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是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目标。建立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重要策略之一。深圳市于 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专报系统 ,加强了AFP病例监测 ,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 ,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至今 ,各项工作指标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质控标准 ,1994年以后已无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现将 1992~ 1999年 AFP病例报告情况及监测系统工作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AFP资料由深圳市脊灰专报系统提供。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1.2 病毒分离结果  1992~ 1993年由深圳市卫生防疫站病毒室提…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方法 对云南省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云南省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 2 2 5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2.0 9/ 1 0万。以省为单位 ,除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送达及时率 (64.2 8% )未达到要求外 ,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监测要求。结论 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 ,提高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十堰市于 1991年建立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于 2 0 0 0年 7月完成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证实工作。自建立 AFP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不断提高 ,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 WHO及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指标。自 1992年丹江口市疫情报告的十堰市最后 1例脊灰后 ,十堰市已连续 9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报告。为了总结经验 ,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成果 ,现将十堰市 1991~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工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十堰市 1991~ 2 0 0 1年 AFP监测系统存档资料 ,湖北省 AFP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启东市于 1991年开展了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工作。为总结经验 ,找出薄弱环节 ,进一步完善 A FP病例监测工作 ,现将 1991~2 0 0 0年本市 35例 AFP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AFP监测系统和计划免疫工作档案资料。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1991~ 2 0 0 0年本市共报告 AFP病例 35例 ,按 0~ 15岁的平均人口计算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5 / 10万 ,见表 1。表 1 启东市 1991~ 2 0 0 0年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 10 - 5)指标 19911992 199319941995 1996 19971…  相似文献   

5.
枣庄市自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应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进行免疫预防,取得了显著成效.1991年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15 a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自1993年后均实现了超过1/10万的目标,AFP病例监测的各项指标自1997年后均达到了卫生部>80%的要求,已连续10年无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现将枣庄市1991~2000年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1991~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安市曾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流行区 ,1 95 6年至 1 995年共报告脊灰 43 4 3例 ,年均发病率1 .1 8/1 0万。随着消灭脊灰活动的深入开展 ,淮安市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 ,1 991年淮安市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系统 ,现将 1 991~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AFP病例资料来自 AFP监测系统 ;病例粪便标本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 Hep- 2和 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 结果2 .1 流行特征2 .1 .1 基本情况  1 991~ 2 0 0 1年淮安市共报告AFP病例 3 5 5例 ,其中确诊为非脊灰的 AFP病例3…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证实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 ,发现、报告和调查、随访所有的 AFP病例 ,在麻痹 14 d内采集双份合格的粪便标本作脊灰病毒分离培养 ,综合病历、流行病学、实验结果等对每例 AFP病例给予分类诊断。结果  1991年湖南省开始建立AFP病例的监测系统 ,到 2 0 0 0年监测系统共报告 AFP病例 175 2例 ,自 1995年 15 a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 1/ 10万的目标 ,1997年起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 80 % ,1998年监测系统指标全部达到 WHO和卫生部标准 ;对 16 17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定型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2 8.30 % ,到 2 0 0 0年已连续 7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湖南省通过多年的免疫活动和监测结果表明 ,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宁市自 1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为今后更好的做好AFP的监测工作 ,现对济宁市 2 0 0 1~ 2 0 0 2年报告的 85例AF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济宁市AFP监测系统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资料。1 2 方法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 (VAPP)按GB16 394— 1996《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有关标准诊断。粪便标本由山东省脊髓灰质炎监测中心采用L2 0B和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分离到的脊灰病毒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总结四川省实现无脊灰目标的经验,探讨AFP病例监测系统在实现无脊灰目标中的作用。方法:对四川省1991-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所获资料与常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四川省自1997年起,无论是AFP病例监测系统还是常规疫情报告系统均无脊灰病例报告,但是AFP病例监测系统采用被动与主动两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两个系统资料相互映证与监督,并得到实验室的支持,所获数据在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疫情报告系统。1991-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2354例,发现脊灰281例,而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仅报告脊灰205例。1994-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采集大便标本3706份,共检出各项脊灰病毒97株,检出毒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本文结果表明我省已无脊灰野病毒在人间循环,AFP监测系统能为证实无脊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泸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泸州市自1992年以后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2 0 0 0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今后消灭脊灰工作的任务就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直到全球消灭脊灰。而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两大策略除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外,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另一重要手段。泸州市1997- 2 0 0 2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从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现对2 0 0 2年泸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7个县区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含“零”病例报告表。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验报告。1…  相似文献   

12.
聊城市自 1991年 7月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但 1992~ 2 0 0 2年在 32 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有 2 8例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 ,其中 2例确诊为口服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1 资料与方法AFP病例资料来自聊城市AFP监测系统 ;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由山东省脊灰监测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VAPP诊断标准依据GB 16 394 - 1996《脊灰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 结果2 1 AFP病例脊灰疫苗株病毒检出情况  1992~2 0 0 2年合计检测AFP病例 36 2例 ,对其中 32 2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长期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襄樊市于1991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质量逐年提高,自1994年该市原襄阳县报告了全国最后1例由Ⅰ型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已连续1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为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现将襄樊市2004-2006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200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赣州市自 1992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现将赣州市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赣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收集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报表、脊灰“零病例”旬报表和江西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报告 ;人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局。1 2 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处理。2 结果2 1 AFP…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1991年~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江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连续11年达到或超过卫生部规定要求。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该市已连续14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进一步完善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将1991年-2004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 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逐年提高[1] ,但 2 0 0 3年与2 0 0 2年相比 ,监测质量有所下降 ,现将 2 0 0 3年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自各地 (州、市 ,下同 )、县 (市、区、特区 ,下同 )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表和随访表。实验室数据来自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脊灰实验室。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 2 0 0 2、2 0 0 3年贵州省年鉴。1 2 病例诊断 每例AFP病例最终诊断均由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依据病毒学标准讨论决定。1 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FPIinf…  相似文献   

17.
2001-2003年襄樊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是长期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襄樊市于 1991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 ,监测质量逐年提高 ,自1994年襄樊市原襄阳县报告了全国最后 1例由Ⅰ型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已连续 10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 ,为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 ,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991-2010年江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个案病例报告及随访病例报告情况,为评价AFP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1-2010年AFP个案病例资料及随访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10年全市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个案67例,病例相对集中分布在仙女镇,无明显季节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7例病例中有62例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67例病例均进行了60 d后的随访;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的总报告发病率为4.26/10万,达到1/10万的指标要求,其余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指标要求。结论江都市近20年来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病例个案报告为维持AFP监测系统及时性敏感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襄樊市于1991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自1994年该市原襄阳县报告全国最后1例由Ⅰ型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已连续15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为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长期保持无脊灰状态,现将襄樊市2008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市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其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0年共报告15岁以下本地儿童AFP病例2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60/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石家庄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