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严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3):27-296
回顾性总结采用经右胸后外侧切口修补肝脏膈面损伤5例的临床资料,5例均无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笔者认为经胸手术处理肝膈面损伤术前诊断。定位明确十分重要;该手术方法视野清、损伤小、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外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8月~2004年2月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肝外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4例,均为重度肝损伤,死亡率9.3%。5例并发症均治愈。本组资料显示,肝外伤预后与肝损伤程度、合并器官损伤及其数目等因素有关。结论肝外伤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积极及时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7.
由于锁骨下的动脉的局部解剖特殊,临床少见单纯损伤的病例.本院1999至2003年,收治了3例锁骨下动静脉损伤的病人,成功治疗2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Kugel疝修补术是一种非腹腔镜下腹膜前的微创手术。我院从2003年10月至今用此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腹股沟疝64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3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89年1月至2003年7月期间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术6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改良憩室化术4例(3例缝扎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1例,T管引流及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结果治愈1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另1例死于肝功能不全。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处理非常重要;缝扎十二指肠的改良憩室化手术是治疗重症十二指肠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严重肝脏损伤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1):2-2
严重肝脏损伤1例治疗体会武警学院医院外科(河北廊坊,065000)韩国兆病人男性,41岁。因翻车压伤胸腹部后右胸及右上腹剧痛伴失血性休克,在外院手术探查,发现右肝叶损伤严重,试行缝合止血失败后用纱布填塞止血,输血3200ml,病情稳定后6天转我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肝损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 1986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收治经手术治疗肝损伤 5 0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5 0例 ,治愈 4 7例 ,死亡 3例。死亡原因 :早期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 1例 ,合并伤 2例。并发症 :胆瘘 2例。结论 手术治疗肝损伤应根椐伤情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不同的术式 ,重度肝损伤时常常需几种术式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肝损伤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8—1998年10年间本院收治的肝损伤132例诊断和治疗经过。其中非手术治疗31例,手术治疗10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清创修补,填塞修补,肝切除术。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中,2例因合并多器官损伤而死亡,手术治疗组中,5例死亡。结论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单纯Ⅰ-Ⅱ级肝损伤,应根据伤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供肝修整中防止变异性肝动脉损伤的注意事项。方法总结598例供肝修整中127例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类型;动脉误伤和重建前后情况。并对供肝修整的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98例供肝中按Hiatt分型Ⅰ型471例(75.7%,471/598),Ⅱ型51例(9.7%.51/598),Ⅲ型57例(10.6%,57/598),Ⅳ型8例(2.3%,8/598),Ⅴ型7例(1.5%,7/598),Ⅵ型4例(0.2%,4/598);其中供肝动脉变异127例(21.2%,127/598),供肝获取、修整时动脉损伤25例(4.2%,25/598,正常肝动脉损伤5例,变异肝动脉损伤20例);动脉重建共75例(12.5%.75/598),其中变异动脉70例。动脉重建方法选择变异或损伤动脉合适部位整形,尽量单次吻合完成植入前重建,包括变异动脉与脾动脉(52/127)、胃十二指肠动脉(18/127)、腹腔干(3/127)及肝总动脉(2/127)吻分。结论在供肝修整中应高度重视肝动脉变异问题;注重供肝修整顺序和方法;掌握好解剖学特点,辨别动脉变异、小心细致地选择适宜的方式修整和重建;才是肝移植术中防止动脉并发症发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30例阻塞性黄疸 (OJ)病人和 30例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外周血和胆汁中一氧化氮水平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肝脏组织坏死面积进行检测。结果 (1)OJ组外周血NO、GPT、TBil、TNF和胆汁中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2 )iNOS在 86 7%的OJ肝脏组织中阳性表达 ,在对照组肝脏组织中不表达 ;(3)肝脏组织坏死面积与iNOS表达强度及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NO参与了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的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损伤3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 探讨肝损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病因,伤情分级,术前时间,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作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1985年前,后交通事故致肝损伤分别为112例和104例,肝损伤Ⅰ,Ⅱ级所占比例为13/297,74/297。1985年前创伤至手术前时间平均为17小时,1985年后平均为6小时。清创术病死率为19.39%,单纯肝损伤病死率为15.45%,合并伤病死率24.14《 相似文献
17.
肝脏良性小占位性病变6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小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直径小于5cm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6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病理类型,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治疗正确率,并与同期82例A径大于5cm的肝脏良性病变进行比较。结果肝脏良性小病变组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和术前、术后治疗正确牢分别为32.81%和81.25%.显著低于同期肝脏良性大病变组的97.56%和1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确诊直径小于5cm的肝脏良性小病变的难度明显增大,假阳性、过度治疗、潜在的医疗风险均有增多的趋势,病理诊断是后续治疗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少见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及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治疗经验。结果 B超检查45例,腹部CT检查38例,MRI检查35例,其中B超检出率为42.2%,CT和MR检出率高于B超,分别为60.5%和65.7%,未能检出者均误诊为肝癌或仅诊断肝脏占位性质待定。伴随HBV、HCV及肝硬化17例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或占位性质待查,未检出率100%。45例患者中,3例经肝穿病检证实为局灶性结节增生行定期随访;其余4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病检确诊,术后康复出院率100%。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检出率,但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并非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均需手术切除,但因确诊困难,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损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病因、伤情分析、术前时间、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矿山生产和交通事故致肝损伤分别是 39例 (39/98)和 32例 (32 / 98)。肝损伤Ⅰ、Ⅱ级所占比例分别为 14 / 98,2 8/ 98;创伤至手术前时间平均为 10h ;清创病死率 8.6 % (8/ 92 ) ,单纯肝损伤病死率为 11.1% (5 / 4 5 ) ,合并伤病死率 13.2 % (5 / 38)。 2 3例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缩短手术前时间、积极处置合并伤 ,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Brittany Kiracofe Rebecca Coffey Larry M. Jones J. Kevin Bailey Sheela Thomas Kyle Porter Claire V. Murphy 《Burns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urn Injuries》2019,45(4):891-897
The benefits of oxandrolone in burn patients has led to its accepted use in the burn care community, however details regarding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ffect, transaminitis, remains un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transaminitis in patients with burn injury and identif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minitis. Thi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risk factor analysis compared burn patients on oxandrolone with and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minitis, defined as any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value >100 mg/dL. Patient demographics, past medical history, lab values, and burn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 Overall 28 out of 66 (42%) patients developed transaminitis. The transaminitis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other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with a transaminitis risk (p = 0.04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ver dysfunction or length of sta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xandrolone induced transaminitis is occurring in patient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warranting further research to guide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use of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and to determine if rechallenging after resol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