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科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科2011-08~2012-04收治的20例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胸腰椎手术患者(导航组),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6枚;2011-01 ~2011-07对照15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徒手组),共植入64枚螺钉.术后通过复查X线片或者螺旋CT,将两组患者椎弓根螺钉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导航组植入的86枚螺钉中80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93.0%,相应徒手组植入64枚螺钉中52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81.3%,导航组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导航组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 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提高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炼  梁绍伟  李刚  范勇 《四川医学》2005,26(9):932-933
目的 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 ENTrak 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镜下实施手术。结果 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16例患者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与光学导航相比,电磁导航更为简单方便。无光信号阻挡,戴定位头架可实现自动注册,电磁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智  王嵘 《北京医学》2011,33(5):368-370
目的 探讨COMPASS Cygnus电磁导航在颅脑手术中的心用价值.方法 回顺性分析2009年收治的33 例电磁导航辅助颅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电磁导航系统病变定位成功率100%,图像匹配误差0.88~3.10mm,平均1.54mm.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高.结论 电磁导航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外科治疗胸腰椎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疾患进行前路伤病椎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29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损伤脊髓神经;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3%。无肿瘤、结核复发;术后出现1例肺不张,1例胸膜炎,1例胸痛和1例失血性休克。结论: 胸腰椎疾患前路手术治疗中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Ventrofix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是目前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良好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椎间移植植骨、侧前方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8~60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患者原窦道不能愈合,需要再次行窦道切除后愈合.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异体骨和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异体骨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愈合时间8~36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前平均Cobb角为37.8°,术后1周平均Cobb角为10.6°,平均矫正27.2°,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为16.8°,平均丢失6.2°.无1例结核复发.结论 胸、腰椎结核  相似文献   

6.
项光恒  徐华梓  徐晖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101-103,111
目的 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因胸腰椎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2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41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或脊椎定位框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定位时间、C臂透视次数、定位节段及定位准确率.结果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组与克氏针定位法组的定位时间分别为1.63±0.93、3.00±1.49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25±0.49、1.68±0.73次,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少于克氏针定位法(P<0.01); 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97.5%、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椎定位框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胸腰椎手术术前定位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特别是多节段后路手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胸腰椎Chance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法.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月治疗胸腰椎chance骨折18例,平均年龄29.6岁.损伤部位:T111例,T125例,L17例,L2 4例,L31例;按Denis分型:Ⅰ型11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0例.全部患者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行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结果 随防时间平均9.5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椎体前份高度恢复,分离的后部结构闭合.术前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Chance骨折属屈曲牵张型损伤,不只发生于车祸伤,CT矢状位重建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损伤涉及了脊柱的三柱,属于不稳定骨折,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后路经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可以达到满意复位、脊柱的三柱即刻稳定等,是治疗Chance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外科治疗胸腰椎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年间,对有前路手术适应证的22例胸腰椎疾患者进行前路伤病椎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术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脊柱的融合、矫正后凸畸形及术后损失、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5个月,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22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损伤脊髓神经,无植骨块移位或塌陷及高度丢失,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未见畸形复发或加重,脊髓神经功能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无肿瘤、结核复发,术后出现1例肺不张。结论: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具有固定牢固、稳定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等优点,是目前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良好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电磁导航与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开展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对颅脑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病变进行手术切除,其中应用电磁导航辅助下完成显微手术69例,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46例,另外14例手术在电磁导航的基础上综合术中实时超声影像进行位置及切除程度的验证。结果129例病变,116例达到全切除(89.9%),13例为次全切除(10.0%),8例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恶化(6.2%),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术后由于并发症死亡3例(2.3%)。结论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针对不同的病变和手术要求,灵活使用电磁导航或者术中实时超声能够经济有效的实现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29.98土8.96°、45.61±12.46°、34.38±9.05°、17.20±26.39 mm,及24.34±9.01°、21.22±8.13°、41.45±12.17°、37.45±8.19°、36.51±12.44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 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 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腰椎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的特点,为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30例纳入本研究的老年腰椎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手术当天麻醉前T0d)、术后第1天(T1d)、术后第3天(T3d)、术后1周(T1w)、术后2周(T2w)清晨空腹静脉采血行TEG普通检测。结果 T0d组血栓弹力图正常,T1d、T3d、T1w和T2w分别与T0d比较:反应时间(R)和凝固时间(K)缩短,凝固角(Angl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最大血块强度(MA)及凝血块强度(G)变化不明显。T1d、T3d、T1w和T2w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血栓弹力图在术前未见异常,术后均呈现高凝状态,凝血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功能均增强,且术后1周左右高凝状态达到峰值,所以,要积极预防在此期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ore curriculum for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o conduct a national survey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281 items in the curriculum. Attention was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24 items pertaining to the curriculum that are pertinent to the spine.

