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针麻疝修补术的成功率及优良率,按照垒国针麻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协作组的拟定方法,结合我们历年来的针麻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我们重点注意:辨证施针,采用远近配穴法和定期改变电针波型:辨证用药,把握着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辅助用药的时机。结合外科手术操作的改进,在针麻临床中观察了21例疝修补手术,其中男20例,女1例。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与上海针灸所协作自1983年起在辨证施针提高针麻效果的同时,选用神经安定镇痛药芬太尼、氟哌啶作为针麻胃切除术中的辅助用药,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方法分组:针麻加辅助用药组(简称针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小剂量0.05 mg/kg维库溴胺和2μg/kg芬太尼插管组)和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常规剂量0.1 mg/kg维库溴胺和3μg/kg芬太尼插管组),每组30例,术中用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及拔管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明显影响,没有造成缺氧;建立气腹后生命体征及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造成二氧化碳(CO2)蓄积,A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手术周转率。  相似文献   

4.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秦必光 《针刺研究》1989,14(1):282-284
本介绍四川省胃针麻协作组(由成都中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三台县人民医院、绵竹县人民医院组成)探索提高针麻临床效果,克服“三关”的途径,在病人健康条件相似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按手术先后随机采用:1.针刺复合小剂量硬骥外麻醉(下称针硬组);2.小剂量硬膜外麻醉;(下称小硬组)、3.针麻等三组麻醉方法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共71例,其中男63例,女8例,平均年龄40.8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对Ⅰ型精神分裂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0例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协定方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d)。对照组单纯应用氟哌啶醇,使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PANSS评分差异在第1、2周末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第4、6周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Ⅰ型精神分裂症能明显加快患者症状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刺麻醉用于颈部中小手术2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洪 《中国针灸》2003,23(12):735-73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用于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86例颈部手术的患者取双侧扶突穴,接上海6805针麻仪,诱导20~30min,切皮前10min静脉滴注度冷丁1mg/kg、氟哌啶5mg。手术时间50-165min,平均105min。结果:手术效果Ⅰ级(优)122例(42.7%),Ⅱ级(良)158例(55.2%),Ⅲ级(可)6例(2.1%),Ⅳ级(失败)0例。总有效率100.0%,优良率97.9%。结论:针麻用于颈部中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单纯七氟醚诱导全麻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M组)和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组(N组),每组20例。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10 min后行8%浓度的七氟醚吸入诱导(氧流量2~3 L/min),患儿入睡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以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N组采用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麻醉维持同前。结果 M组均顺利完成诱导和手术,N组2例因患儿屏气、剧烈呛咳麻醉诱导失败,后改静脉诱导完成手术;麻醉诱导时间、术中芬太尼的用量M组均小于N组;2组术中血压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M组术中心率下降明显;术后M组有6例轻度烦躁,N组有11例烦躁,其中5例躁动评分4分以上,给予丙泊酚处理后缓解。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有利于患儿在安静的状态接受麻醉诱导,且诱导更迅速,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比例明显降低,两者复合使用使患儿在整个围麻醉期更安静、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健脑益神汤合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西药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方法:采用健脑益神汤合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62例;对照组51例用氟哌啶醇常规剂量治疗。并用BPRS于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同时用TESS对药物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4.19%,对照组49.0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与常规剂量氟哌啶醇疗效无差异,而治疗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熄风静宁汤与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将31例TS患儿分2组,分别给予中药熄风静宁汤和小剂量氟哌啶醇,应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评价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YGTSS量表总运动抽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第4周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8周中药组总运动抽动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熄风静宁汤与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TS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提高针麻成功率的途径是:一、辨证施治辨证施针,这不仅可以掌握针麻适应症,更重要的是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法获得和保持最佳得气,提高针刺效应。同时术中运用气功样浑而慢的腹式呼吸,使针麻胃切除术成功率提高。二、采用与针麻效应有明确协同作用的芬太尼、氟哌啶为术中辅助用药,弥补针刺效应之不足,用量极小避免药物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和进行麻醉,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其中,出现心率异常5例(5.56%)、出现呼吸抑制7例(7.78%)、出现低血压5例(5.