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彻底治疗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对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再次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剖开取石,置T管引流术。术中及术后胆道镜取石。结果:本组32例胆管复发结石病人,30例应用此方法,成功地治疗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术中并发症2例(左侧气胸1例、十二指肠球部破裂1例)经术中处理,术后恢复良好;2例(1例因腹腔粘连较重,难以游离出有效手术操作空间;1例因小肠与腹壁切口大面积粘连,在游离过程中小肠破裂及浆膜损伤较重)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能完成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37岁。 8年前因“胆囊胆总管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T管引流出金黄色胆汁约 12 0 0 - 16 0 0ml d ,偶有絮状物。术后 2周经T管造影显示 :胆总管下端欠通畅 ,未予处理 ,带T管出院。出院后胆汁引流量约 4 0 0 - 15 0 0ml d ,时有絮状物和泥沙样结石沉淀。 2年前老化T管自近皮缘处折断 ,断端粘连、闭塞 ,无胆汁流出。后反复发作胆管炎 ,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 :T 36 .3℃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2 .0cm可见一老化胶管残端 ,…  相似文献   

3.
胆管探查术(CBDE)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手术方式,胆管内置T管外引流术(TTD)和一期胆管缝合术(PDC)是胆管切开后修复胆管的两种手段。复习早期文献可知,尽管1889年实施的第一例CBDE采用了PDC术式修复胆管,随之,人们也认识到了CBDE后PDC在安全性和微创性方面均优于TTD,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直到现在,CBDE后修复胆管仍以TTD为主要手段,PDC并没有像早年预期的那样获得广泛应用,其技术规范尚未确立,PDC和TTD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无明晰的界定。本文通过回顾PDC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应用研究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80~2 0 0 2年 76例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本组 76例中 ,13例行囊肿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3例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 ;7例行囊肿外引流术 ;1例行憩室型总胆管囊肿切除T管引流术 ;5 5例行囊肿切除、总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占手术病例的 72 4 % ) ;2例Ⅳa型囊肿行肝左外叶切除加总胆管囊肿切除、总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1例Ⅴ型囊肿行肝左外叶切除、总胆管切除、肝门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16例囊肿内引流术、7例囊肿外引流术和5 5例囊肿切除总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 6 3%、2 8 6 %和 3 6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手术是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引流术可用于全身状态极差而不能耐受较复杂手术的病人 ,待全身状况改善后应及时行二次手术 ;对于较为复杂的Ⅳa型和Ⅴ型病变 ,应选择合适的病例行肝叶切除术或肝移植术 ;总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是Ⅰ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分析1980年至1997年我院收治手术的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49例,阐述本病在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术前检查等方面的一般规律,认为治疗皮对于肝外囊肿应尽量切除囊肿后行胆肠内行流,可降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对于肝内囊肿应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术方法,可行肝叶切除,清除结石,整形,解决主要胆管狭窄,再行胆肠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可引起显著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副反应。抑制这一反应的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的进展概述如下。α和β受体阻滞药安替洛尔(Atenolol)β受体阻滞药,并拮抗儿茶酚胺效应。口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二次手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曾于1岁半时因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行囊肿空肠Roux Y吻合术,术后恢复好。近一年来,该患者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绞痛,并伴有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次发作时行抗炎、解痉、止痛、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此次因再发加重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患者急性病容,高热,脉速,血压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明显,反跳痛存在,Murphy’s征( ) ,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WBC 16.0 1×10 9/L ,N 91.5 % ;②血生化:T -BIL 12 8.6μmol/L ,D -BIL80 μmol/L ,ALT 64 6U/L ;③尿常规:BIL 。…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畸形。其病变主要是指胆总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扩张胆总管、胆囊切除、胆管重建应作为标准手术方式。但对于少数合并特殊胆道畸形的病例,由于解剖的特殊性,则必须在标准术式基础上行特殊处理。本文分析、探讨了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迷走胆管的临床意义以及在标准术式即囊肿切除、胆道重建基础上对迷走胆管的处理原则及要点,以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后进行胆管结石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施EPBD 42例 ,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 8mm ,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 ,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 ,并造影复查。结果  41例成功完成EPBD ,3 8例单次内镜治疗清除结石 ,3例行两次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治疗 ,其中 1例再次内镜治疗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后取石。 9例附加机械碎石术。 41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 ,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 ;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72h内恢复。结论 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 ,出血风险低 ,胰腺炎发生率并不高 ,机械碎石比例较EST术后为高。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 10mm的肝外胆管结石 ,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王炳生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以胆总管囊肿最为常见,早在1984年,笔者撰文(实用外科杂志第4期)指出本病应首选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经过10年内34例的临床实践,于1994年又总结了该术式的六大要点(1)。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石的经验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 19年来纤维胆道镜诊治 110 5例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 6 7例残石中 ,镜检取石 14 83例次 ,结石取净 10 35例 ,残石取净率 97% ;未能取净残石 32例 ,全组无死亡。 