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伟 《中外医疗》2009,28(23):56-5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0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常规行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及转归。结果对治疗前后心肌酶学变化及心电图的变化分析,诊断心肌损害32例。结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存在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侠  刘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67-107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心肌酶肌酸激酶混合同工酶(CKMB)水平和异常率,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56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作为A组,44例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B组),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患儿治疗前后CKMB水平,并与对照组的CKMB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合并心肌损害与未合并心肌损害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对可能影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KMB活性、CKMB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KMB活性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组的CKMB活性以及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儿发热率、发热持续时间、CKM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A组患儿(P<0.05~P<0.01),而2组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呼吸频次、皮疹部位、皮疹持续时间、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WBC、CRP以及CKMB水平均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CKMB升高提示合并心肌损害风险,临床中应加强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异常患儿及早予以干预治疗;特别是对有发热症状以及WBC、CRP和CKMB水平升高者更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临床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患者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及转归.方法 对326例手足口病(HFMD)患者常规行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转归.结果 以CK MB为代表的心肌酶学治疗前后异常变化分析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变化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给予综合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对于HFMD患者应常规行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临床特征,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的临床特点为:心肌损害的发生时间较早,多数病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及心电图改变明显,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儿病程自...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6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8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患儿于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各项指标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MPP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经积极抗支原体及改善心肌代谢治疗,MP引发的心肌损害大部分恢复正常,提示MPP所致心肌损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导致心肌损害的症状特点是:患者很短时间内出现心肌损害症状,经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出现升高,心电图的变化出现异常。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并发心肌损害的情况,要密切观察CK-MB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导致心肌损害的症状特点是:患者很短时间内出现心肌损害症状,经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出现升高,心电图的变化出现异常.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并发心肌损害的情况,要密切观察CK-MB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HFMD患儿检测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血清LDH异常率为73.3%,HBDH异常率为66.7%,CPK异常率为57.8%,CK-MB异常率为28.9%心电图Ⅱ、Ⅲ、aVF、胸导联T波低平或双向、倒置、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为28.9%,早搏的发生率为4.4%。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徐峰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400-1400,1399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原,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但全年均有散发.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及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而致神经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近年来发现该病伴心肌损害的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4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与140例健康儿童对照,分析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早干预治疗,从而防止心肌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晓花 《吉林医学》2013,(35):7470-7471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冷凝集试验、心肌酶谱、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对收治的9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确诊、治疗。结果:9例临床MP感染患儿中,均合并有心肌损害,经诊断治疗治愈8例,治愈率88.8%,死亡1例。结论:临床支原体肺炎合并有心肌损害者并不少见,在婴幼儿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致病情加重及漏诊,因此需要对患儿行常规心肌酶与心电图检查,以防延误,进而有利于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佐治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丹参辅佐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用西医治疗。结果丹参辅佐西医联合治疗时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心肌酶、肌钙蛋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丹参佐治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确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朱景浩 《当代医学》2011,17(20):72-72
目的对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测定,对测定异常患儿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及转归。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出生后窒息但抢救成功的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检测。结果 4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LDH、AST、CK、CK-MB均有不同升高;2项及2项以上酶学异常者48例(100%);肌钙蛋白(IcTnI)升高26例(54%);心电图异常26例,48例患儿未见超声心动图异常。2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LDH、AST、CK、CK-MB也有不同升高;但2项及2项以上酶学异常者仅4例(20%);肌钙蛋白(IcTnI)均正常。结论新生儿窒息大多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而且和窒息程度成正相关,对于窒息新生儿应常规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cTnI)检查,发现异常及早营养心肌治疗,以免心肌损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4.
122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训坤  何家礼 《广西医学》2005,27(9):1470-147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预后良好,HFMD流行时伴随较高的死亡率,该病可引起心肌损害。我院对122例HFMD患儿进行了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例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秋季腹泻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更为敏感.结论 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并发心肌酶谱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情况,以探索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研究两家医院2年间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1 518例,选取428例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的资料齐全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评估心肌损害对疾病的预后影响程度.结果 并发心肌损害患儿全部康复,死亡病例死因与心肌损害无直接关系.结论 只要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心肌酶谱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科常见传染病,临床以口腔黏膜、手、足、臂、膝等部位皮肤出现皮疹为主要表现,该病易并发心肌损害.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害患儿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8例HFMD患儿(病例组)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活性;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nI的水平。并与55例普通感染患儿(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例组CK、CK-MB的活性、心肌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HBDH、cTnI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中有高危因素者的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者(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以较好判断HFMD患儿的心肌损害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沃琤 《中外医疗》2012,31(26):71+73-71,73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病例50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3岁组和〉3岁组,对其分别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这5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244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的状况,其中〈3岁组有126例,〉3岁组有118例。所有患儿均治愈后出院,住院时间在3~9d之间。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会存在较高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应对其予以注意,对其予以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减少患儿的痛苦,增加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分析24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心肌酶指标及心电图表现。结果:心肌酶异常率为45%,心电图异常率为26%;其中发热线心肌酶异常率最高为62%,脱水酸中毒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为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