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SF-36量表对159例尘肺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尘肺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在中低水平,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组(P<0.01),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尘肺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均处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系统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健康宣教、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尘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对210例病人开展测量,旨在分析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的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一般,其身体疼痛、躯体功能、心理健康以及活力等维度基本合格,而其它方面不尽理想。从总体上看本研究中的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除躯体角色一项以外,SF-36量表的各维度与SSRS量表的总分之间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社会支持程度将会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现状、生存质量水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45例在广州肾移植中心进行肾移植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移植后6个月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与常模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非常显著的正性关系(〈0.01)。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患者的社会属性,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探讨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肺结核患者、85例健康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脑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常人及肺结核患者(P<0.01),且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结脑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且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着重从帮助患者扩展、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寻求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例喉癌患者(病例组)与同期58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病例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并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9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孕产妇(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评分和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社会支持度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47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7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情况及不同社会支持度对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社会支持度各项目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高社会支持度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中、低社会支持度的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社会支持度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且其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人们了解社会支持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鼓励全社会来关爱患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性PTSD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急性PTSD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82例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灌注组)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泌尿科普通就诊患者(普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灌注组在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因子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②灌注组在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③灌注组在WHOQOL—BREF中的总体评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较低,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0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对心血管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不佳,各维度中除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活力、心理健康尚合格外,其余方面均较差。除躯体角色之外,SF-36各维度与SSRS总分具有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社会支持状况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充地区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南充地区211例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况。结果:南充地区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得分亦低于全国常模(P<0.05);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与其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利用度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较低,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主观支持,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网络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 脑卒中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患者社会网络的收缩。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网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350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定脑卒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老年人社会网络量表评价老年人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评分均低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情绪是社会参与网络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记忆与思维、移动能力是社会联系网络的影响因素;家庭月收入、移动能力、交流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卒中会造成社区老年患者社会网络的改变,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国家、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应共同参与,依据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网络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但目前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情况与减寿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月,以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本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出死亡时间在2002-01-01至2018-12-31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死因资料根据ICD-10进行编码及归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编码为I2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编码为I25。以不同病种、性别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为主要观察指标。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采用差别分解分析法评估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1.32/10万,33.98/10万。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粗死亡率=6.00%,Z粗死亡率=22.051,P<0.001;APC标化死亡率=1.33%,Z标化死亡率=4.755,P<0.001)。分病种分析:2002-2011年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1.83%,Z=2.792,P=0.016),2012-2018年呈下降趋势(APC=-2.58%,Z=-2.744,P=0.018);2002-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3.62%,Z=-12.457,P<0.001);2002-2018年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粗死亡率=6.96%,Z粗死亡率=22.052,P<0.001;APC标化死亡率=2.22%,Z标化死亡率=6.931,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4.532,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0.197,P<0.001)。其中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Z粗死亡率=7.848,P<0.001;Z标化死亡率=-19.828,P<0.001);男性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9.929,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3.184,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5.76%,Z男性=19.997,P<0.001;APC女性=6.19%,Z女性=20.405,P<0.001),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1.15%,Z男性=3.730,P=0.002;APC女性=1.35%,Z女性=4.535,P<0.001)。2002-2018年不同年龄段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15~59岁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54%,Z=7.326,P<0.001),60~79岁居民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85%,Z=-9.099,P<0.001),80岁及以上居民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21%,Z=10.550,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PYLL为37 649人年,PYLLR为0.81‰,AYLL为0.80年/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PYLL、PYLLR、AYLL、SPYLL、SPYLLR均大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居民PYLL、PYLLR、SPYLL、SPYLLR小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YLL大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高于2002年,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促进粗死亡率升高。性别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病种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上升发挥促进作用,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则发挥保护作用。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均发挥促进作用。结论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导致了严重的寿命损失,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发挥促进作用,男性和15~59岁、80岁及以上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uitus,DM)患者生存质量及抑郁、社会支持现状,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2型DM患者,按照1:1的比例选取人口学资料类似的无DM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两组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最近3个月内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总的生存质量状况评分及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分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调查者抑郁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抑郁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抑郁总分、抑郁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的生存质量状况评分及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调查者的客观支持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老年2型DM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特别是生理、心理领域;DM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老年非DM者,且DM抑郁评分患者生存质量低于非抑郁者;老年2型DM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低于老年非DM者.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肝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浦东新区居民肝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与所导致的寿命损失,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浦东新区户籍人口为对象,以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出死亡日期在2002-2019年的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与归类,肝癌的编码范围为C22。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对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情况以及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肝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12 5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88%,Z=-12.468,P<0.001;标化死亡率:APC=-4.71%,Z=-10.601,P<0.001)。男性、女性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2-2019年15~59岁、60~79岁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80岁以上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保持稳定(P=0.053)。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98 580年,PYLLR为2.00‰,AYLL为7.87年/人,SPYLL为61 767年,SPYLLR为1.25‰。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R、SPYLLR、AYLL总体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除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AYLL保持稳定(P=0.853)。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81 126年,PYLLR为3.29‰,AYLL为9.20年/人,SPYLL为50 225年,SPYLLR为2.04‰。女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17 454年,PYLLR为0.71‰,AYLL为4.72年/人,SPYLL为10 942年,SPYLLR为0.44‰。浦东新区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PYLLR、AYLL、SPYLL及S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但仍引起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肝癌对于男性及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危害需进一步关注,需采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对于男性人群以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降低肝癌对该人群的危害;对于高龄肝癌患者,应注重临终关怀与支持治疗工作,改善该人群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MOSSF-36、SSRS量表对社区12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生存质量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呈正相关,其中在7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rPF=0.181、rRP=0.264、rBP=0.303、rVT=0.378、rSF=0.315、rRE=0.276、rMH=0.276;P<0.05或P<0.01)。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F=4.067,P<0.01);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离婚丧偶的老年人(F=4.265,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猝死病区人群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和改善病区人群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入户调查方式,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社会支持调查,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调查.结果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得分[(40.85±8.34)分、(9.58±3.58)分、(23.86±4.87)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同维度得分[(41.82±7.12)分、(10.47±3.26)分、(24.51±4.68)分](均P<0.05).病区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7.41±2.67)分]与对照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6.84±2.56)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重线性回归控制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分别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1,0.29,0.28,0.36;客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5,0.13,0.14,0.19;主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06,0.21,0.23;支持利用度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05,0.10,0.09,0.11)(均P<0.05).结论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获得社会支持较少,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使得病区人群生命质量较差,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在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平衡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南充市某三甲医院273名执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家庭冲突评分(68.36±4.28),高于理论平均水平;工作生活质量评分(58.96±3.04),低于理论平均水平;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呈负相关(<0.05);工作-家庭冲突影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群体的工作-家庭冲突,采取平衡策略降低冲突水平,提高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20.
林庆衍  孙华瑜  陈莉莹  刘雯  孙乃坤  周毅 《吉林医学》2009,30(24):3251-3253
目的:了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一般人群相比本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降低;采用的应对方式分别为面对(17.44±2.21)分、回避(17.42±2.64)分和屈从(11.62±1.19)分;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得分分别为(54.64±12.48)分、(19.64±9.21)分、(14.78±5.42)分、(19.43±5.32)分。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医学应对方式中的屈服应对得分呈负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同时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屈服应对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应转变工作模式,更多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去关心患者,帮助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