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丙烯输液瓶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岁并在手背部进行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长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结果]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碰撞针头后出现液体外渗需要重新穿刺,对照组有8例因出汗较多致胶布松动针头滑脱,8例因哭闹、挣扎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观察组输液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穿刺成功后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用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1 0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50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进入血管,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操作简单且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慧  牟静 《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目的 为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对照组 5 0 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 ,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头与皮肤成 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 ,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进入血管 ,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 ,操作简单且易固定 ,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使用两种不同胶布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7月收治的患儿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头皮正中静脉输液,使用相同的固定方法,实验组使用医用敷贴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布胶布固定。观察两组的重复穿刺率。结果实验组的重复穿刺率为13.0%,对照组重复穿刺率为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使用医用敷贴固定,降低了重复穿刺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几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舒适、稳妥的固定方法及减少重复穿刺的手法。方法:6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300例,均采用“S”型固定并用长胶布绕头一周,A组将头皮针管绕过针柄往患儿的左侧固定,B组将头皮针管往患儿的右侧固定,观察两组外渗、患儿舒适情况。另对4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及D组各200例,C组采用进针后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D组采用直刺手法穿刺血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B两组固定舒适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C、D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绕左侧固定顺应了头皮针管,减少了头皮针对血管的刺激,患儿较舒适;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法对细小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嘉英  周少辉 《护理研究》2009,23(23):2099-21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固定器在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手、足部的固定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结果]两组重复穿刺率、患儿家属满意率、固定肢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儿科病人输液时使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动理发器用于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皮肤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外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78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用电动理发器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为观察组,用传统的一次性备皮刀行头部皮肤准备的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皮静脉输液穿刺花费的时间、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家长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针头脱出12例,对照组脱出3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59,P〈0.01);观察组静脉穿刺花费4min以上11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683,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389例,对照组30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22,P〈0.05)。结论使用电动理发器可缩短头皮静脉穿刺时间,大大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一次性备皮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制弹力罩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辅助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门诊408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7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弹力罩辅助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长条医用胶布绕头1周辅助固定.比较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有无脱出血管外、液体外渗以及顺利完成输液率、拔针时患儿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弹力罩辅助固定头皮静脉输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辅助固定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方法:将儿科门诊输液96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采用传统的多人按压方法; 观察组642例采用自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及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临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固定装置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患儿的痛苦,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固定不妥造成的穿刺失败,操作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实用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腿式平卧位减轻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92例在门诊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婴儿,单日输液者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别于每次操作完毕后由专人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行头皮静脉穿刺时,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能缓解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护生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护生实施心理干预能否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操作前心理干预,每位护生对2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5.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9.5%,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张秀霞 《全科护理》2013,11(2):157-158
[目的]探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应用于婴幼儿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选择头皮或四肢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标本达标率、皮下淤血率及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达标率高于对照纽(P〈0.05),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幼儿家属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较传统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达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按压法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为92.0%,两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χ^2=22.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凌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输液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姓氏拼音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顺向穿刺法,研究组采取头皮静脉逆向穿刺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输液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中,头皮静脉逆向穿刺较顺向穿刺成功率更高,利于输液进行,且穿刺后并发症率较低,家属更为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婴幼儿颈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采血的新途径。[方法]将200例婴幼儿注射器股静脉采血(常规组)与200例婴幼儿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改进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液标本质量及采血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的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易掌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