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支持下采用不停跳管桩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和术后护理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支持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采用了合适的护理方法。结果:在21例患者中,他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腰背部疼痛的患者有8例,出现了血肿的患者有5例,采用了合适的护理方法后,患者都痊愈出院,21例患者中没有出现球囊破裂和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了主动脉球囊反博辅助循环的患者,应该采用合适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把握,并且合理的预防各类并发症,当患者出现并发症后应该及时的治疗,才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术后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张锡栋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3,17(8):1333-133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2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2例手术患者,术前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评分EuroScore(6.5±2.3)分,其中6分者23例(71.9%)。麻醉诱导后置入IABP 26例(81.2%),术中置入IABP 6例(18.8%),搭桥数目3支者14例(43.8%),4支者17例(53.1%),5支者1例(3.1%),术后呼吸支持时间16(12,19)h,ICU住院时间(76±46)h。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3例(9.4%),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6.3%),切口愈合不良5例(15.6%)。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的研究和总结2005年1月1日到2007年1月1日两年间,本院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应用率7.69%。其中2例是应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严重低心排,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用量达到中到大量,平均动脉压仍低于60mm Hg,小便量<40mL/h,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是PTCA术后,急性心功能衰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间24~72h。其中2例使用ECG的R波触发,1例由于ECG干扰大,使用动脉波触发。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1h后,平均动脉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小便量增加,并能渐渐减小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无1例严重并发症。3例死亡1例,2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低心排现象得到明显纠正,顺利撤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转出ICU治疗。结论危重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有效地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病死率。方法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血管重建术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21例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冠脉搭桥或溶栓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67.5±12.5小时。有效率为82.8%(29/35),病死率40.0%(14/3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靠,早期运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管理。方法 106例冠心病病人行OPCAB,术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用丙泊酚、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和异氟醚诱导及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尤其是术中搬动、抬高心脏循环功能紊乱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结果 病人均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过程平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4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下完成手术,1例术后使用IABP辅助循环,20例术中需要用多巴胺或肾上腺素支持循环。术后3例由于严重低心排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OPCAB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尤其是手术中搬动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明显受影响时,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近些年发展迅速,我院2000年8月-2003年7月,对41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6.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择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合并COPD(COPD组),283例未合并COPD(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预后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患者术前有吸烟史、PaCO2升高、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和PaO2降低患者的比例均较高(P<0.01)。COPD组较对照组心房颤动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再次气管插管率和气管切开率升高,气管插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延长(P<0.05或P<0.01)。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合并COPD的冠心病患者术后易伴发心房颤动及肺部并发症,但并不增加术后30 d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予以患者血压、心电、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的相关指标监测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后,血压上升,心率恢复正常,尿量增加,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感染,1例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予以密切的监测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可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结论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是保证疗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陈振强等 《江苏医药》2001,27(3):164-165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3例病人中1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其余为多支病变,2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24个,瓣膜成形6例次,人均搭桥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2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3例病人中1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其余为多支病变。2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24个,瓣膜成形6例次,人均搭桥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2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在分别10d和4d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由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后乏力气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代谢当量(METs)变化。结果 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分,运动耐量6.8代谢当量。结论 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乏力气短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9):645-648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应用于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5例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斑块的冠心病搭桥患者术中采用Foley导尿管行近端吻合,整个手术过程中未采用侧壁钳或其他升主动脉隔离装置。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近端吻合,手术过程中操作顺利,术后桥血管通畅,未出现神经系统及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结论:采用Foley导尿管应用于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冠脉近端吻合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麻朴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82-183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行主动内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50例患者行PCI术,术后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由于观察及时,护理到位,其中49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一例死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大大降低心脏病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IABP术后严密监测和全方位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病情与治疗情况,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 5例(13.16%)患者院内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男女两组患者的病情特征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与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与1年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2例球囊破裂,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能够促进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争取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进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IABP)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保证IABP的有效实施。方法通过对29例CABG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的患者进行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掌握触发方式、观察反搏波形、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心排血量上升,尿量增加,反博图形正常,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及护理,持续40~72h后拔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辅助循环疗效是肯定的,总结出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是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方法对3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做好球囊护理,加强循环系统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为心脏辅助装置,护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与观察,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情况,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提出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恰当护理可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