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病原菌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同一时刻行PCT检测和血培养,且培养结果为单一病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对其血培养结果与PC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有11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G+菌37例(31.1%),PCT浓度为0.49(0.16~1.59)ng/ml,G-菌82例(68.9%),PCT浓度为0.71(0.27~2.74)ng/ml,G+菌和G-菌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9)。G+菌中以肠球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3.35(0.95~28.79)ng/ml,G-菌中以肠杆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5.25(0.22~35.89)ng/ml,不同菌属感染的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法判断是G+菌还是G-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药》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A2DS2评分,探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临床路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非手术治疗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A2DS2评分量表筛查出SAP高危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和随访管理,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化的专项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SAP发生率、吞咽障碍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随访至出院后第30天,对比两组患者SAP的预后情况。结果 SAP发生率对照组为30.4%,干预组为14.5%,SAP预后情况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干预组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1.4%),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SAP专项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7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选取2017年2~4月入院的44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变化及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1,P=0.211),两组患者出院和入院吞咽功能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d=-1.179,P=0.238)。对照组5例患者发生SAP,观察组无一例发生SAP,两组S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SAP发生率,但缓解吞咽障碍的效果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移植性白血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性分选法(MACS)从K562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CD38-人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 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分选细胞活性。将6~8周雌性NOD/SCID小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200 mg/kg)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通过尾iv移植CD34+CD38- LSCs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ip给药3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腹部包块变化;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脏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细胞周期;CCK-8法检测各组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细胞CD34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前K562细胞中CD34+CD38- LSCs细胞群百分比为(9.64±1.14)%,分选后CD34+CD38- LSCs纯度可达(96.45±1.63)%;台盼蓝染色显示分选后细胞活性为(95.26±2.1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生存情况较差,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显著增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下降(P<0.05);肝、脾脏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骨髓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S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骨髓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减小,生存情况好转,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脾脏结构明显恢复;骨髓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G2/M期和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中小鼠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大量的人源白血病细胞。结论 NOD/SCID小鼠尾iv移植CD34+CD38- LSCs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人参皂苷Rg1能有效缓解NOD/SCID小鼠的白血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及不同抗菌药物对主要病原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针对其中10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的病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6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细菌94株,其中G-菌62株(65.96%),G+菌32株(34.04%),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等。G-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G+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我院PTCD术后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8.1%,6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结论 我院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抗菌治疗基本合理。建议医生积极行标本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针对主要分离菌中的G-菌,头孢曲松耐药率高,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医生减少头孢曲松的使用。对G+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可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赵金钱  曹荣格 《安徽医药》2020,41(10):1189-1192
目的 探讨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6例有腹膜炎症状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急性胰腺炎患者脏器衰竭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8 h,将患者分为MSAP组(n=68)与SAP组(n=38),分析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SAP组患者48 h腹水量、降钙素原高于MSAP组,而血钙、血清白蛋白低于M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腹水量是发生SAP独立危险因素(OR=1.187,P=0.000),而血钙是发生SAP的保护因素(OR=0.056,P=0.008)。48 h腹水量、血钙及二指标联合预测SAP的敏感度分别为0.789、0.868和0.763,特异度分别为0.809、0.662和0.88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78和0.860,48 h腹水量、血钙的截断值分别为1 240 mL和1.87 mmol/L。结论 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能够早期准确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樊迪  刘晓芬  李云  张野 《安徽医药》2019,40(8):852-857
目的 评价以不同阈值脉压差变异率(PPV)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实质切除患者1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血流动力学管理组(C组)57例、低PPV组(G1组)57例及高PPV组(G2组)57例。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量指导输液;G1组以低PPV(3%≤PPV≤6%)为目标指导输液;G2组以高PPV (10%≤PPV≤13%)为目标指导输液。比较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液体出入量、术后1周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肺功能、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3组患者HR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MAP值较C组更稳定。3组患者的乳酸值(Lac)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术中各时间点Lac值更稳定,优于C组、G2组。3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PaO2/FiO2值更稳定,优于C组。3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分组变化的趋势,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术中各时间点PaCO2更稳定,优于C组。C组、G1组、G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分别为35.09%、14.04%和28.07%,3组患者PPCs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5,P=0.032)。C组、G1组、G2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56±5.52)d、(11.42±3.83)d、(12.91±3.77)d,G1组患者住院时间与C组、G2组患者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中运用GDFT时,以低PPV为目标的液体输注方案为好,能够改善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次静脉滴注1.0×105 U,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口服,每次0.42 g,每天2次。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菌含量、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75.51%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调节外周血NLRP3、Caspase-1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近5年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血液、痰、粪、中段尿、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套管等标本分离获得的菌株,对各年度检出菌株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检出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株数远远多于革兰阳性(G+)菌株数(平均分离率G-菌占83.2%,G+菌占16.