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律琴  吴少钗  朱锦烨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07-1510,1513
目的:探讨强迫症家谱图的特征及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强迫症患者绘制出两系三代家谱图,在基本家谱图的基础上完善有关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关系、角色功能.以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对家谱图进行解释分析.结果:14例强迫症家庭存在着家庭结构不良和功能失调.其特征为:1.控制和疏离,2.冲突的夫妻-三角化的孩子,3.代际不清疏离的关系等.结论:家谱图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对于揭示家庭结构和功能不良,规划治疗方向,评价疗效及激发患者和家庭的内省等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谱图是一种借助于一些简单的符号和线条来描述家庭各个成员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家谱图起源于系统式家庭治疗,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精神科临床应用的有效工具.现对家谱图的种类及其在家庭咨询、职业咨询、心理治疗培训和督导、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家庭沙盘游戏疗法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整合,家谱图疗法从整体和系统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调整家庭关系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家庭沙盘治疗及家谱图治疗的理论背景及应用前景。针对两者的缺陷,讨论了将家庭沙盘治疗与家谱图治疗相结合的功能、方法及应用于行为问题儿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抑郁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心理咨询的抑郁症患者40例,对心理咨询效果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经心理咨询8周后,有效率达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咨询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联合药物效果更为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短程GCBT和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CBT)联合对青少年抑郁治疗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门诊及医学心理咨询中心门诊收治的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CCBT组(n=30,因未完成5次治疗脱落19例,最终11例)、GCBT组(n=30,因未完成5次团体治疗脱落3例,最终27例)及CCBT+GCBT组(n=30)。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CCBT组合并5周的CCBT,GCBT组合并5周的GCBT,CCBT+GCBT组合并5周的GCBT及CCBT。治疗频率均为1次/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评分及减分率,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Scale for Middle...  相似文献   

6.
谭杰华 《当代医学》2007,(13):93-95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及心理疗效.方法 7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症状表现归纳分析,分别给予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以Hamilton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有7种,随访半年,联合治疗组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92.11%,药物治疗组仅为71.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好而持久.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判断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及心理疗效.方法 7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症状表现归纳分析,分别给予药物与心理联合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以Hamilton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有7种,随访半年,联合治疗组显效率(痊愈 显著进步)为92.11%,药物治疗组仅为71.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好而持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测查我院心理咨询中心门诊的51例女性抑郁症患者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女性抑郁症患者的量表T分除Ma外存在显著性差异,剖析图显示D、Pd、Hy、Pt、Pa、Hs升高。两点编码以23/32、27/72、24/42、46/64等为多,以D、Pd为高点,并有465↓的编码特点。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有着明显的被动攻击型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亚坤  刘芬  左小云 《当代医学》2021,27(22):24-26
目的 分析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1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一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意象对话技术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止,对前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理咨询的抑郁症来访者69例按年龄随机分为3组,各组23例,给予3~10次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用抑郁状态问卷(DSI)为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同时通过观察和结合抑郁症来访者的认知、情感方面发生的变化和进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5~25岁组量表测评减分优于36 45岁组(P0.01)。意象对话技术对年龄小的来访者治疗效果优于年龄大的来访者。结论意象对话技术治疗更适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杨琪  周晓琴  岳云玲  刘勇 《安徽医学》2013,34(12):1746-174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3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应付方式、求助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应付方式的自责、退避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格特征不稳定、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不良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专升本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护理继续教育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在学生知情同意原则下,对4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高于国内常模;学生的护龄、经济状况、所在单位的支持程度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成人专升本学生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姚静  杨昆  周为  金敏  姚晓波  钟昆  杨东芳 《西部医学》2012,24(9):1691-1693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对36例13~18岁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行结构式家庭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并与正常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分[(10.74±3.7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4.33±2.87)分],但仍高于对照组[(5.83±1.78)分];治疗后研究组家庭量表中的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因子分[(4.97±1.23)分、(5.12±1.07)分和(4.28±1.1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4.03±0.82)分、(4.56±1.02)分和(3.75±0.91)分],但仍低于对照组[(5.57±2.19)分、(5.67±1.39)分和(4.78±1.20)分]。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查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有效数据共47872份.结果(1)父母婚姻状况为其他情况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最低(M=688.87),抑郁水平最高(M=18.56).