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辨证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27例,有效率为70.00%。胃镜疗效中试验组痊愈33例,显效27例,好转14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73.75%。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中出现5例便秘,3例恶心、呕吐,1例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第六章行气药1.枳实:长于破气消积,行气除痞。食积胀满、腹痛及便秘主配厚朴、大黄(大、小承气汤);痰湿胸腹痞满多配半夏、茯苓(导痰汤);脾虚气滞主配白术(枳术丸)。2.枳壳:功近枳实而力缓。长于理气宽中而行气消胀除满。3.橘皮: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脾虚湿滞,脘腹  相似文献   

3.
辩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型治疗:①伤食泻-消积健脾,化湿止泻-保和汤加减。②寒湿泻-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藿香正气散合理中汤加减。③湿热泻-清热利湿,健脾固肠-葛根芩连汤合四苓汤加味。④脾虚泻-温肾健脾,固肠止泻-参芩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疗效观察:治愈:132例,占84.62%;好转:23例,占14.74%;无效:1例,占0.64%;总有效率99.36%。秋季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肠道病,由肠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秋末冬初(10-12月)故名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4.
从脾虚论治胃癌的立法依据、治法方药、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探索建立客观量化的胃癌脾虚论治理论体系提供思路。认为胃癌病因病机与脾虚相关,胃癌的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治则,从健脾立法,在健脾基础上,常佐以化瘀、解毒、行气、消积等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患者,运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共58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结论: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疗效确切,通过补气健脾、燥湿止泻,调整胃肠道功能,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59例慢性胃炎发现,肝胃不和型病人血中IgG,IgM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P<0.01),脾虚气滞型介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疏肝和胃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及健脾行气、和胃止痛法对以上三型病人进行辨证施治,总有效率为91.5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补肾法治疗脾虚肝郁肾虚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健脾行气补肾法与三苯氧胺对比观察。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健脾行气补肾组总有效率为80%,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为87%(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在疗效上接近;在临床症状好转率上,两组除乳房胀痛治疗后无差异外(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临床症状,健脾行气补肾组均明显比三苯氧胺组治疗后好转(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健脾行气补肾法与三苯氧胺比较,具有临床疗效相当,临床症状好转明显,对乳腺增生症脾虚肝郁肾虚型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8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发  潘利忠 《新中医》2006,38(5):34-35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脾虚血瘀型4型,分别治以相应方药。结果:总有效率为86.21%,临床痊愈率为35.63%。结论: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对甲状腺腺瘤,以化痰散结、活血行气为治则,共治80例(女性52例,占65%;男性28例,占35%),总有效率87.5%。  相似文献   

10.
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继发性闭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瑞华 《北京中医》2003,22(5):26-27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青春期继发性闭经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健脾和胃和补肾健脾2步治疗青春期继发性闭经32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 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71.88%。结论 健脾补肾中药对青春期继发性闭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提示必须重视青春期精神紧张和节食/药物减肥诱发闭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消积汤治疗小儿积滞脾虚夹积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积滞脾虚夹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消积汤,对照组用康儿灵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积汤对小儿积滞脾虚夹积型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12.
吴青  李庚和 《山西中医》2005,21(2):20-22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健脾补肾中药,对照组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显效93例,有效116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88.7%(95%CI=85.1%~92.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9例,有效40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72.6%(95%CI=64.7%~8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2.6438,P=0.0091)。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优于甲基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其收益为OR=0.34(95%CI=0.20~0.57),NNT=6(95%CI=4.20~11.76)。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59例慢性胃炎发现,肝胃不和型病人血中IgG、IgM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P<0.01),脾虚气滞型介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疏肝和胃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及健脾行气、和胃止痛法对以上三型病人进行辨证施治,总有效率为91.52%。  相似文献   

14.
泄泻通治方治疗53例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尚光 《新中医》1995,27(10):28-29
对53例中医辩证为脾虚型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类证治裁》的泄泻通治方加减治疗,结果痊愈18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认为本病病机是脾肾阳虚,脾虚乃为根本,健脾温肾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健脾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健脾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 :将厌食症 15 0例分为两组 ,健脾消积冲剂治疗组 10 0例 ,胃蛋白酶溶液对照组 5 0例 ,2周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 ,对照组总有效率 4 2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 (u =2 5 86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健脾消积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林举辉 《新中医》1995,27(8):23-24
以健脾消积法治疗300例疳症,结果:治愈264例,好转28例,未愈8例。认为本症以脾虚为本,滞为标,虚实挟杂。病情超轻,疗程越短,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法针刺、艾灸并施治疗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中脘、天枢、神阙、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联合艾灸(神阙、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治疗脾虚型泄泻患者73例。1次/d,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52%。结论:温中健脾法针刺、艾灸并施治疗脾虚型泄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简称中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脾虚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中药加化疗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脾虚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39.5%和33.3%;中医脾虚证候疗效:控显率治疗组(72.1%)与对照组(1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对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脾虚症状,减轻化疗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欧炯昆 《四川中医》2001,19(4):35-36
应用自拟补肾健脾化瘀汤治疗链霉素毒副反应46例,结果痊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认为本病多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病机为脾肾亏损、气血生化不足、瘀血阻络所致,治疗应补肾填精、健脾化瘀并举。  相似文献   

20.
通淋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兼瘀滞型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验方通淋汤治疗86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兼瘀滞型患者结果临床痊愈12例,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87.1%。本病以瘀滞夹杂为多见,清利化瘀疏导是治疗原则。本方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