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验证丹参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 ,本文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采用丹参注射液对 96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行观察治疗。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 ,并经系统检测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既血清透明质酸 (HA)、层连蛋白 (L N)、 型胶原( -C)、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 P)。而确定有肝纤维化者14 6例 ,分为两组 :治疗组 96例 ,男 67例 ,女 2 9例 ,年龄 55~ 65岁 ;其中病毒性肝炎慢性中度 47例 ,轻度 45例…  相似文献   

2.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学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其肝组织内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检查的肝组织病理活检的相关程度。方法肝组织手术活检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病理学检查。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血清MMPS-1、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TIMPS-1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共检测晚血脾切除患者45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分级S13例(6.0%)、S25例(11.1%)、S319例(42.2%)、S418例(40.0%)。肝组织免疫组化MMPS-1“ ”27例(60.0%),“ ”10例(22.2%),“ ”1例(2.2%);TIMPS-1“ ”8例(17.8%),“ ”18例(40.0%),“ ”13例(28.9%)。TGF-β1“ ”8例(17%),“ ”22例(48.9%),“ ”10例(22.2%)。血清MMPS-1、TIMPS-1、TGF-β1含量除MMPS-1外,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和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的增强而增高。结论晚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与肝组织TIMPS-1、TGF-β1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及血清含量呈正相关;检测血清TIMPS-1、TGF-β1含量及TIMPS-1/MMPS-1比值是肝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价较好的无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只小鼠分成3组,感染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于感染后第35天用吡喹酮除虫,同时对黄芪注射液组小鼠用黄芪注射液处理。正常组不感染尾蚴。于感染后42天、63天、84天和105天分别取每组小鼠各5只,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黄芪注射液组小鼠在感染后第63天、84天、105天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显著低于同期感染组(P<0.05~0.01);在感染后第84天和105天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同期感染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有一定预防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源远流长,其治疗睑胀的理论和方法在内经已有记载。近几十年来,科学发展很快,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以下简称晚血肝纤)的理法方药也进展迅速。1单方及攻下法治疗50年代初期,根据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归纳为腹水型、肝脾肿大型、巨脾型、珠儒型四种‘”,并针对不同型患者采用单方和草药治疗。如腹水草、半边莲、龙虎草、九头狮子草、千金子和乌柏根皮等攻泻逐水草药以治腹水;用肝脾消肿丸、瓦楞子丸、鳖甲煎丸、化铁丸、化症回春丸等攻积软坚单方,以治疗肝脾肿大型。通过治疗,有些患…  相似文献   

5.
江波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86-1089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4-02~2016-08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血清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且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 以4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肝活检及B超影像学检查, 同时检测谷氨酰胺转肽酶 (GGT)、 碱性磷酸酶 (AKP)、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透明质酸 (HA) 及层粘连蛋白 (LN) 等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分别以肝活检病理结果和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 肝纤维化程度,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与上述肝纤维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 肝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 各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GGT、 AKP、 LN和PC?Ⅲ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与HA和Ⅳ? C呈显著相关。结论 结论 B超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检查方法, 结合肝纤维化生化指标能更好地反映 肝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合并HBV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对94例晚血患者的肝脏活检组织进行HBsAg免疫组化检测,根据HBsAg是否阳性对病例进行分组。采用Masson三色、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法,对患者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分期。结果94例晚血患者中,合并HBV感染者40例(42.55%),43例患者(45.74%)肝组织中查出血吸虫卵。患者合并HBV感染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单纯晚血患者严重(P均〈0.01);肝组织虫卵阳性与阴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血合并HBV感染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免疫机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STS)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法 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14 d, 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STS。2组患者分别在治前及治后第15 d进行门静脉内径测量、 肝纤维化4项指标 (PⅢP、 CⅣ、 HA、 LN) 及血清酶活性3项 (ALT、 AST、 γ?GT) 测定。所有患者血吸虫病胶体染料法 (DDIA)、 HBsAg均为阴性。结果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及血清酶各项指标的阳性数均有所下降,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纤维化指标阳性数均有所下降, 但仅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303, P = 0.037); 对照组则有升有降。