Study desig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a random sample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whose primary affiliation was non‐academic, representing the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of Canada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containing 281 items was developed. A random group of 131 (out of 156) orthopaedic surgeons whose primary affiliation is non‐academic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ere analysed quantitatively using average mean scores, histograms, the modified Hotelling''s T2 test and the Benjimini–Hochberg procedure.

Results

131 of 156 (84%) orthopaedic surgeon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14 of 24 items were ranked at no less than 3 out of 4 thus suggesting that 58% of the items are important or probably important to know by the end of residency (SD⩽0.07). Residents need to learn the diagnosis and principles of managing patients with common conditions of the spine.

Conclusions

The study shows, with reliable statistical evidence, that orthopaedic residents are no longer expected to be able to perform spinal fusions with proficiency on completion of residency. Is the exposure to surgical spin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be comfortable with operating expectations specific to the fellowship level? If so, the focus during residency or increasing accredited spine fellowships needs to be addressed to ensure that enough spine surgeons are educated to meet the future healthcare demands projected for Canada.  相似文献   

16.
脊柱术后患者应用外固定支具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具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8例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应用外固定支具固定的患者均进行支具佩戴前宣教和下肢活动训练,同时讲解佩戴和卸取的具体方法、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佩戴后正确的上(下)床方法及支具的保养等.结果本组均达到固定和矫正的目的,应用支具辅助后患者均能早期下床活动,疗效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脊柱外固定支具具有良好的固定功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在脊柱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强调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师专业技能和病人价值、愿望的完美结合。文章介绍了应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原则、方法及在培养脊柱外科研究生临床思维、创新能力、临床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发生SSEH7例(病例组),选择同一期间、同一医生完成的术后未发生SSEH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发生SSEH7例,其中有3例联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例发生于引流管拔除前。比较2组的年龄、手术节段数、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压迫时间及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2组年龄及手术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不完全恢复患者血肿压迫时间和血肿清除前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运动评分高于不完全恢复患者(P〈0.05)。结论:使用抗凝药物不当、术中失血量大、引流不畅是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术后硬脊膜外血肿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出院前健康指导的内容.方法:对肾移植术后患者从如何判断排斥反应、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如何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降低,并对生活充满信心.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例,女6例,病史0.5个月至20年,术前行BOLD-fMRI、DTI检查显示手功能激活区和投射纤维束及其与致痫病灶的毗邻关系,术中应用Co-SEP、MEP及ECoG,进一步明确M1区的位置及指导致痫病灶和致痫灶切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术后复查BOLD-fMRI了解神经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12例可见激活区及纤维束位于致痫病灶边缘,余6例则因致痫病灶挤压、而移位,1例胶质瘤病灶边缘与M1区和皮层下白质纤维紧密接触.术中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2例与解剖学及影像学位置不一致;并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趾短屈肌等处引出MEP;术毕复查MEP仍存在.ECoG监测显示19例病灶及其附近皮层可见棘波发放,其中15例致痫灶与M1区有部分重叠,经处理后致痫区皮层棘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病灶因紧邻运动区,为次全切,余者病灶全切;致痫灶全切者16例.术后观察6~12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改善程度达Engel Ⅲ级及以上者18例;复查BOLD-fMRI激活区较前范围增大,DTI显示投射纤维束与对侧趋于对称;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轻偏瘫,无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胶质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BOLD-fMRI、DTI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可优势互补,能有效指导M1区病灶和致痫灶的切除及神经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