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兵  王见 《河南中医》2012,32(4):415-416
大柴胡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相似文献   

2.
一、对大柴胡汤的认识大柴胡汤是后汉张仲景所创立的一张古方,张氏在其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概述了本方的应用,有关的原文共有三条如下: 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  相似文献   

3.
第五节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伤寒论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03条,“过经”原为“经过”,今参考第123条文意改,“汤”字依成本加) :“仿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36条)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芍药、枳实、大黄组成。原为服小柴胡证仍不解而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证而设,和解通下并行。笔者多年来应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达枢机,治半表半里。笔者常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再论大柴胡汤证之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证不是少阳阳明合病,而是小柴胡汤证由气分向血分发展的必然阶段,病势有深浅之分,病位却不是由少阳及于阳明.而是由气郁发畏为气滞热郁血瘀。“心下急”、“郁郁微烦”为其辨证眼目。  相似文献   

7.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8.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是双解太阳少阳之剂,适用于太阳少阳合病或太阳少阳并病。主治太阳病表证未解,邪已入少阳,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等太阳证,又有微呕、心下支结等少阳证。临床用来治疗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常可收到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薛进福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14-1415
大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少阳、阳明并病主方,由小柴胡汤、小承气汤化裁而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主治外有少阳之邪、内有阳明热结腑实,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或胁热下利,苔黄,脉弦有力等。笔者依仲景组方之旨,审证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正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第146条,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合方组成,原文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是治疗少阳病兼太阳表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枢机、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内外及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等功效特点,治疗盗汗、癌性疼痛等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原是治疗伤寒日久,邪郁少阳而太阳表证不解之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节烦痛,是外(太阳)证未去,营卫不和,心下支结是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微呕是胆郁犯胃所致,属太阳少阳相继为病的“太少并病”。柴胡桂枝汤即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的合方,取桂枝汤及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芍药、枳实、大黄、生姜、大枣),方出《伤寒论》,原治少阳病失治、误治,而致“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心中痞鞭,呕吐而下利”之少阳阳阴并病者,通过“和”“下”兼行,外解少阳之邪而内攻阳明结热也。近年来笔者施此方于临床,证其对“肝郁化火、痰热内闭”的一些病症,常能起到“解郁清肝、荡涤痰热”的良好疗效,从而扩大了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张仲景《伤寒论》中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说明柴胡桂枝汤主用于太阳少阳并病之轻症。以桂枝汤调和营为,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属少阳兼太阳(太少并病)的证治。因外有太阳表证而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微呕,心下支结,且两经之邪均较轻浅,故取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发表与和解并施,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17.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实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原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它治疗太阳表证又兼有少阳不和,太阳表证也不重,少阳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2证都轻的证候,笔者临床加减运用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总结推广,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为仲景方,是治疗少阳、阳明二经并病实证的主方。由于太阳病过经之邪传入少阳,少阳病邪不解,枢机不利,并见阳明胃肠燥实之证。故证见热结在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腹部拘急不适或疼痛,呕恶或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口苦、咽干、目眩,脉...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