以测量指标数值的降低判断改善情况, 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中有3项 (PⅢP、 CⅣ、 HA) 达到改善, 其中2项 (PⅢP、 HA) 达到明显改善。血清酶指标无改善。结论 结论 STS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栓能注射液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冠心病患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栓通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恢复,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提高均优于一般治疗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晚期血吸虫病巨脾患者肝脏1、3、4型胶原量并计算1/3型胶夺比值,同步检测血清PC3、HA和C4量。结果:血清HA与肝脏1型胶原量,PC3和C4与1/3型胶原比值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PC3和C4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胶原病理检查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互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与疗效评估方案(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发展至后期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致血吸虫病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早期使用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使轻度肝纤维化逆转.但对较明显的肝纤维化,由于尚未完全了解的免疫病理机制,临床及现场研究均证实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可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 中医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文献资料繁多, 临床经验丰富。本文分别从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基本方 药等方面作一个全面回顾与综述, 并提出个人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中γ干扰素的表达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步检测患者肝脏中IFN-γ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发现IFN-γ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的肉芽肿和虫卵周围,少量存在于结缔组织增生处;85%的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和Ⅲ型胶原的阳性反应达Ⅲ级以上。结论 IFN-γ在晚期血吸虫病肝脏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相反的关系,提示IFN-γ在肝脏免疫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有关细胞因子及病理学对肝组织标本从细胞、分子水平、组织超微结构等研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特点,并探讨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包括切脾后、未达晚血标准的脾肿大者及晚血夹杂肝炎者分为A、B、C3组,除进行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检测和超声显像检测外,另对部分患者作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膜CD35表达免疫学检测。部分患者作肝组织病理学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212例中有94.06%的患者曾接受不同药物的病原治疗。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项或2项均为阳性者3组差异有显著性。肝纤维化4项指标测定中,层黏蛋白、透明质酸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超声显像肝实质分级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研究中,炎症与纤维化呈正相关。晚血肝纤维化时C-I、C-型胶原在肝汇管区、中央静脉、肝窦等部位含量均明显增加,肝窦本身出现扩张与狭窄两种病理改变。结论血吸虫病的病理不仅属窦前性改变,肝窦本身病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彻底杀虫治疗或切脾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今后尚需加强随访与防治,减少晚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方法:?将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等治疗,治疗组28例加用生脉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2.1%vs59.1%,P<0.05).治疗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纤维化指标(μg/L)HA、PⅢP、Ⅳ-C、LN显著低于对照组(231.1±111.3vs424.4±166.2;132.1±110.5vs207.1±105.7;104.4±26.5vs144.7±26.9;107.2±26.8vs160.8±46.2;均P<0.05),同时也低于本组治疗前(480.2±181.4,216.1±161.4,148.3±27.2,161.8±43.7)(均P<0.05).结论:中药生脉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 mg/kg 吡喹酮,每月1次。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静脉宽度,测定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含量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患者口服吡喹酮后24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酶活性均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对照组治疗前后HA、LN、C-Ⅳ和PⅢ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均 <0.05)。口服吡喹酮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且症状均在2 d内消失。 结论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超声检查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进行超声肝纤维化分级、门脉内径、腹水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指标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的客观指标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对肝星状细胞 LX0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03 mg/L的注射用血栓通与人肝星状细胞 LX02 共同孵育 48 h,提取 mRNA,并逆转录成cDNA.与芯片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强弱筛选相关基因.结果:41 条肝星状细胞基因差异表达,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1条,下调基因20条,这些基因主要与能量代谢、细胞黏附、DNA结合、磷酸化、甲基化等相关,还有部分基因功能不详.结论:经注射用血栓通作用后,肝星状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实现了对肝星状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