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32例、颊癌16例、口底癌10例、牙龈癌9例、口咽癌8例、面部皮肤癌1例,评价移植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76例皮瓣中,74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坏死,成活率为97.4%。成活皮瓣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股前外侧皮瓣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近年来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应用,但其血管的解剖变异往往会给手术造成困难,甚至取皮瓣失败。本文报道1例因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变异而术中紧急采用股前内侧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股前内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56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股前区CT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Philips Medical Systems)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以其为中心设计个性化皮瓣,模拟切取皮瓣,并对其周界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15例患者,应用手术显微镜对皮瓣进行修薄后转移至受区进行外科修复。结果:显微修薄股外侧皮瓣14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切取皮瓣面积最大9 cm×5 cm,面积从最小6 cm×4 cm,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并且避免二期去脂手术。结论:CT血管造影能够指导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对于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54例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除术并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A组)、2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B组)。应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皮瓣存活率、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41.6±8.9)min,B组为(47.2±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瓣存活率(93.9%)高于B组(90.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区功能与外形恢复情况2组基本相似;供区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A组永久性功能障碍比率为24.2%,B组仅有暂时性功能障碍且比率为9.5%;A组供区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的满意度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受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相似。前臂皮瓣成功率高,但需要植皮,且术后供区易形成永久性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可以提供的组织量大,术后供区功能障碍很少,患者满意度高,但是手术难度大于前臂皮瓣,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164(97.6%)例,失败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11/168),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6.7%(6/9),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部位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颊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颊部缺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32例(观察组),28例采用创缘松解直接拉拢缝合的修复方法(对照组)。分别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32例,术后开口度均未受影响;对照组术后开口度有不同程度影响。经6~12个月随访,观察组对修复后外观满意率93.75%(30/32),高于对照组(60.71%,17/28),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Ⅰ、Ⅱ级占比观察组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移植组织皮瓣修复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临床效果好,患者对修复后的满意度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缺损20例,记录皮瓣的类型与面积,供区、受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未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折叠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带蒂的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适应症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2月~2010年6月收治1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遗留的颊部洞穿缺损大小范围(包括皮肤和黏膜):32-76 cm2。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及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分别采用游离前臂皮瓣(3例)、腹直肌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2例)或带蒂胸大肌皮瓣(6例)折叠修复,分析和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5例随访3个月~7年,除2例胸大肌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移植皮瓣均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结论:前臂皮瓣较薄,适于修复上颊部或前颊部洞穿缺损,腹直肌皮瓣和胸大肌皮瓣较厚,适于修复伴下颌骨缺损的下颊部和后颊部洞穿缺损,股前外侧皮瓣厚度中等,并可根据需要削薄,适于修复颊部任何区域的洞穿缺损。  相似文献   

13.
朱郁文  马壮  姚建 《口腔医学》2019,39(2):126-130
目的 比较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就诊的行股前外侧皮瓣或前臂皮瓣修复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的129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股前外侧皮瓣组81例,前臂皮瓣组48例。应用华盛顿大学生命质量问卷(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UW-QOL)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the 14-item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questionnaires,OHIP-14)调查并比较患者术后 6、12个月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生活质量评价所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UW-QOL结果显示,两组术后6和12个月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HIP-14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股前外侧皮瓣组总分显著小于前臂皮瓣组(P<0.05),术后12个月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舌鳞癌老年患者术后 12个月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建议舌部分切除时选择前臂皮瓣修复,舌全切除时选择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4.
端莉梅  姚志清 《口腔医学》2012,32(12):758-759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2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注意患者术后的皮瓣观察。结果 所有128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98%皮瓣成活。结论 对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半舌缺损后的舌功能恢复和供受区并发症情况。方法:2008年7月-2012年11月,23例舌癌患者接受肿瘤扩大切除,遗留的半舌缺损,14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供区伤口取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9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4~6个月,对每例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清晰度和供受区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前臂桡侧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吞咽功能和语言清晰度均恢复良好,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受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全部皮瓣坏死;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小部分皮瓣坏死,1例出现口颈瘘。在供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4例出现移植皮片部分坏死,1例伤口部分裂开,12例出现明显的瘢痕,9例局部麻木,3例手臂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局部麻木,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前臂桡侧皮瓣组供区并发症明显多于股前外侧皮瓣组。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获得的血管蒂长、管径大、供区并发症少,是半舌缺损较理想的修复组织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并选择9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5 cm×6 cm~6 cm×12 cm。术后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评价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股前外侧穿支21支,平均3.5支。大腿股前外侧穿支主要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1 cm以下约2 cm为圆心、半径约6 cm的圆内,源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99±0.48)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5.83±3.52)cm;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发生部分组织坏死, 1例病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少,受区皮瓣臃肿程度低,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稳定,血管蒂较长,穿支的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的要求,临床应用中供区并发症少,受区不臃肿,组织量适中,结合其解剖稳定性,可满足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1—2011-01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9岁至65岁,平均年龄50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15例,中分化鳞癌4例。按UICC标准TNM分期:T2N0M0 5例,T3N0M0 8例,T3N1M0 4例,T4N1M0 2例;皮瓣大小为(8 cm×5 cm)(15 cm×7 cm)。结果:1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全部成活,全部病例面颈部创面及大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舌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15 cm×7 cm)。结果:1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全部成活,全部病例面颈部创面及大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舌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3年,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对侧颈部淋巴结及全身骨转移并死亡,余患者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癌肿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及器官功能恢复;因其供区隐蔽,对供区影响小,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应用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修复舌癌患者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生活质量,明确舌癌切除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应用RFFF、ALT、SIF修复90例舌癌患者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皮瓣面积及3种皮瓣修复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后复诊时自行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量表第4版(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sion 4,UW-QOLv4)填写.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ALT组与SIF组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3组皮瓣面积差异显著(P<0.05).外貌方面,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2组无显著差异.行动方面,ALT组与SIF组、ALT组与RFFF组有显著差异(P<0.05),SIF组与RFFF组无显著差异.3组在咀嚼、吞咽、语言、疼痛等10方面及总QOL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总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均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皮瓣选择需根据组织缺损的类型及大小、手术条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上臂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臂外侧皮瓣(LAFF)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上臂外侧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的继发缺损10例。结果 除1例皮瓣坏死外,其余9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口腔组织形态和功能恢复满意。7例患者供区有麻木感,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与前臂桡侧皮瓣相比,由于LAFF优点诸多,在口腔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LAFF是一种可选择的优秀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6例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同期行ALTF修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