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n=33)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n=35),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连续记录24小时、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数值,通过SPSS软件计算24小时、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即为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H 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 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 SBPV);计算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与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h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血压晨峰值。通过对A、B两组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同时将代谢综合征定义中包括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24H SBPV,白天 SBPV,夜间 SBPV及血压晨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14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100例)和非MS组(35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结...  相似文献   

3.
陈平安  黄建楷 《今日药学》2012,22(4):222-22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晨峰(MBPS)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探讨服药时间与高质量降压间的关系.方法 将61例高血压病l级患者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段服药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结果 3组经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晚服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较早服药组高(P为0.031).晚服药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较早、中服药组均高(P分别为0.036、0.003),而MBPS较早、中服药组降低(P分别为0.047、0.008).3组间IMT无明显差异.结论 晚间服药能使夜间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减少血压晨峰,但也增加BPV.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56例,IMT斑块组56例,后2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非晨峰组49例和晨峰组83例.测定各组血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TG、TC、LDL-C、HDL-C、ApoA、ApoB、Hcy、hs-CRP、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检出率、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Hcy、hs-CR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并发症。我们对我部151例伴有或不伴有MS的高血压患者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肝脏超声检查和血脂、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多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HCKD)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接受治疗的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 DBP、24h SBP、n DBP、n SBP等各个动态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NN、SDANN、r MSSD、PNN50等HRV时域法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0.59%的发生非杓型血压比例相比,观察组88.24%的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KD患者平均24 h、夜间血压较高,HRV降低幅度较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1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心率和脉压表现。方法 2011年春季铁岭市清河区某单位体检中新检出MS患者31例,入选对象接受了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仪监测,分析血压、心率和脉压检测数据,并与同期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25例)比较。结果31例MS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和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MS患者存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显著增加情况。  相似文献   

9.
苏焱伦  吴庆莹 《淮海医药》2010,28(5):417-418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5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1.66%(34/157),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8.34%(123/157)。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患者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OSAS,将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合并组与单纯组各21例.比较两组之间HRV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及夜间平均血氧水平、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差异.结果 与单纯组相比,合并组的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比例及HRV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明显增加,夜间平均血氧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AHI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OSAS导致高血压患者HRV增强,血压昼夜节律多呈非杓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节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研究了 2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 ,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夜间血压下降率显示 ,大部分正常人为勺型 ,少部分为浅勺型 ;而高血压病患者除部分勺型外 ,还有部分深勺型及浅勺型 ,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高低与高血压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择7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血压监测仪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Ⅲ级和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节律异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68-177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 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轻中度高血压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对颈动脉厚度的影响。方法 40例轻中度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及38例轻中度高血压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三项、年龄、体质指数、高Lp(a)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轻中度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较对照组在发病年龄、血三酰甘油水平、高Lp(a)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在体质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高Lp(a)、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能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治疗中除降低血压,还要改善血脂、胰岛素抵抗、高Lp(a)水平、体质指数情况,预防动脉硬化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陈云江  龚艳春 《安徽医药》2021,25(6):1236-1239
目的 比较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不同服药时间的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符合要求的于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治的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A组于06:30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厄贝沙坦片150 mg;B组于18:30服用苯磺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效果。方法:将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晚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服药4、8周后分别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4、8周后高血压晨峰值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18.
血压晨峰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者90例分为新诊断高血压(A组,38例)、“白大衣”高血压(B组,20例)和血压正常(C组,32例)三组,分析血压晨峰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与B、C组相比,A组血压晨峰现象更显著、腰围粗、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三酰甘油(TG)高(P<0.05).“睡眠-谷”血压晨峰和“觉醒前”血压晨峰与年龄、腰围、高血压和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和高LDL浓度人群的血压晨峰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周建敏  郭文建  于荣强 《中国医药》2013,8(9):1222-1223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高血压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56例,完全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28例)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组(28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TC、TG、HDL-C、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hP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FIns、2 hIns和HOMA-IR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ns:(12.1±2.4) mIU/L比(16.6±2.7) mIU/L,2 h Ins:(66±4)mIU/L比(80±5)mIU/L,HOMA-IR:(3.1±0.9)比(4.3±1.0),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FIns、2 h Ins和HOMA-IR分别为(16.7±1.9) mIU/L、(81±6)mIU/L和(4.4±1.1);2组治疗后FIns、2 h Ins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TC分别为(5.53±0.37)、(4.39±0.26) mmol/L,TG分别为(3.3±0.6)、(2.2±0.4) mmol/L,LDL-C分别为(3.5±0.6)、(2.7±0.6)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5.56 ±0.37)、(3.3±0.5)、(3.5±0.6) mmol/L;2组治疗后TC、TG、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宗涛  刘涛  谢丹  汪志新  崔跃  魏莱  余敏  黎鹏飞 《安徽医药》2017,21(12):2238-2241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