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牵引是骨科用于骨折的复位、固定及许多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患者,可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行骨牵引的患者,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躯干肢体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并发症多,护理不方便,容易产生各种生理、心理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骨牵引术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骨牵引术是用钢针(或钉)穿过骨端对肢体进行牵引.适用于某些不稳定性骨折(如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周围软组织丰厚(如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肌肉拉力过大的骨折(如骨盆骨折脱位)等.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后,亦可用持续骨牵引治疗,便于随时观察创口.持续骨牵引可以对抗伤肢的肌力,逐步矫正骨折端成角和重叠.同时由于牵引时周围肌肉的张力,在骨折周围产生挤压力,使侧方移位也得以矫正.持续骨牵引术兼有复位与固定两个作用.骨牵引亦适用于各种骨科手术后的肢体固定.  相似文献   

3.
杨莹 《中外医疗》2011,30(23):161-161
下肢骨牵引是骨科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之一,它不仅用于骨折的复位、固定,也用于许多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骨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身体各部位活动功能和代谢情况均有减退,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骨牵引是骨折病人常用的一种牵引术,也是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经过牵引可以使骨折脱位的复位,缓解疼痛,局部制动,矫正畸形及固定,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护理观察,现将骨折病人行骨牵引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术前早期进行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及护理的联合指导膝关节功能工作,观察早期引入功能锻炼治疗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联合治疗组,入院后骨科医师与收治科室医师、康复师、护理进行联合治疗及时调整骨牵引、进行适当的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另一组为对照组,骨科医师进行骨牵引处理后收入需行优先急诊处理的普外、胸外、神经外科等科室,待病情平稳后转入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纳入标准,每组各收集病例30人.对两组的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进行股骨的短缩处理、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膝功能予以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行股骨短缩例数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联合治疗,术前引入膝关节功能治疗、规范化牵引,更有利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利于恢复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尚冬雪 《四川医学》2004,25(6):633-633
牵引是骨科治疗下肢骨折、错位重叠的重要方法之一,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冬季,由于牵引支架、牵引钢针、牵引绳等阻挡,牵引肢体不易保暖。过去多是用毛毯或衣物进行包裹或填塞,既影响牵引效果和不便观察肢体循环情况,同时也影响病室的整洁和美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制了棉脚套用于下肢  相似文献   

7.
骨创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创伤的治疗过程主要包括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软组织的修复以及康复。骨折内固定理念由AO到BO的转变、微创手术日益广泛的使用、计算机图像和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使用等为创伤骨科的治疗带来了技术和思想的革新,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正在丰富骨他国伤的临床治疗工作。本文总结了骨折处理的最新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年会、我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上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张力性骨牵引弓是骨科最常用的器械,对骨折的治疗、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存在着一个困扰医务人员的棘手问题:即张力性骨牵引弓在骨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从克氏针上突然脱落的现象,给骨牵引治疗中的患者再次造成伤痛,甚至造成骨折的再次移位,以致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张力性骨牵引弓脱落的根本原因是卡针器针槽口受力不匀而变形造成卡针不牢所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卡针器,与原牵引弓兼容配套,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我科从1995年始完全使用改制后的张力性骨牵引弓,骨牵引患者达5000例,尚未出现牵引弓从…  相似文献   

