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2003.7~2006.12月,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0岁。全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对B超不能确诊又高度怀疑胆管结石者行MRCP检查。术前诊断包括结石性胆囊炎21例(其中术前B超发现肝外胆管扩张15例,有黄疸史3例,有胰腺炎病史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2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切除病患胆囊,保证胆管畅通。方法:对4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有胆总管梗阻征象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时一并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结果:48例中均冲滤出泥沙样结石,其中5例因并存胆管变异畸形行胆肠吻合。结论:胆囊多发结石患者均有胆汁排泻不畅现象,现象日久形成胆道不同程度梗阻,结合术前检查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可使胆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管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05年1月-2007年5月间115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结石常规经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术前B超显示18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97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均经胆管造影,28例探查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2001年10月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737例。结果:胆囊切除后根据造影结果再行胆总管探查312例,胆总管结石阳性率94.1%;胆囊切除后直接行胆总管探查114例,结石阳性率53.5%;单纯胆囊切除311例,术后胆管残余结石3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在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降低胆管残石率、防止胆管损伤和提高胆石症治愈率等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胆道探查指征,传统的切开胆总管行肝内、外胆管造影或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后均需留置T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15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B超显示18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97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均经胆囊管造影,28例探查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时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B型超声检查和术中检查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的52例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中阳性6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准确率94.2%。结论 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可提高胆道结石诊断率,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减少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并能防止胆道损伤,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选择性 60例单纯胆囊结石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发现胆管残留结石和胆管病变。结果 :临床可疑胆管结石而无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胆管残留结石阳性率为10 .5 3 % ,有相对探查指征的阳性率为 2 7.2 7%。结论 :选择性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可了解胆道解剖情况 ,指导合理的手术方案 ,降低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率 ,早期发现胆管及胰腺肿瘤病变 ,减少或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多发小结石既往有黄疸、胰腺炎或胆囊多发小结石不合并黄疸,但术中见胆总管轻度扩张(1.0cm~1.5cm)病例,是否进行胆总管探查,临床有时难以决定。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例不探查,可能遗漏结石;阴性探查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易发生胆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对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我院外科自1996年至2003年行胆囊切除术966例,对10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术中行胆道造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②方法对术前、术中疑似胆管结石的患者,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③结果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48例,提示胆道系统正常40例,成功施行胆囊切除术,8例有胆总管结石,分别行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④结论对术前、术中疑似胆管结石的患者,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保持了胆管的完整性及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迄今共行胆囊切除310例。病例分三组,第一组120例兼行胆管造影和探查造影组第二组100例未行胆管造影而直接胆道探查探查组第三组9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结果第一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85.7%第二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52%第三组术后随访有残石1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在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降低胆管残石率、防止胆管损伤和提高胆石症治愈率等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2岁。以上腹部疼痛1个月、黄疸1周入院。入院后B超及CT均示:①胆囊炎;②胆囊多发结石;③胆管多发结石。相应术前检查后行全麻下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术中胆囊顺利切除,胆管探查取出软性结石碎块若干,纤维胆道镜观察无残留结石,置T型管引流。术后第14d行T管造影。X线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梁立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6-467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间523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341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17例,阳性16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18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53例阳性,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5):558-55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管造影,既可降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存在胆总管探查原因,评估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 51例术前或术中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中,19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37.2%)。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发现术前未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了解胆道系统的解剖,减少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6.
梁立世 《实用医技》2007,14(34):4676-467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间523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341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17例,阳性16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18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53例阳性,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by cystic duct,IOC)在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27例患者,经胆总管行术中胆道造影。结果 27例LC术中胆管造影均成功,其中12例有胆总管结石,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5例患者胆道未见明显异常,IOC阳性率为44.4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对降低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和患者手术创伤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而肝外胆管结石约占全部胆结石的20%-30%,其中多在胆总管下端,外科医生在行胆囊切除手术时,容易漏诊术前未发现的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或术前已发现胆总管结石而术中探查阴性者,这类病人往往需要以后再次手术,造成治疗上的麻烦和其它一系列问题。我院在1995年-2004年收治并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2例,其中行胆总管探查的患者15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提高胆囊结石伴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黄疸3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有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102例;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56例;经内窥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排出而行胆囊切除术者50例。121例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4例;经内窥镜行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者56例;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行胆囊切除术者21例;先行保守治疗,黄疸消退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者16例;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加重在内窥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者4例。结论:当胆囊结石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多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或先在内窥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首要目的均是尽快进行胆道减压和引流,以解除胆道梗阻。胆囊结石伴黄疸但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不宜轻易地行胆囊切除术,应充分应用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调查胆道情况,恰当选择鼻胆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