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微电极的引导下,将刺激电极植入单侧丘脑底核(STN),在未服药状态下,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为患者进行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分别为57、30、26、24,随访6个月后缓解率为57.89%。结论单侧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程振国  高国栋  王学廉  李维新 《医学争鸣》2004,25(19):1755-1758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iton,DBS)丘脑底核(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机制、方法和疗效.方法:PD患者30例,应用CT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术前1 wk及术后1 mo采用UPDRS和Webster评分,随访6~12 mo.结果: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30例,术后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和Webster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口服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可使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全面改善,同时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长期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几年里,丘脑底核(STN)的深部脑刺激(DBS)曾作为缓解帕金森病(PD)主要运动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预算限制的增长,治疗方法的选择不应该只取决于临床疗效,也应该考虑成本效益。46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本试验对其在治疗前1年和治疗后2年的治疗花费(如传统药物治疗和住院期间的花费)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与术前比较,STN-DBS治疗后第1年的治疗花费增长32%,第2年减少54%,并且统一PD等级量表(UPDRSⅢ)评分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增加的花费主要用于植入电极和刺激装置。总之,患者的STN-DBS花费体现在第2年的刺激和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对比术前药物治疗是否具有成本效果优势。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PD患者,经自身对照设计,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术后问卷随访,获取有关费用资料。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疗效,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角度对不同费用情境下的两种疗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判断其经济性。结果:DBS术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1年的年均医疗成本达226 371.41元,是术前单纯用药的28.5倍,且每提升1%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的额外成本均远超支付意愿阈值(WTP)。若不考虑手术和耗材费用累积负担或仅考虑术前术后药物费用,则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运动功能分别为487.5元/%和-5 959.17元/%,ICER生活质量分别为1 483.1元/%和-18 129.3元/%,均低于WTP,显示出经济性。结论:短期来看,DBS联合药物治疗相较单纯用药不具经济性;长期来看,DBS疗法能降低后续治疗费用并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立体定向微电极植入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核(GPi),术后观察PD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计算"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肢体症状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1年对患者进行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的随访分析,并比较手术前后左旋多巴服用剂量变化情况。结果 DBS对PD症状有效率达到100%,且术后在"关"状态下较"开"状态的改善率更高,效果更明显。术后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STN-DBS术后左旋多巴用量在减轻PD症状的同时可减少术后药物使用量。结论 DBS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尤以STN-DBS在保证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颅内电极重建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7例,基于本研究中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的位置关系,将病例分为3组(A组:双侧电极最佳DBS刺激触点均位于STN内;B组:仅一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位于STN内;C组:双侧电极最佳刺激触点均不位于STN内)。统计分析3组病例在基线水平、术后6月、术后12月的Hoe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 Ⅲ)分值、Schwab & England 日常活动评分(SE-ADL)、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程控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刺激触点的吻合度以及触点坐标的差异,判断该项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 STN-DBS术后3组病例在药物-关期的H-Y分期、UPDRS Ⅲ分值、SE-ADL分值及LEDD均不同程度改善,但在术后12月,仅有组A病例的上述分值改善仍是显著的。基于重建电极与标准开机流程两种方式筛选的最佳触点的吻合度达77.78%(42/54),二者的触点空间坐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有利于研究颅内电极植入位置与DBS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符合术后程控最佳DBS触点筛选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7.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 & England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开"状态下为66.8%,"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关"状态为66.5%.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PD患者均在CT/MRI定位下立体定向手术,45例行核团射频毁损术,5例PD DBS均选取STN为手术靶点。术前、术后1月进行UPDRS和ADL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率。结果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显效44例(88%),有效6例(12%),总有效率100%。术后1月的UPDRS与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诊射频毁损者复发率8例(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DBS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5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节律性视觉刺激,要求患者按照地面上固定彩带的节律性视觉刺激下步行,连续训练4周。2组患者均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采用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测试,并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6 min步行测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训练1个疗程后步长、UPDRSⅡ、UPDRSⅢ、BBS评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UPDRSⅢ、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视觉刺激治疗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资讯     
