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任林 《当代医学》2014,(24):75-76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RDSp(由肺部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9例,ARDSexp(由肺外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1例;ARDSexp组氧合指数要比ARDSp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患者主要为肺炎14例,ARDSexp组患者肺外原因主要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ARDSp组的肺损伤评分、APACHE II评分要比ARDSexp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死亡10例,ARDSexp组死亡19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发现,虽然ARDSexp的患病率较高,但是病情程度较轻,死亡率要比ARDSp组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病人应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时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以及呼吸功的差异。方法将22例ARDS患者分为肺源性ARDS组(ARDSp,10例)和非肺源性ARDS组(ARDSexp,12例)。通过肺监测仪和呼吸机记录食道压变化值(△Peso)、平台压、呼气末压力、呼吸功,通过公式计算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数值。结果随着PEEP水平的提高,两种原因ARDS的呼吸功均增大;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除了在15cmH2O水平:在不同PEEP水平时,ARDSp和ARDSexp的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两者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8 h以及通气24 h的PaO2、PaCO2以及PaO2/FiO2与对照组患者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早产儿视网膜病行激光光凝术的358例患儿临床资料,将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ARDS组),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ARDS组)。统计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手术眼睛(单眼/双眼)、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痰培养情况,对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RDS组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NARD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痰培养阳性18例(25.71%),NARDS组痰培养阳性31例(1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诊断为BPD的有36例,NARDS组8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痰培养阳性OR=2.69,P=0.01;C-反应蛋白OR=1.13,P<0.01),合并BPD(OR=2.37,P=0.02)。结论:ROP患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行激光光凝术后越容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高危因素包括CRP升高、痰培养阳性及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治疗肺内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为对象,根据原发性与继发性,分成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p)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exp),两组均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平均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采取肺保护策略30s后,两组患者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均提升,而在通气策略30s、10min、20min,ARDSexp组患者Crs各时段上升程度明显要比ARDSp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通气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患者预后,并且在应用效果上,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该通气策略的效果比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许红 《安徽医学》2013,34(7):943-945
目的分析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将≥34周的18例新生儿作为(近)足月组,34周的22例新生儿作为早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近)足月组剖宫产率、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早产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近)足月组低于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组治愈率低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近)足月新生儿以对症治疗与呼吸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7.
刘颖  金明根 《吉林医学》2010,31(29):5138-5141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ARDS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严重阶段或类型。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1972年Ashbaugh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多种肺内外疾病引起的以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临床特征为呼吸频数和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重度的ALI即为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