(2)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其他情况对青少年抑郁均有显著影响(P<0.001),但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氛围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改善家庭氛围更能够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自杀行为青少年为观察组,选10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青少年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自身人格特征等指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青少年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攻击性人格及冲动性人格量表分值均高于对照组高;单亲家庭或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无健康心理教育课、抑郁或焦虑、冲动或攻击性人格、负面事件、消极应对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家长及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处事方式,积极面对生活,打消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春期流动学生生活质量(QOL)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沙坪坝区9 ~ 16 岁3 512 名中小学生(男生1 821 人,女生1 691 人)。 采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SCP)、儿童抑郁量表(CDI)及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PDS)对 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青春期发育状况及抑郁和QOL 的测定。结果 沙坪坝区青春期流动学生QOL 总 分、生理及社会领域得分均低于非流动学生(P <0.05)。高学段、抑郁及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青春期流动学 生QOL 的危险因素(P <0.05);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关系和谐是其QOL 的保护因素(P <0.05);父亲文 化程度高是青春期流动女生QOL 的保护因素(P <0.05);母亲文化程度高是青春期流动男生QOL 的保护因 素(P <0.05);各因素对生理、心理、社会及青春期各领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 <0.05)。结论 青春期 流动学生QOL 低于同年龄阶段非流动学生。学段、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父母亲文化程度、抑郁状况 及青春发动时相是青春期流动学生QOL 的影响因素。关注青春期流动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心理及青春期发 育可有效改善其QOL。  相似文献   

17.
性病门诊就诊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5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56.9%及42.5%。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有病程、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总体满意程度和性病知识了解程度,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为病程、职业、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规律程度、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家庭和睦满意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病诊断数量、病程、生活总体满意程度、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为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病诊断数量、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病程和生活规律程度为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突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A comprehensiv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that covered many aspects of adolescents' lives was administered to 1270 students in Years 7, 10 and 11 who attended seven State high schools in Sydney. The prevalences of unhealthy and acting-out behaviou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5 years (Years 7 and 10) and then levelled out. By the age of 15 years, 15% of adolescents were drinking alcohol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30% of adolescents smoked cigarettes; 15% of adolescents had used marijuana in the past week; and 18% of adolescents had had previous sexual experience. Nine per cent of all adolescents often felt "so down or low that life has lost its meaning". The quality of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unhealthy or acting-out behaviours. Where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was not close or loving,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was three times as high and the prevalences of alcohol, cigarette and marijuana use and early sexual activity were about twice as high as among adolescents who perceived that their families were close and loving. The majority of adolescents with poor family relationships felt that their parents could do more to help them. Help in the form of more understanding, support, trust, time, interest and freedom was wanted much more frequently than was help in the form of material items such as pocket-money. Parental divorce or separation and having a mother who was working full-time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a perceived lack of family closeness and lov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threatening behavioural patterns and suicide among adolesc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病前家庭因素。方法对61名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定性家庭访谈问卷,与57名正常青少年家庭对照。结果患者组80.3%病前有人际关系困难、47.5%有早年负性生活事件(分离、虐待等)(P〈0.05);患者组父母44.3%有心理障碍(P〈0.05),在教养孩子方式上比对照组缺乏或过度关心、控制(P〈0.01),63.9%患者家庭存在情感表达困难(P〈0.01),54.1%患者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P〈0.05),后者与婚姻不良有关。结论家庭在抑郁障碍青少年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防及早期治疗策略时需考虑家庭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家庭互动对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QSFD)、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EQ)对上海市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的95名学生进行调查,对所获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和阶层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家庭互动、青少年生活事件均与抑郁、焦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控制了青少年生活事件影响的阶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介入(β=0.417,P<0.05)、情感反应(β=0.275,P<0.05)和问题解决(β=0.223,P<0.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情感反应(β=0.414,P<0.01)是状态焦虑的危险因素,情感反应(β=0.333,P<0.01)和疾病观念(β=-0.239,P<0.05)是特质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职生抑郁焦虑状态和家庭互动存在相关关系,家庭互动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