性(factorⅦcoagulant activity,FⅦ:C)、因子Ⅷ促凝活性(factor Ⅷ coagulant activity,FⅧ:C)、因子X促凝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因子Ⅺ促凝活性(factorⅪcoagulant activity,FⅪ:C).结果:①AMI组血浆FV:C、FⅦ:C、FⅧ:C、FX:C、FⅪ:C分别为(134±25)%、(187±32)%、(212±64)%、(140±29)%和(193±6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AMI组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77%、90%、64%、81%;②AMI组中再发病例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均为P<0.01);③不同年龄患者各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有差异.结论:AMI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V:C、FⅦ:C、FⅧ:C、FX:C、FⅪ:C增高明显,存在着高凝状态,可能与AMI的发病相关,因此定期检查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并加以预防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一种制造高纯度因子Ⅷ浓缩物的独特方法。原料为冷沉淀,其制备方法为将1.6甘mol氨酸溶液加入冷沉淀中,不时搅拌,然后加入0.15mol氯化钠溶液,以900g,在10℃下离心15分钟,部分除去纤维蛋白原,滤过上清液并冰冻于-35℃。然后在4℃下使其缓慢地冷沉淀,再以900g,在0℃下离心60分钟,沉淀物经洗涤后用Tris-枸橼酸盐溶液在37℃下溶解,该浓缩液经滤过后分装并冰冻干燥。产量为原始血浆因子Ⅷ凝固活性(FⅧ:C 0.8U/ml)的16.5%。按此法制造的几批产品与8家厂商出售的9批浓缩物进行体外质量对比。结果表明,本产品(CRTS Lille)的大多数指标的特性在市售高纯商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1974年就已证明,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血浆制备的C_1脂酶抑制剂浓缩物(HBsAg阴性)能引起乙型肝炎(乙肝)的传染。但当制剂加有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病人无输血后肝炎发生。为了探讨血浆衍生物(因子Ⅷ浓缩物、凝血酶原复合物、C_1脂酶抑制剂浓缩物、纤维蛋白溶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等5种)中添加剂量相对较小些的HBIg,是否也具有消除乙肝潜在性的作用,作者等对12只黑猩猩进行了实验观察。制备前述5种血浆衍生物的原料血浆4950ml来自23份HBsAg及抗HBs均阴性的供者混合血浆,加10  相似文献   

15.
目前,控制有抗因子Ⅷ抑制物的血友病人的出血发作仍然是一个难题。在输入因子Ⅷ浓缩物后,发生强烈回忆反应的病人尤其如此。已经知道抗因子Ⅷ促凝成份(FⅧ:C)抗体可能是有种属特异性的,这种抗体中和猪因子Ⅷ较中和人因子Ⅷ为少。过去,曾用牛或猪因子Ⅷ浓缩物控制有高滴度抑制物的血友病人的严重出血发作。但是,由于引起某些严重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伴有血小板减少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晚近,一种用聚电解质分级分离法制备的高纯度猪因子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析欧洲及北美洲47个治疗中心65例获得性血友病(74例次急性出血)应用猪因子Ⅷ(FⅧ)浓缩物治疗的结果。在应用猪FⅧ前,44例已用过各种血制品,21例未经治疗。猪FⅧ平均起始剂量为84IU/kg,可增加血浆FⅧ:C活性0.85IU/ml,持续治疗平均8.5天。 结果 所观察64例中50例(78%)临床反应极好或良好,8例轻度反应,6例无反应。65例中10例  相似文献   

17.
用显色底物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1种FⅧ:C检测新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将混合试剂在Ca~(2-)活化下与因子Ⅷ反应,其生成物与显色底物作用后,测定形成的显色物质的吸光度。显色底物法测定FⅧ:C技术于1976年由Seghatchian等人首创,用于血友病血浆和供血者血浆中因子Ⅷ水平分析。由于使用显色底物进行比色分析。故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分析了苏格兰国立输血中心混有抗HIV阳性血为原料制备、并经加热处理的两批凝血因子Ⅷ浓缩物治疗血友病患者的情况,以评价热处理灭活HIV病毒的效果。这两批因子Ⅷ浓缩物的原料血浆中均混有HIV阳性血浆(当时尚未对献血者进行抗HIV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vWF水平比血浆vWF水平对出血时间(BT)更有影响。von Willebrand病(vWD)有3种类型,分别为血浆、血小板及血管壁缺少vWF。有些重症病人输注血浆因子Ⅷ浓缩物,虽然能使VWF及FⅧ:C达正常水平,但不能纠正BT及控制出血,原因可能是其血小板中缺少vWF。作者研究发现:输注血小板浓缩物能达到止血效果,血浆及血小板的vWF水平在止血过程中都是必需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凝血因子Ⅷ(FⅧ)c2区单克隆抗体(单抗),研究其对FⅧ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表达rFⅧ C2区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源性单抗.不同剂量的单抗与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孵育后测定FⅧ活性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ELISA法测定该单抗对rhFⅧ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磷脂酰丝氨酸(PS)及血小板结合实验的影响.结果 获得一株抗FⅧC2区单抗,命名为SZ-132.与血浆孵育后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FⅧ活性,APTT明显延长;抗体浓度超过25μg/ml时,FⅧ活性为0;该抗体能够抑制rhFⅧ-vWF、rhFⅧ-PS及rhFⅧ与血小板的结合.结论 SZ-132是一株特异性针对FⅧ C2区的抑制性单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