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其中,出现心率异常2例(2.22%)、出现呼吸抑制0例、出现低血压1例(1.1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使用的方式,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下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麻,观察组则采用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观察2组产妇麻醉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麻醉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麻复合小剂量腰麻在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9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有症状的96例甲状腺将要手术的患者麻醉前用药安定10mg,氟哌啶2.5mg。患者入室后开放一组上肢静脉通路,于双侧合谷、内关穴进针约2~3cm,诱导时间15~25min,频率在160~200次min电刺激强度。结果本组96例手术病人,其中85例无需镇痛药及局麻药;5例应用氟芬合剂半量、安定5mg静注,局麻药0.5%利多卡因10~15ml。无1例失败改用其他麻醉4例高血压患者在氟哌啶5mg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冠心病患者在针麻下顺利通过手术。结论采用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氟哌啶醇治疗脑出血后迁延型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后并发迁延型呃逆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1 mg(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43020555)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1 mg氟哌啶醇经足三里穴位注射。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氟哌啶醇穴位注射治疗脑出血后迁延型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与氟哌利多混合液分时段穴位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予芬太尼与氟哌利多混合液分时段穴位注射,进入活跃期取肾俞穴,进入第2产程取次醪穴;Ⅱ组予芬太尼与氟哌利多混合液分时段皮下注射;Ⅲ组为对照组,与Ⅰ组、Ⅱ组相同时段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分别观察各时段血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含量等.结果:活跃期及第2产程Ⅲ组产妇收缩压与注药前比较显著增高(P<0.05),且Ⅱ组、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活跃期及第2产程VAS评分Ⅰ组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均P<0.01);注药后Ⅰ组NE、E含量显著低于注药前(P<0.05),且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均P<0.05).结论:小剂量芬氟合剂分时段穴位注射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应激反应,其机制与降低产妇应激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观察 ,7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 (n =2 4)即针刺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B组 (n =2 3)即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C组 (n =2 3)即单纯安氟醚复合麻醉组 (对照组 )。三组静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法相同 ,麻醉维持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相同 ,对安氟醚吸入浓度则根据病人血压、心率调节 ,术中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分别为 6 2 5 0 %和 6 5 2 2 % ,C组仅为 43 48% ,显著低于A、B两组。麻醉全程安氟醚用量A、B两组分别比C组平均少用 2 9 73%和 37 84%。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显示针刺与全麻两者有协同作用。结论 :针麻复合安氟醚全身麻醉下施行食管癌手术 ,麻醉效果肯定 ,方法安全、新颖 ,并能减少安氟醚用量 ,降低麻醉费用 ,由于针麻可调节机体功能 ,能使并发症减少 ,故可作为食管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更快的制止硬膜外阻滞麻醉引起的寒颤。方法:90例女性(18~45岁),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手术患者,分为三组(n=30)给药治疗。I组:地塞米松0.2mg/kg;Ⅱ组:曲马多0.5~1mg/kg 氟哌啶0.0025~0.05mg/kg,Ⅲ组:哌替啶0.5~1mg/kg 氟哌啶0.0025~0.05mg/kg。结果:哌替啶 氟哌啶(哌氟合剂)组,比其他两组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更佳、起效更快。结论:哌氟合剂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佳、起效快、生命体征稳定,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效果和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和哌替啶的镇静效果相比较.方法:选择90例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按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F),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氟哌利多复合哌替啶组(DP),手术前分别给药.结果: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维持镇静时间较短,清醒迅速、完全,镇静期间循环系统稳定,偶有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有良好镇静性遗忘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我院对老年休克麻醉手术采用了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配合小剂量的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先打硬膜外麻醉,置放好硬膜外导管(暂不推药),令患者平卧,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电针刺激,频率200~600次/分,由弱到强,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等患者血压回升后,推入小剂量硬外膜麻药,配合镇静药入睡,手术开始一直针麻维持.足三里有明显的镇痛,麻醉作用及主治休克作用.而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会脾经,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故三阴交之穴有较明显的肌肉松弛作用.2 典型病例张某,男,80岁.患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弥漫性腹膜炎,行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采用针麻加小剂量硬膜外麻醉,(2%利多卡因5ml),配合麻醉基础用药,安定10mg,杜冷丁50mg,氟哌啶5mg.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双侧)诱导20分钟后,血压由11.7/7.8kPa升到13/9.1kPa.手术历时2小时30分,术中腹壁肌肉松弛尚好,镇痛完善,牵拉反应不大明显,术后顺利出院.3 体会针麻对于老年休克麻醉是可取的好方法之一,它不仅对机体没有副作用,而且可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