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是近5年来主要病原菌。动态观察病原菌耐药性可见,耐药率大幅度上升,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部分检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完全耐药。结论 烧伤科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菌种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二大优势菌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张颖绯 《安徽医药》2017,38(10):1333-1336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及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108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组,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AR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相关性及两者与IL-2、TNF-α、TGF-β1相关性。结果 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264±0.135)%、(50.16±11.67)ng/L、(14.21±5.34)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82±0.62)ng/L,高于对照组的(0.34±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305±0.137)%、(59.34±13.05)ng/L、(16.97±4.69)ng/L,均高于中重度AR组患者,TNF-α水平为(1.64±0.57)ng/L,低于中重度AR组患者的(1.93±0.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治疗后第1、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TNF-α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81、0.581,P<0.05),IL-2、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3、-0.579,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与IL-2、TGF-β1呈负相关性(r=-0.675、-0.691,P<0.0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 AR患者存在CD4+CD25+CD127lo/-Treg及IL-2、TGF-β1下降,TNF-α上升,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区分方法。方法:对疫苗株和水痘临床患者疱疹液进行开放阅读框62(ORF62)区基因序列测定,确定可用于野毒株和疫苗株区分的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位点。PCR扩增含SmaⅠ、BssHⅡ和NaeⅠ酶切位点的基因(DNA)片段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利用酶切图谱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结果:用PCR-RFLP分析疫苗株和疱疹液,疫苗株酶切图谱为Sma+BssH+Nae+,疱疹液酶切图谱为Sma-BssH-Nae-结论:基于ORF62区的106262(SmaⅠ)、107136(BssHⅡ)、107252(NaeⅠ)的PCR-RFLP可有效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姬白嫣  魏娟  杜小敬  黄凤 《肿瘤药学》2021,11(6):701-706
目的 探索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宫颈癌HeLa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DMSO)、藏红花素组(400 μg·mL-1)、顺铂组(5 μg·mL-1)、联合组(藏红花素400 μg·mL-1+顺铂5 μg·mL-1)。干预48 h后,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CompuSyn软件计算藏红花素与顺铂的联合指数(CI),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的表达。结果 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CI为0.68,具有中度协同效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Cyclin 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Cyclin D1、CDK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可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申海涛  刘建平 《安徽医药》2017,38(2):198-201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诊治的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2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坠积性肺炎40例,发生率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糖尿病、吸烟、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与坠积性肺炎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是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坠积性肺炎患者入院21天的NIHSS评分为(11.23±3.45)分,而非坠积性肺炎患者为(4.19±3.1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坠积性肺炎患者入院21天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也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比较常见,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和头孢丙烯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冠周冲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其中奥硝唑片2片/次,2次/d,头孢丙烯片2片/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周袋内菌群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治疗组牙龈红肿、疼痛及张口受限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革兰阴性菌(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革兰阳性菌(G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PCT、SAA、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及头孢丙烯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能显著维持冠周袋内菌群稳态、控制机体细菌感染以及下调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全身过表达人METRNL基因的小鼠模型(R26-L-METRNL+/-小鼠)。方法 基于Cre-loxP系统利用Dppa3-Cre小鼠和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人METRNL基因条件性过表达(R26-LSL-METRNL+/-)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得到目标R26-L-METRNL+/-小鼠。将该目标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收集其血液及心、肝、脾、肺、肾、脑、白色脂肪和肌肉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考察人METRNL基因在小鼠的表达情况。结果 R26-L-METRNL+/- 小鼠的人METRNL在组织mRNA水平、组织蛋白水平和血液蛋白浓度方面都有显著表达,远高于野生对照组小鼠。结论 R26-L-METRNL+/-小鼠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 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 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 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 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 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 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 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99)和联合组(n=103),对照组于患者发病6 h内应用注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剂量为2.0×104 U/kg,总剂量不超过1.5×106 U,配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30 min内持续静脉泵入完毕,后续仅给于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静脉溶栓24 h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配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两组患者均在尿激酶溶栓24 h后查头颅CT排除出血转化,给予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危险因素等基础性治疗。评估治疗后7、14、90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90 d mRS评分以及治疗14 d脑出血及症状性脑出血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4、9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出血率、症状性出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HISS评分≤7分(OR=0.177,95% CI 0.084~0.370,P<0.05)、发病至溶栓时间≤270 min(OR=0.342,95% CI 0.149~0.785,P<0.05)、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OR=0.288,95% CI 0.143~0.580,P<0.05)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 尿激酶溶栓后序贯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促进远期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 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表达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标定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细胞(CD45CD90)发生率。结果 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芦荟大黄素25 μg·mL-1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 S9代谢活化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大黄素50 μg·mL-1组,羟基大黄素6.25、12.5、25 μg·mL-1组,大黄酚25、50、100 μg·mL-1组和大黄酸12.5、25、50 μg·mL-1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 羟基取代基的多寡及所在位点是蒽醌类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及致癌性作用仍需进行大量体内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炎琥宁原料药中碳酸盐残留的方法。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色谱柱:Dionex IonPac AS18(250 mm×4 mm);淋洗液:0.022 mol/L氢氧化钾;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10 μL;柱温:30 ℃;检测器:电导检测器;检测池温度:35 ℃;抑制器:Dionex ASRS 300(4 mm)。结果 CO32-与Cl-、NO2-、NO3-、SO42-分离良好,CO32-在10~12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值为3.7%(n=9)。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炎琥宁原料药中碳酸盐的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