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的流行特征,为减少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1998、1999两年烧伤住院的1356例病人进行年龄分布、儿童与老人的烧伤原因、致伤类别与致伤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 ≤5岁的儿童发生烧伤最多,占调查人数的33.8%。他们多于18:00-22:00发生,并以热液为主的烫伤占92.8%,儿童烫伤主要发生在厨房和浴室。20-29岁青年人发生烧伤的构成比也较多,烧伤常发生在不安全的工作场所。≥60岁的烧伤比例虽不多,但仍占5.4%,他们主要于9:00-11:00在居所煮饭、烹调过程中烧伤,主要是因为火焰与热液烧伤(各占调查的45.2%与43.8%),并有15%与11%的老人在火灾及工作场所中烧伤。对儿童与老人的烧伤原因、类别、地点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性。结论 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烧伤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控制和减少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金英花  李成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73-6074
目的:为探讨小儿烧伤原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1月110例烧伤住院患儿,整理临床资料,分析烧伤的原因。结果:小儿烧伤多发生1~3岁年龄段,7~11岁的儿童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烧烫伤者占3.6%。在烧烫伤小儿中,城市家庭中小儿14例,农村小儿56例,外地打工者家庭小儿40例,农村小儿烧伤例数最多。小儿烧伤的发生因素以热液类为多,常发生在夏季,占73.6%,其中1~3岁组最多,占67.9%。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望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小儿烧伤发生规律、特点,以减少或防止小儿烧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78例1天至12岁小儿烧伤患者的好发年龄、致伤因素、致伤程度、烧伤部位、好发月份及患儿家庭等情况。结果:1278例小儿烧伤占同期住院烧伤患者比例为46.5%,男806例,女472例,年龄以1~3岁发生率最高(52.0%);致伤原因主要是热液(84.2%);多为中度(48.4%)、轻度(42.1%);烧伤部位以躯干居多(64.7%);5~10月发生率最高;烧伤后入院前多未作任何处理(61.5%);得到合理处理仅占14.5%;城市人口占27.1%;农村人口占72.9%。结论:小儿烧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和照顾不周所致,重在预防,尤其是农村1~3岁小儿;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并对热源的妥善管理,了解伤后简单、正确的处理,是减少或防止小儿烧伤发生、伤情加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彤  张凯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6):427-428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对口腔、颌面部意外伤害儿童685例进行了调查分析。1资料来源1992年1月~1995年3月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685例意外损伤患儿,年龄为4个月~17岁.高峰年龄在4~14岁之间.占总数的70.82%;男女儿童比例为4:且,城乡儿童比例为2.3:1。2调查结果685例患儿中,低经济收入与高经济收入家庭的儿童意外伤害比例为21:1。4个月~6岁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或幼儿园内占64.00%;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公路上或交通大道上占38.69%.发生在校内或与运动设施相关的场所占35.00%。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儿童意外损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0~14岁少年儿童意外损伤741例病案资料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别及居住环境进行分析。结果741例意外损伤儿童占同期住院儿童的9.32%,病死率1.21%,男女之比为1.6:1。交通事故是意外损伤的首要原因。各类意外损伤发生在不同年龄段有明显特点:交通事故多发生在7岁以下,占85.46%;跌落伤多发生在3岁以下,占53.38%;中毒多发生在7岁以下,占59.59%;烧、烫伤多发生在3岁以下,占93%;3例性伤害全部是10岁以下。总之各类伤害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而且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多于城镇儿童。经检验,=23.08,P〈0.05。结论农村儿童发生意外损伤多于城镇儿童,学龄前儿童多于学龄期儿童。各类损伤的发生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生存环境有明显特点,社会、学校、家庭应重视儿童意外损伤已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对农村及学龄前儿童采取相应预防、安全教育等干预措施,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及监护,消除某些可能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保证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城区二所小学意外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1998,1999,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1998年及2000年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意外伤害入院率 37.35%,人均缺果4.23天。结论: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浦区托幼机构168例儿童意外伤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相关因素,减少和预防集体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对1997—2001年杨浦区托幼机构中发生的168例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结合保育员和教师培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保育员及教师资质程度最高时(中、高级保育员占75.7%,幼高、中高级教师占42.5%),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低(0.88%)、意外伤害发生在游戏活动时所占比例也最低(12.5%)。结论:加强保育员、教师的有关知识培训,提高保育员、教师保教工作时和设计游戏时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儿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以切实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东  鲍晨辉  冯春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0-147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研究导致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开展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一次发生率为12.6%,11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为18.0%,5~6岁发生率最低为0.0%;男性儿童发生率为14.1%,女性为11.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和95.4%的家长听说过意外伤害和认为意外伤害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伤亡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结论:多数中小学生及家长均需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减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样;意外伤害入院事率为37.35%,人均缺课4.23d。结论 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高于女性。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1993~1999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意外损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性别住院儿童的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以1993~1999年儿童医院意外损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ICD9-800~959),根据ICD9划分意外损伤类型,Ecode标准区别损伤的外部原因,并运用SAS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7003例意外损伤住院儿童中,前网位损伤的是骨折、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和异物,分别占42.1%、14.5%、13.1%和11.0%。