9.
<正>布朗氏架是骨科患者常用的抬高下肢和下肢骨折的牵引工具,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消肿[1]。布朗氏架在下肢骨折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骨折时行骨或皮牵引时下肢需保持外展30°中立位,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牵引肢体往往会向布朗氏架的两侧倾斜或双下肢并立达不到牵引外展30°或中立体位的要求,甚至有患肢从布朗氏架上滑落从而影响牵引效果,临床通常使用的脱脂绷带表面粗糙、柔软性差、更换清洗不便、制作成本高,且不宜长期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折后,为了避免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对血管、神经、软组织造成再次损伤,同时也起到一个固定作用,医生会为患者采取牵引术,其中骨牵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气温降低,牵引后的患肢大部分暴露于空气中,肢体温度下降,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影响骨折愈合,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血栓形成。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制作了一种实用性下肢保护套,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永军  李伟标  牛淑芹 《当代医学》2009,15(24):119-1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问及转子下骨折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1999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牵引、三根钉固定、外固定支架、加压滑动鹅头钉及伽玛钉等不同手段治疗的196例闭合性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不低于1年,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牵引组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问及转子下骨折,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以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参照.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逐一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 Gard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治疗及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对术后股骨头坏死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后进行为期12 -36个月的随访观察,22例(18. 3% )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了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17. 4 ± 1. 7)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内固定物取出是造成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P<0. 05);Logistic回归直线分析表明,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是诱发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加强预防,以不断优化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胫腓骨骨折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各种治疗方案的最佳应用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各种方法治疗的复杂性胫腓骨骨折84例(90肢),其中开放性骨折65例(70肢),多段或粉碎骨折50例(52肢),伴软组织缺损15例(17肢),合并血管、神经损伤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脏器损伤16例(18肢)。根据骨折情况和软组织损伤情况,84例复杂性胫腓骨骨折采用了不同的固定方式,其中钢板内固定34肢,髓内钉内固定16肢,外固定支架35肢,跟骨牵引3肢。结果71例(76肢)获得6月-27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4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90天,最长289天,平均146天,各种手术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钢板171天,髓内钉115天,外固定支架136天。一期截肢2例,二期截肢3例,感染8例,5例骨折不愈合,但经处理后均获二期愈合。其中因软组织缺损的有14例做了皮瓣、肌皮瓣转移,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正确彻底的清创是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关键,是保证伤口一期闭合的重要措施。复杂性胫腓骨骨折钢板固定应慎用;髓内钉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和多段骨折治疗中显示出比钢板、外固定支架更加明显的优越性;外固定支架创伤轻微,是Ⅲ型开放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徒手牵引复位下,采用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每次摄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接受1~59个月随访。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30例,PFNA联合股骨颈加压空心螺纹钉1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内固定4例;闭合复位31例,切开复位4例。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术中继发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劈裂1例,术后第2天继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的30例患者均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均正常愈合。术后15个月因车祸致内固定远端骨折1例。结论: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徒手牵引复位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架水平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广西省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骨科股骨干骨折患儿78例进行皮肤牵引或骨牵引,将患肢直接平放床上,垫5~10 cm厚度的软质枕头,牵引绳通过与床尾的滑轮构成牵引系统,将患肢髋关节外展20°~30°,伸直自然位,屈膝20°~30°,分阶段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及肢体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第一阶段评估76例,患肢均达到固定并矫正重叠移位,骨折愈合良好;第二阶段评估64例,患肢畸形矫正满意;20例患儿显示患肢有6.6~9.3 mm过度生长,平均9.2 mm,没有明显的功能和外观的影响。结论:无架水平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例91岁患者因肺心病术后6月死亡。余30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5±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滑脱、再骨折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0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6﹪。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经验,讨论其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1年7月使用PFNA治疗老年患者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手术中均使用C形臂X光机,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固定。结果:32例患者经过(12-18)月随访,平均14.3个月,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30例为优良,优良率93.7%。结论: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更稳定,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标本模拟手术实验,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和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15例股骨近端骨标本进行股骨颈空心钉置入的模拟手术,每例置入3枚空心钉,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测量空心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来评价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并与15例传统透视方法的测算结果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所需的钻孔次数。结果: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组空心钉在颈干角和前倾角的钉道偏离角度均小于传统透视组,螺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钻孔次数上,计算机导航系统组也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该方法具有提高空心钉准确性的优点,并且可明显减少钻孔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壮年Ⅲ型P ipk i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青壮年Ⅲ型P ipk in骨折患者,依据P ipk in骨折的分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72个月,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和X线结果,优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66.7%。结论:重视按照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青壮年Ⅲ型P ipk in骨折需及时解剖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