结论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不仅能降低结石残留 ,避免病人多次手术 ,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Χ��Һ͵��������Ĺ�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憩室(PAD)与胆道疾病的关系以及内镜诊断PAD铁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4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合并有PAD的病人(PAD组)与同期经ERCP检查无PAD的病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胆道疾病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B超,CT以及ERCP等确诊。结果 PAD组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良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尤以胆总管结石增多为著(P<0.01)。结论 PAD与胆道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存在着密切关系,PAD可能是胆道疾病发生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胆道疾病病人行ERCP检查以了解PAD与胆道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提高胆道疾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培养和药物敏感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抽取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行胆道手术的195例患者的术中胆汁,并选取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5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率为22.6%(44/19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5.0%(11/44).培养菌株55株,菌种16种,其中G-菌占61.8%(34/55),C+菌占34.6%(19/55),真菌占3.6%(2/55).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27.3%)、阴沟肠杆菌(12.7%)、粪肠球菌(12.7%)、屎肠球菌(10.9%).24名健康人正常胆汁培养阳性率为4.2%(1/24),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G-菌对美洛培南总耐药率最低(2.8%),其次为亚胺培南(5.6%)、头孢哌酮/舒巴坦(22.8%)、阿米卡星(28.7%).对青霉素类、喹讲酮类、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50.0%).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总耐约率为0.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40.0%).结论 (1)该院胆道感染以G-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有上升趋势.细菌混合感染多见于急性感染患者.(2)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杆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生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可用于胆道轻度感染,中重度感染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可作为临床二线用药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Three cases of biliary tract perforation are presented. They had in common an 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system, a cylindrical dilatation of the biliary tree, and an inflammatory thickening of the wall of the bile duct. The etiological importance of the anomalies is discussed. Bypass procedures are necessary at the fin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其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0年来本院治疗的14例胆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4例胆瘘病人均有肝胆手术史,10例行造影检查,其中7例经造影明确胆瘘位置及原因;11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造影检查有利明确胆瘘位置及了解胆道情况,绝大部分胆瘘病例可经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短期内以持续渐增的局部胆管内压构建局部宽口径胆管的可行性及形态特征.方法 杂交犬12只随机分配到A、B两组中,A组仅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作胆汁外引流,B组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引流并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8、15、22天向扩张球囊注水,注水容积分别为0.1、0.15、0.2、0.25 ml,扩张球囊以渐增的压力持续扩张1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管直径(BDD)、胆管壁及肝组织学病理变化、术后X线胆道造影检查.结果 A、B两组扩张前后及组间比较在TB、ALT、AST及肝组织学方面差异不明显;BDD在A、B两组扩张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明显;B组胆管壁增厚,管腔增粗,管壁柔韧性好,肝外胆管以扩张处为中心向邻近胆管方向扩张,胆管壁特殊染色示胶原及弹力纤维排列致密,无断裂.结论 以持续渐增的局部胆管内压扩张局部胆管,构建的胆管管壁厚,管腔粗,胆管壁胶原及弹力纤维排列致密.扩张的局部胆管为犬胆管损伤早期胆肠重建及制备宽大的胆肠吻合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54例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糖尿病大大增加了胆道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对对术后病死率没有影响。结论高血糖是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在1999年7月至2006年4月施行收治556例胆道手术中发生10例术后胆漏进行分析。结果10例原因不同的胆漏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密的术前检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畅的术后引流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术后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肝门胆道手术的术式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进行的围肝门胆道手术79例,其中肝门胆管癌22例(按Bismuth分型,Ⅳ型16例,Ⅲ型6例);肝癌侵犯肝门7例;胆囊癌侵及肝门20例;肝移植术后肝门胆管狭窄4例;伴左右肝管起始部病变的肝内胆管结石22例。Ⅲ型Mirrizzi综合征4例。手术中将肝门部分为三个区域:门口、门外和门内,分别使用肝门显露技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技术和肝门拆开技术来处理,联合应用可显露病灶并切除之。然后通过肝管成形、胆肠吻合等技术完成胆道引流。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BismuthⅣ肝门部胆管癌获得根治性切除(56.3%)。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5h,平均出血量为450ml,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输血即可以完成手术。切口感染4/79例;肺部感染、肺不张10/79例;胆瘘6/79例,经保守治疗,通畅引流10~28d后治愈。结论围肝门胆管是围肝门手术的核心,门口、门外和门内三技术的联合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围肝门病灶的切除率,是成功手术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胆道支架主要用于不宜或不愿手术的胆道良恶性狭窄和胆瘘的治疗,其短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相对较差,因长期应用受支架阻塞和胆管再狭窄的影响.因此,研发新型胆道支架如生物可降解支架、覆膜支架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对胆道疾病治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