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廖平《隋本黄帝内经明堂》的主要内容和学术特点。认为全书以杨上善《隋本黄帝内经明堂》居首,故用以作为全书书名,但书中所辑的其它10种文献仅有2种与其有关。全书包括杨上善的5种医经著作,清代经学家黄以周与《内经》《太素》有关的4种文献序文,以及其他2种医学文献。学术特点首先表现为从目录学角度对《太素》和《内经》进行的研究,廖平特别重视杨上善及《太素》,或与其受黄以周的影响有关。提出廖平对黄氏之学的重视及运用应该作为研究其医学思想和著作的一个重要线索。发现其以《太素》为基础的医学文献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的原委。  相似文献   

2.
杨上善,隋人,爵里时代,正史无载。作为医学家,杨上善一直为杏林所推崇;而作为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则鲜为人知。杨上善的哲学思想反映了隋唐时期哲学思潮的特点,《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中关于易学的论述和发挥,就是其哲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本文对《太素》与传统易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作了相关性考察,力图在理论上探讨杨上善《太素》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戴铭 《中医药通报》2002,1(3):18-20
杨上善,隋唐间人,编注《黄帝内经太素》(下简称《太素》)和《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下简称《明堂》),系较早整理研究《内经》和《明常经》的医家之,在唐代及宋初有较大的影响,其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清未又从日本传回国内。此后,由于杨著在校注《内经》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成就,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重点探讨杨氏对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4.
<正> 《太素》的全称是《黄帝内经太素》,共三十卷,为隋唐时代杨上善所撰。它是研究《黄帝内经》的最早版本之一,无论在分类研究《内经》方面,或在校勘疏证《内经》方面,均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特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版本刊行始末本书在北宋时很流行,宋臣林亿、高保衡、孙奇等在校勘王冰《素问》释文时,就曾以《太素》作过对照勘本。但到了南宋至金  相似文献   

5.
“太素”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是分类注释、校勘《黄帝内经》的早期著作,杨上善所以名"太素"之义,查阅其书未见有解,疑或散佚,而晚清萧延平《校正》未见有说,后来学者亦未见有谈及者,经查阅文献认为,"太素"即大道之义。"太素"原指宇宙天地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而《黄帝内经》则是"本太素浑元之理,阐天人合一之道"的重典;又因"黄帝之道"是"言阴阳五行"之大道的,亦称"太素",而《黄帝内经》的著作正是以阴阳五行之理,来阐述"天人相应"的"天道之大经"者,此盖冠名《黄帝内经太素》之由来矣!  相似文献   

6.
杨上善的时代和爵里,正史没有记载,近人对杨上善是哪个朝代的人,说法不同:有言隋人或唐人.但对杨氏撰注《黄帝内经太素》成书于唐,似无甚争议.杨氏撰注《黄帝内经太素》足祛《灵枢》晚出之惑,并可为校正今本《灵枢》、《素问》提出有力佐证.其中尤为卓异之处,是杨氏对于针灸刺法的独特阐发.笔者试从经脉、腧穴、补泻与治疗等四个方面剖析它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戴铭 《广西中医药》1990,13(6):32-34
杨上善分类研究《内经》方法的产生与晋唐医学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其创《太素》分类体系,兼收并蓄,力求保存经文之真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内经》理论的系统性及其组成,揭示了《内经》理论体系的逻辑层次。对后世医家研究中医,以及中医学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钱超尘积20年研究《太素》之心得,撰成《黄帝内经太素研究》,最近收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太素》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为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之佳作。 该书从十个方面对《太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太素》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较详细地回顾了《太素》从唐初至今1300余年在中日两国流传的概况,并提出了今后《太素》研究的一些重点课题。二、杨上善撰注《太素》时代研究,引用大量材料详考,“确证杨上善为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杨上善,因正史无征,故定其为何之人一直众口纷纭。综学人诸论,主要有后周说、隋说和唐说3种。今据笔者考证,再主唐说。其一,从职官者:《黄帝内经太素》各卷卷首均题有: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考太子文学,唐·杜佑《通典·职官》:“魏武置太子文学,自后并  相似文献   

10.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30卷,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2-462,469
《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全注本,也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早期之作。本文通过对杨注《太素》经文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杨上善类编经文的特点以及杨上善医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一书是现存最早分类研究《黄帝内经》的书籍,也是现存最早注释《黄帝内经》的书籍。《黄帝内经》一书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研究《太素》的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太素补注》刊行于民国24年,铅印活字版,余生印刷社印。沔阳刘震鋆校订,孝感杨明济补注。 《黄帝内经太素》为隋唐之际杨上善所著,是《黄帝内经》早期类编注本,共三十卷。据李濂《医史》及《古今医统大全》之说,杨上善为隋大业太医侍御,而《太素》每卷卷端均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为唐代杨上善奉敕编撰.有些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编纂,提出了异议.有的学者认为<太素>即是<汉书·艺文志>"阴阳家"类著录的<黄帝泰素>.那么,<黄帝内经太素>与<黄帝泰素>之间究竞有无关系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麟 《中医药文化》2005,22(2):22-24
分析《太素》杨注直音资料,发现这些资料对《太素》字词音义的考证,对医学疑难问题的廓清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 ,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 30卷 ,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 ,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1 提出“心亦受邪”的观点  《灵枢·邪客》中云 :“心者 ,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举四证确证《太素》主要成于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年)至成亨元年(670年)阶段。《旧唐书·经籍志》载杨上善著作79卷,五代杜光庭曾阅杨上善《道德集注真言》20卷,则杨上善著作可知者凡99卷。  相似文献   

18.
徐麟 《医古文知识》2005,22(2):22-24
分析《太素》杨注直音资料,发现这些资料对《太素》字词音义的考证,对医学疑难问题的廓清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中正  李萍 《中医研究》2008,21(7):61-62
梳理《太素》杨注中对“阴气”概念的论述,从一个角度透视出中医基础理论自秦汉到隋唐,中医学的基础概念所变现的微细变化,进而借鉴得失。本文认为,《太素》杨上善注对《内经》“阴气”有自己的理解和阐发,新的理解影响了唐以后以至如今;笔者认为,杨注将五脏气等同于阴气概念有误。  相似文献   

20.
隋唐之际,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就《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内容分类编集并加注解,这是现存研讨考证《内经》的最早之文献。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