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从湿热论治临证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因素与过食肥甘厚味及运动量少密切相关,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阴虚燥热是其病机核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虚标实为辨证要点,从虚论治为治本之法,故有“消渴有燥无湿”之说。但消渴病日久,或属湿热体质,或脾虚生湿化热,或新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脾胃,可见湿热中阻之证。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湿热证候。故很多医家主张祛湿清热是重要治法之一。湿热证虽不属消渴病的必见证,但在病情的转化中和有兼夹因素时,这种证型并不少见。笔者从湿热论治糖尿病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疲乏等为主要表现,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记载为"消渴",病机多以燥热偏盛,津液耗伤立论,治疗多从"三消"入手。然痰湿与消渴亦互为因果[1]。关于湿浊与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障碍为消渴的发病原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指出治疗消渴病应涤甘肥、醒脾气、化湿浊。有研究表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传统多以三消立论,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进行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湿热内阻在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受现代生活方式及其饮食因素、地理环境等的影响,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不再以阴虚燥热为主,而更多见湿热内阻之侯。笔者通过分析消渴病湿热证的成因及辨证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潘高峰  黄海东 《光明中医》2003,18(5):F002-F00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 ,脏腑柔弱等体质因素和后天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等诱发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论述 :“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明《景岳全书》记载 :“消渴病 ,其为病之肇端 ,皆膏梁肥甘之变……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这些精辟的论述 ,说明古人已认识到饮食的偏嗜和不当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病。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 ,必须采用…  相似文献   

5.
燥热夹湿咳嗽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秀  秦龙建 《中医杂志》2001,42(3):149-150
燥热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若出现典型证候者,用桑杏汤治之,多有佳效,但临床证候往往错综复杂,燥热咳嗽亦常有兼夹之证,以燥热夹湿尤为多见。外感咳嗽,一般病情较轻而易治,唯因燥因湿所致者,其咳最为缠绵,极易转为内伤阴虚咳嗽和痰湿咳嗽,故方书有“燥咳每成痨”之说,若燥热又夹湿邪,则两邪相搏,病势更剧,病情更加顽固难愈,加之医者辨证不清,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医籍中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曰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又谓“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中医认为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气阴亏虚为本 ,燥热内盛为标 ,故清热生津 ,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消渴的发病过程 ,常以阴虚燥热开始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损及元气津血 ,久则由阴损阳 ,发展为阴阳两虚 ,或以阳虚为主之重证 ,肾虚越来越突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 ,人参、黄芪、枸杞、黄精、麦门冬、石斛、葛根、天花…  相似文献   

7.
消渴证诊治     
消渴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以及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相似。其病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四字。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益盛。而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所成,总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致内热壅盛而化燥伤阴;或情志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迄今为止,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清、补、消三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浅论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清法糖尿病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与阴虚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如《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  相似文献   

9.
杨友鹤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 ,出生于中医世家 ,从医 70载 ,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诊治 ,治疗糖尿病法遵仲景 ,辨证准确 ,用药合理 ,效果卓著。今简介于下 :1 证候要点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杨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两端 ,一为燥热阴亏 ,一为脾肾两虚。如嗜食肥甘厚味、烟酒无度 ,可致脾胃积热 ,灼伤阴津 ;或情志失调 ,五志过极 ,化火伤津。二者相合 ,致燥热阴亏。热灼于肺 ,则渴而多饮 ,热灼于胃 ,胃火炽盛则易饥多食…  相似文献   

10.
常成  沈佳  耿昌海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79-208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多见于中医学的“肝胀”、“肥气”、“胁痛”、“痰证”等记载中,也称之肥气病。该病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感受湿热毒邪或情志失调所致。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证 ,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房劳伤肾 ,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其中过食肥甘和醇酒炙 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如《素问·奇病论》谓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因此糖尿病人的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饮食调护要求 :控制饮食 ,适量进食米类 ,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笔者查阅大量国外最新研究报道 ,一改传统习惯 ,提出糖尿病饮食调护的新看法 :在限定的总热卡范围内 ,倾向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14.
1从痰湿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1·1古代医家对痰湿与消渴病的认识在痰湿致消渴方面,《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金匮要略》中关于因湿致渴的阐述说:“湿家,其人当头汗出……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其人消渴。”《景岳全书·杂症谟三焦干渴》曰:“消渴病……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人少有也。”1·2近现代医家对痰湿与糖尿病的认识史宇广等[1]介绍查玉明先生的经验,认为三消辨证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5.
颜正华教授为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尤擅长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诊治[1].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之体会,对其诊疗消渴之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1治验简介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消渴病始载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奇病论》[2]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的病机为内热消烁,胃阴不足.《景岳全书》[3]云:"消渴病,其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颜教授认为,消渴病变主要在肺胃肾.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古代医学对其病因、病理论述甚详。多认为燥热损伤肺、胃,肾之阴液而形成本病。但张景岳认为中消病,病在脾胃;朱丹溪认为“酒面无节——脏腑生热”。临床上消渴病多因酷嗜灸博,胃热灼脾,迫使脾阴输泄无度所致。胃为燥金,脾为湿土,胃需脾阴之濡,脾需胃阳之煦,若恣食肥甘或纵欲损泄肾阴或肝郁化火以致胃火亢盛,灼伤脾阴,胃失其润则火益炽,胃阴伤,胃热盛,胃热则消谷善饥。故本病临床多见热盛伤阴之证,且阴虚  相似文献   

17.
湿热蕴脾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狂,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常见;而且也有明显的地域性,以我国南方为主,四川盆地更甚。湿热蕴牌证是传统中医学中疾病的一种证候,临床上它既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夏季常见症候而独立地出现。同时,它又以症状轻、不典型、病程长、易反复且无明显传变规律为特点,而现代医学对该证缺乏深刻的认识,多以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空调病”等冠之,甚则误之,同时也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中医学对该证的认识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前人多以暑温、湿温来论述夏季热病。而…  相似文献   

18.
顾友谊  邹勇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98-69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尿、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我市名老中医田文主任医师认为脾气虚痰湿中阻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 ,以健脾温中化湿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的发病与过食、肥胖有直接关系。“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过食伤脾”。长期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厚味 ,致脾胃运化失职故而发病。《素问·奇病论》有脾瘅之论 ,“夫无味入口 ,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此肥美之所发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即论及此意。胃主受纳…  相似文献   

19.
脾胃在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民俭 《光明中医》2005,20(4):12-1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形体消瘦为临床特征。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笔者认为这些矛盾现象主要由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所引起,脾胃的转输功能失常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至关重要。1脾的升清不足与糖尿病之口渴喜饮《灵枢·本藏》:“脾脆则善病消瘅”。《灵枢·邪…  相似文献   

20.
戴云 《陕西中医》2006,27(11):1454-1454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它的发病呈逐年上升之势。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消渴”范畴。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脾)、肾,而以肾为关键。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之候,亦可常见到变证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