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颌面部甲醛疼痛模型行为特征及中枢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物清醒状态下颌面部注射5%甲醛对大鼠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特征与中枢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5%甲醛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对照组(0.9%生理盐水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冲动阻断组(1%Articain300μl右眶下区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5%甲醛50μl)。观察注射后的伤害性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和脑干c-fos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伤害性擦面反应,此行为反应呈典型的2个时相性:第一时相为注射后0~3min,经过一段平静期,12~42min为第二时相反应期;冲动阻断组仅有个别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对照组无明确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实验组在注射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及腹侧髓质(VLM)可见大量的c-fos表达。冲动阻断组,两侧Vc及VLMc-fos表达数量及范围明显少于实验组。对照组未见c-fos表达。结论:清醒大鼠甲醛注射法可作为颌面部疼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模型。甲醛作为颌面疼痛刺激剂引发出的疼痛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及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可否作为疼痛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炎性鼠中枢三叉神经尾侧亚核(Sp5C)c-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在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分别在注射后30,60,120,240,360min等时间点处死,每组6只。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同侧Sp5C核c-fos和GFAP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fos阳性(fos-immunoreactivity,Fos-IR)神经元在注射后30分钟即可观察到,120分钟达到峰值,到360分钟观察结束仍有较高的表达。GFAP-IR在福尔马林注射后30分钟即有较高表达,60分钟达峰值后下降,240分钟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二者分布区域相同。结论:在福尔马林致炎性痛模型中Sp5C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炎性疼痛刺激的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元的活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预先注射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面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操作对照组(n=10)和福尔马林实验组(n=40)。福尔马林实验组大鼠在其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斗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注射福尔马林前1h预先腹腔注射容量均为15ml的米诺环素(45mg/kg)或生理盐水,以预先注射药物和成活时间不同(1或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蛋白定量分析各组大鼠同侧Vc核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Vc核内迅速出现C--fos表达增加,而且c-fos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强。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组c-fos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口颌面部炎性疼痛对大鼠中枢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福尔马林实验方法,在大鼠上唇皮下组织内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福尔马林组(FOR组)、福尔马林+生理盐水组(FOR+ NS组)和福尔马林+抑制剂阻断组(FOR+SB组).后两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置管,于造模前20 min 给予生理盐水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动物行为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注射福尔马林20、60、120和180 min 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核)c-fos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p38 MAPK( p-p38)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Vc核总p38MA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OR组和FOR+ NS组20 min时p-p38水平[分别为(0.66±0.04)和(0.64±0.04)]比对照组(0.12±0.01)明显增加(P<0.001).各组p-p38在福尔马林注射后20 min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FOR组和FOR+NS组相比,FOR+ SB组大鼠由福尔马林引发的第Ⅱ期疼痛行为反应明显受到抑制(P<0.05);同时,Vc核的c-fos表达也减弱,在120 min 时减弱最明显(P<0.01).结论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中p38MAPK活化水平增加,参与病理性疼痛的形成;p38MAPK抑制剂可明显缓解疼痛,进一步证实了p38MAPK在口颌面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甲氧氟烷麻醉下,给大鼠切牙不同形式的伤害性刺激.动物存活2h后,用ABC法检查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Fos(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蛋白产物).结果发现,几种伤害性刺激均引起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Fos表达.以机械穿髓为最多,依次是化学刺激、热刺激和电刺激.提示不同的刺激引起牙髓痛反应程度可能不同,其结果可为牙痛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并可用以探索牙痛的的中枢调制和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6.
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咬肌区的化学和机械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c- fos、P物质( SP)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面洞型内放入一个2 mm牙用固位钉造成咬合干扰,咬合创伤形成后7 d,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机械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对左侧咬肌区行机械性刺激,记录有疼痛反应次数,2 h后处死动物。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和化学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左侧咬肌区注射体积分数为5%甲醛,2 h后处死动物。取大鼠脑干组织,用SABC漂染法检测c- fos、SP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后,c- fos在脑干obex水平和颈髓C1- 2水平有两个表达高峰,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动物c- fos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P<0.05)。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机械性刺激后脑干SP表达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P<0.05),在颈髓C1- 2水平SP表达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比其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72)。结论咬合创伤可引起脑干和颈髓中枢神经元的敏化,是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是否接受来自三叉神经脊核尾业核传入的牙齿移动性刺激信息,从而探讨牙齿动引起的伤害性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传导通路。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2%荧光金FG)注入大鼠VPM4-6d后,进行对侧的实验性牙齿移动2h,用FOS蛋白免疫化方法观察Vc内神经元对c-fos的表达以及是否存在FG与FOS双重阳性的神经元。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密集分布于同侧Vc浅层,呈带状,背外侧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倍子提取物对牙龈卟啉菌内毒素介导白介素—lβ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25μg/mL牙龈卟啉菌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观察6.25、12.5、25、50、100μg/mL五种质量浓度的五倍子提取物对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lβ活性的影响,以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白介素—lβ的水平。结果:五倍子提取物可显著抑制牙龈卟啉菌内毒素介导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lβ的活性,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五倍子提取物抑制牙龈卟啉菌内毒素介导的白介素—lβ的活性,揭示五倍子提取物抗炎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反义硫代磷酸化寡核苷酸(phosphorothioate antisense oligonuc leotide,PS—ASOs)抑制人舌癌细胞耐放疗株Tca 8113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以及MDR1蛋白(P-gp)表达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互补于MDR1基因mRNA特定片断的硫代磷酸化正反义寡核苷酸;PS—ASOs浓度分别为0.1μmol/L,0.25μmol/L,0.5μmol/L,以正义寡核苷酸作为实验对照,未转染的耐放疗组为空白对照,以5μl/ml脂质体Lipofectamine为载体转染耐放疗的Tca8113细胞株;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转染后MDR1 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细胞膜P—gp表达。结果:与正义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PS—ASOs后12h,MDRI mRNA和P—gP表达降低,转染24h,各剂量组表达均降至最低,在转染48h后,基本恢复到转染前水平,而正义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各时段及各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PS—ASOs不同浓度(P=0.00)、不同作用时间仳0.00)对下调MDRI mRNA、P—gp表达差异显著,结论:PS—ASOs能降低MDR1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PS—ASOs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a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后效应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0名全身及牙周组织健康受试者,抽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PBMC:实验组加入Aa冻干产物(浓度为25μg/mL);阳性对照组加入刺激抗原PMA(25μg/mL) ionomycin(1μg/mL);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内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的表达。结果:Aa刺激淋巴细胞后上述四种细胞因子呈低水平表达;仅有2%左右的T细胞可分化出效应T细胞;Aa诱导IL-4、IL-10表达的能力相对较强。结论:Aa刺激可造成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导致IL-2、IFN-γ等功能障碍,激发TH2细胞活性,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