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孕期、产后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实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乳房30min以上,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指导母亲喂养的正确姿势,宣教喂养的好处。结果:通过皮肤接触,早吸吮产妇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婴儿,减少婴儿哭闹,睡眠时间长,食欲增加,促进排泄,缩短生理性黄疸维持时间,降低生理性体重的下降。结论:通过母乳喂养,增加母婴感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降低产妇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通过对100例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的分析,结果发现50例早吸吮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早于50例非早吸吮者(P<0.01),按需哺乳的泌乳明显高于定时哺乳者(P<0.01),提示产后婴儿应及早吸吮,按需哺乳,保证母乳的适时喂养. 相似文献
6.
8.
9.
10.
目的观察和研究产后30min内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以提高产妇,助产士和妇产科护士对早吸吮的认识。方法将130例产妇平均分成2组,早吸吮组和非早吸吮组,分别观察2组产妇出入分泌时间和泌乳量的进行观察。结果早吸吮组初乳分泌时间明显早于非早吸吮组,分泌乳量也多于非吸吮组。结论早吸吮是促进母乳喂养的重要举措,早吸吮对母亲初乳分泌时间,泌乳量都有着十分有利,使之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Arthur CR Saenz RB Replogle WH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State Medical Association》2003,44(12):383-387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physician mothers responded to a survey of their personal decisions regarding employment and breastfeeding. The mean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was 18.8 weeks with a range of 1 week to 128 weeks.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physician mother' decisions to completely wean their children were return to work (45%), diminishing milk supply (31%), and lack of time to pump (18%). Return to part-time work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duration of maternity leave and breastfee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weeks of maternity leave was positive for first- and second-born children. It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subsequent children. Upon returning to work, space and time for milk expression were obstacle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physician mothers. Without time, space, and workplace support, mothers who attempt to combine full time employment and breastfeeding are likely to delay or skip milk expression. This may cause them to experience breastfeeding problems, resulting in premature weaning. Flexible employment arrangements may increase duration among physician mothers and provide an atmosphere of greater acceptance. Protected time and a space for milk expression could contribute to greater frequency of pumping and fewer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complete emptying of the brea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效果,为促进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护理干预后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来院直接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72h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让产妇改变认知,提高喂养技能,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在产妇中开展以母乳喂养为主题的同伴教育活动,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将2014年6月至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300例产妇均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对照组由护士按爱婴医院要求和科室制定的剖宫产标准化护理流程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士为主导的同伴教育.观察比较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同伴教育大大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对初产妇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后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8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时间分组,对照组共430例,收集时间为2011年12月~2012年9月,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共430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7月,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及不同分娩方式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比例明显较高,而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观察组研究对象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与者阴道分娩者比较以上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使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提高,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对婴儿和母亲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分娩的150例婴儿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母乳喂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方式,观察组采用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12个月后,比较两组婴儿的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及疾病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及乳腺疾病发生率。结果 12个月后,观察组婴儿的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重分别为(80.3±4.3) cm、(9.4±4.5) 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6) cm、(7.5±2.9)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为(97.6±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为(16.03±9.83) 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72±9.01)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48.72±3.51) mL、(131....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65-168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实施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分析此护理干预下患儿母乳喂养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或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消退时间,并检测和记录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观察患儿治疗与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调查患儿喂养情况,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平均消退时间为(6.05±0.16) d,干预7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3.77±9.76)μmol/L,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异常与烦躁哭闹不良反应各占8.0%、6.0%、5.0%、11.0%,母乳喂养率为89.0%;对照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平均消退时间为(8.15±1.00) d,干预7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131.85±10.43)μmol/L,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异常与烦躁哭闹不良反应各占13.0%、19.0%、13.0%、24.0%,母乳喂养率为73.0%;两组患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接受细化护理干预,更利于黄疸消退,也可提升患儿母乳喂养率,提升患儿体质,具有护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初产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3月于本院生产的初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实施情况,并将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接受产前培训者进行分类及比较。结果大专和以上文化程度的产妇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和实施较佳率高于其他产妇,而接受产前培训者也均高于未接受产前培训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产产妇的文化程度及产前培训情况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明显,从而影响到母乳喂养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78例孕产妇进行产前母乳喂养认知、产后喂养行为调查及母乳喂养认知和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产前母乳喂养认知调查中,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整体认知不足,其中按需哺乳、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的认知最为欠缺。产后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当前乳汁量、哺乳后婴儿反应、每日哺乳次数、每次哺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是母乳喂养认知的危险因素,产次是母乳喂养认知的保护因素(P<0.05),胎数、家庭收入是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产次、社会支持是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及纯母乳喂养受到文化程度、生育史、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应加强孕妇科学喂养知识宣传和普及,改善母乳喂养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