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性腰椎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76例自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经保守治疗但情况未见好转的单一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行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0.72年,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6个月、24个月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853,P=0.152,P=0.713,P=0.602);观察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4个月时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ODI(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比术前有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24个月ODI无明显差异, 不具统计学意义(P=0.279,P=0.442,P=0.890,P=0.854);③两组患者术后CPK较术前有了明显升高,且在术后1d达到最高峰值,在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的CPK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两组患者术后5d、7dCPK无统计学意义(P=0.883,P=0.678);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MRI测T2弛豫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术的近期疗效与传统后路开放术一致,且具有肌肉、软组织损伤小以及早期功能恢复更加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29例,行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未输血,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ODI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和肌肉损伤,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今,我院11例下腰椎疾病患者,接受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3月,平均随访8.5月。1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均为优。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下腰椎疾病,在体现微创理念的同时,降低了手术的学习曲线和难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患者均给予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椎体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8~182 min,术中出血量155~304 ml,住院时间为8~17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11~30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9)分比(8.3±1.1)分,P<0.01]。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 CT重建显示椎间融合器内有连续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2个月,比较两...  相似文献   

6.
Quadrant通道下单切口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者约占人群的5%[1],临床以退变型、峡部型多见,主要表现是腰腿痛和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2.87±2.10)、临床治疗效果(85.71%)、术后并发症(2.86%)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74±0.1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5.32±2.41)、临床治疗效果(79.41%)、术后并发症(11.7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3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指征及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取MiTLIF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减少卧床时间,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使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原则在本院2016年1~12月所接诊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中选取78例,分为观察组39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照组39例,则行开放手术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Oswestry评分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Oswestry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帮助腰椎功能恢复,并实现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和后路开放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放组( n =36)和微创组( n =32),开放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TLIF)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MiTLIF)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融合率,记录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JOA评分。结果微创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换.05),2组手术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JO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术后2周JOA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 P <0.05),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短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宋波  李垠  史东平  秦入结 《江西医药》2006,41(4):194-195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 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通过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及手术前后X线片资料。结果 21例病例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棘突旁小切口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7月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76例。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术后随访6月至5年,平均25个月。术后以Macnnab标准评价:优156例,良18例,优良率98.8%。结论棘突旁小切口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代凤雷  刘艺  李钦亮  储朝明  陈金传  王玺 《江苏医药》2012,38(11):1293-1295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单阶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采用微创PLIF联合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采用VAS和JOA评分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微创单侧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疾患具有切口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返岗情况和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腰椎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返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腰椎Cobb角、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曲度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对患者返岗和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缓解其疼痛症状和提高其远期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