脑深部电刺激可明显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 据本报通讯员、CMJ刘冬云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波等医师的研究表明,脑深部电刺激在帕金森病(P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检测了双侧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术(STN DBS)对晚期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评分。研究发现,DBS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 。 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England 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 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 "开"状态下为66.8%, "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 "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 "关"状态为66.5%。 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核团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核团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射频毁损术对PD患者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其中18例为一侧,7例为双侧同期植入;25例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术,其中21例行一侧毁损,4例行分期双侧射频毁损。两组患者术前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丘脑底核(STN)慢性电刺激及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3年、5年比较两组的UPD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DBS手术和射频毁损术是治疗PD有效的方法,二者在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远期疗效方面DBS较射频毁损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PD)患者术后1 a内开机未服药状态下运动症状以及震颤、肌强直2种突出症状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应用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6月、12月定期随访.根据术前UPDRSⅢ的震颤评分和非震颤评分将患者分为震颤型、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3组.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PDRS评分.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 a,6个月、12个月在开机未服药状态下较术前UPDRSIII、僵直、震颤症状均改善(P<0.05),术后6月和术后12月的运动症状、震颤、僵直改善率分别为61.1%,70%,60.2%及71.3%,77.9%,72.5%.僵直迟缓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UPDRSIII、僵直评分改善(P<0.05),混合型患者3项评分均改善(P<0.001).结论双侧STN-DBS对中晚期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显著,震颤症状改善最高;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更多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 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分析某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经DBS治疗12例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安全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训练,出院给予宣教.比较分析12例患者DBS治疗与个性化护理前后UPDRS评分、ADL评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DBS治疗与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后患者UPDRS、ADL评分明显优于DBS治疗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DBS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意外脱落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症状很快缓解;12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治疗效果也非常满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丽华 《安徽医学》2015,36(2):217-218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进行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 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强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等临床症状,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  相似文献   

19.
脑深部刺激(DBS)在治疗特发性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虽然丘脑下核(STN)是最常选择的靶点,但许多研究小组报道最有效的刺激接触点位于STN的背侧或背内侧(苍白球传出纤维区和未定带喙侧),或者在STN背侧边界和STN的连接处。对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间运用DBS法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资料进行分析。在此期间,将治疗靶点从STN移至STN背内侧区或内侧区,随后将未定带核的尾端(cZI)设定为靶区。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最佳刺激接触点在STN内(第1组)、STN背内侧或内侧(第2组)和cZI核内(第3组),对各组间的运动功能预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 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相关参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运动评分、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以震颤改善率最高(52.1%与77.7%),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状态"关"期时间由术前6.3 h/d缩短至1.8 h/d(P=0.008),术后H&Y分级及PDQ-3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抗PD药物较术前显著减少49.2%.结论 双侧STN DBS术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且可调控的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of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on the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moderate or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PD) patient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6 to January 2010, 21 consecutive PD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otor fluctuations or dyskinesia underwent operations at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Hoehn & Yahr (H&Y) stage,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Chinese vision( PDSS-CV),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 And the daily dosage of dopaminergic agents was recorded at 1week pre-operation and 3, 6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Results Ten patients finished a 12-month follow-up. Their motor fun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the scores of UPDRS-motor, tremor,rigidity, bradykinesia and axial symptom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on-stimulation-off-medication condition and the on-stimulation-on-medication condition vs the on-medication condition pre-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mor was the most pronounced ( 52. 1% and 77.7% respectively ) . The H&Y sta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2 ± 0. 7 to 2. 5 ± 0. 4 post-operati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while PDQ-39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56 ±9 pre-operation to 32 ± 13 at 12 months follow-up. The score changes of MMSE, PDSS-CV, PSQI, HAMA and HAMD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levo-dopa equivalent dose of 1-year post-ope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9.2% versus that of pre-operation ( P <0.05). Conclusion Bilateral STN-DBS can significant ameliorate the motor symptoms of moderate or advanced PD patients,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PD med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is proced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a greater safety, minor side effects and an easy controll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