前网位损伤外部原因是跌落、交通运输、呼吸道梗阻和挤压/撞击,分别占50.9%、11.8%、10.4%和9.8%。意外损伤住院儿童性别比为2.1:1。骨折、开放性损伤和挫伤/挤压多发生于3岁以上年龄组,异物和烧伤多发生于1~3岁年龄组;交通运输、跌落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6岁以上组,挤压/撞击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呼吸道梗阻、火灾/爆炸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1~3岁组。结论意外损伤住院的数量逐年增加,男孩比女孩吏容易受伤。发生意外的数量、损伤的类型和损伤外部原因根据儿童年龄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市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750名0~6岁儿童2001年的伤害状况。结果深圳社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25%,男女比例为1.44:1;伤害类型前3位依次为意外跌落(60.70%),烧烫伤(18.00%),动物咬伤(9.00%);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984.25元;有8.20%的儿童住院治疗。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深圳社区0.6岁儿童的健康,应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调查1538名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儿童,对其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伤害类型中,男生跌伤占首位,女生切轧伤占首位;严重伤害男女生均为跌伤占首位,分别占总数的34.8%和32.8%。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级中学共423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初中生意外伤害的现况。结果在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203例,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6.80%,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显著性(x^2=7.236,P〈0.01),留守组前五位意外伤害依次为:咬伤(27.6%)、跌伤(13.3%)、交通伤(11.3%)、锐器伤(7.9%)、触电(6.4%)。留守组意外伤害与监护类型、家庭收入、年级有关。结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严重,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特别是二次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中毒2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毅 《实用预防医学》1998,5(4):208-209
急性中毒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儿童常见意外事故。为减少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我科1987—1996年收住院的小儿急性中毒210例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资料1.1性别、年龄、地区、时间分布:10年间收住院小儿急性中毒患儿210例,平均占同年度住院病儿的8.7%;其中男121例,女89例;年龄<1岁5例,占2.38%:1~3岁46例,占21.91%;4~7岁118例,占56.19%;>7岁41例,占19.52%;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者13岁零8个月;城市患儿169例,农村患儿41例;春季32例,占15.24%;夏季92例,占43.…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1996—2000年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现状及特点,以南京市15个区县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有关溺水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溺水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37.6%-49.5%,其中农村溺水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区;儿童溺水死亡占总溺水死亡的80.8%;男童多于女童,夏秋季多见。64.7%的儿童死于家中,60.2%的儿童死前未得到救治。儿童溺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进行特点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全市两个城区和33个农业县(市)5%~10%的乡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监测对象、内容、方法及质控均按“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重庆市1993~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26.6/10^5。农村意外死亡率高于城区3.35倍,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20.07%。1~4岁意外死亡占意外死亡总数的72.5%。意外死亡性别比在婴儿期无明显差异,1~4岁男童高于女童。意外死亡原因顺位随年龄有所变化,新生儿和小婴儿意外窒息占第一位,1岁以上幼儿发生溺水和车祸多,占第一和第二位。87.25%的儿童死于途中和家中,77.34%的儿童死前未得到救治。「结论」针对上述儿童意外死亡特点提出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烧伤是常见的小儿外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为了解小儿烧伤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其发生,特对东南沿海地区722例小儿烧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1722例小儿烧伤病例分布情况我院1988~1998年10年间共收治学龄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小儿皮肤嫩薄皮肤附件少,加之好奇心强,动作不协调,回避反应迟缓,因此易被烧、烫伤。我科1994~1998年共收治小儿烧伤159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9%。因此做好小儿烧伤的护理,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 159例患儿中男孩103人,女孩56人。年龄1~11岁,以1~4岁患儿比例大,有107例占67.3 %。烧伤原因多为生活烧伤,我们统计以热液烫伤最多,共133例,占85%,火焰烧伤次之,电击伤及化学烧伤少见。按照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其中特重度烧伤32例,重度烧伤48例,中度烧伤56例,轻度烧伤23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城区集居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厦门市城区集居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厦门市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区,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共2146名。收集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意外伤害的情况,筛选出病例231人进行1:1配对。结果 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2%;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伤害发生类型以碰伤、跌伤为主,占65.4%。经单变量配对χ^2检验及多变量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伤害直接影响因素为:父毒的工作类型、母亲怀孕次数、分娩方式、父亲年龄、儿童参加活动情况及儿童性格行为。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另外一些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儿童行为对伤害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院2000余例烧伤病例一般资料分析,儿童烧烫伤(12岁以下)占全部烧伤病人的45%左右。其中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烫伤率最高,约占全部烧烫伤儿童的50%I男孩与女孩之比为1.5∶1,本地区全年以1、7、8、12四个月为患病高峰季节。小儿烧伤烫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