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6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符合要求的伤员826例,其中男410例,女416例;年龄1~102岁,平均45.8岁.其中31~60岁伤员占总数的50.2%.有职业记录的477例中,农民占43.8%(209/477),工人占15.7%(75/477),在校学生占14.1%(67/477).钝器伤(53.2%)、挤压/掩埋(22.5%)和跌倒/坠落(15.0%)为前3位致伤原因.德阳市两家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地震后4 d内,占92.1%;华西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后3~9 d(81.7%).骨科伤员占伤员总数的59.2%.伤员的AIS主要集中在1~3分的区域.严重多发伤(ISS>16分)发生率为8.2%.入院后接受内固定术120例(34.1%),清创缝合术103例(29.3%)及外固定术55例(15.6%).肢体离断术22例(6.3%),颅内手术仅2例(0.6%).结论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是主要致伤机制,伤员以骨伤较多.损伤多在AIS 1~3分范围,严重多发伤较少.伤员接受专业救治时间普遍较晚,伤员后送分流较迟,提示对特大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及时高效后送救治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176例汶川地震骨科伤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情况,总结此类伤员的救治经验.方法:系统收集从汶川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176例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并对临床救治经验与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76例地震病人中,男性96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42岁,70岁以上伤员23人;(2)受伤原因以重物砸伤和挤压/掩埋为主(62.5%),36.9%的伤员为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其中挤压伤占软组织损伤的23.3%,63.1%的伤员有骨折脱位,约34.1%的伤员为多发骨折,开放性损伤多(35.2%),且污染重,多合并感染;下肢骨折多见(65%),26.1%的伤员有上肢骨折,20.7%的伤员有脊柱骨折,6.3%的伤员合并有胸、脑,腹部脏器损伤;(3)截肢伤员多,截瘫伤员少.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合理处置,以注重基础疾病和心理治疗及加强护理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6年第18号强台风(风力12级)袭击了琼州海峡,某船被吹离锚位30海里外沉没,31名船员弃船求生,经过18小时海上漂流后被救,全部生还。现就海上救护及治疗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例落水人员均系男性,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5岁,海水浸泡时间18小时。2.伤情分类:见附表。3.救治方法:伤员被救上岸后,根据伤情分别予以急救、保暖、补液、吸氧,后送到当地医院救治。创面予以清洗、包扎。肺水肿患者予强心、利尿、解痉、平喘、吸氧及静滴抗生素治疗。全部伤员根据其脱水严重程度予以补液及电解质治疗,主要为5%葡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成批烧伤救治的最佳工作程序,提高早期多数量伤员的伤情判断和处理能力,使救治工作准确有序的按计划进行。方法:①伤员原地救治;②伤员转送外地救治;③伤员原地和转送并举。结果:烧伤12批187例治愈161例,其中112例恢复原工作,32例生活完全自理,并且有一定的工作能力,17例生活不能自理。死亡26例,其中休克期9例,感染期17例。结论:成批烧伤早期救治的环境条件和伤情判断分类均很重要,尽早建立救治的工作程序,才能保证每名伤员救治措施落实,也可随时发现伤员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在忙乱中延误病情而影响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龙卷风灾老年伤员伤情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盐城龙卷风灾害后6月23—25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伤员的性别、年龄、伤情、救治过程、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本组伤员中单个部位伤28例,多个部位伤55例;体表、四肢、头部和胸部创伤明显多于其他部位;重伤患者(AIS≥3分或者ISS≥16分)共45例,占54.2%,其中13例行损害控制手术;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为最多见的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6±11.2)d,病死率为2.4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需手术治疗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论龙卷风灾害老年伤员病情严重且复杂,早期行损害控制手术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我院近年来2430例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 抽取我院创伤外科1994、1998、2003年间2430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疾病谱(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因素、治疗结局等)的变化。结果 伤员治愈率有所上升,死亡率有所下降(P〈0.0001)。伤员人口学特征和致伤因素所占比例有所变化,无业人员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农民和建筑工人有下降趋势(P〈0.0001);暴力因素致伤的伤员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0.01);而其他因素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创伤救治中应重视创伤高危人群,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的合理调配对批量伤员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救治的地震伤员共400例,将医务人员合理调配前(5月12日)救治的208例作为对照组;医务人员合理调配后(5月13日)救治的192例作为研究组,分析比较医务人员调配前后地震伤员的救治效果.结果 两组间伤员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伤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凋配后,地震伤员的早期死亡率、接受救治的时间、检查的时间,危重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救治的时间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人员调配能提高批量伤员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严重交通事故多发伤324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24例交通事故多发伤伤情资料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交通事故引起的严重多发伤发生年龄多在16-40岁的青壮年,受伤部位多见腹部、头部、胸部、四肢和骨盆;伤员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颅脑损伤、胸腹部外伤引起的休克、MOF、呼吸衰竭。强调此类伤员的急救应重视现场急救和伤员转运,综合复苏、及时手术能有效地提高伤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火器伤伤员具有伤情复杂、重伤多等特点 ,如何及时救治伤员 ,使他们安全度过麻醉、手术关 ,是麻醉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984年以来 ,我院收治火器伤伤员 36 4例 ,经麻醉、手术处理 ,除 1例死亡外 ,均救治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6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18~ 33岁。致伤原因 :炸伤 (地雷、炮弹 ) 2 0 6例 ,枪伤 14 7例 ,复合伤 (炸伤 +枪伤或烧伤 ) 11例。受伤部位 :头颈部5 4例 ,胸、背、腹部 6 2例 ,四肢 87例 ;多处伤 16 1例 ,其中重伤 133例 ,休克 5 1例 (入院时收缩压 12kPa以下 )。1 2 麻醉方法 主要根据伤情和受伤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颌面部交通事故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458例颌面部交通事故伤的伤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部位及合并伤进行了分析。结果:颌面部交通事故伤中男性多于女性,占74.24%;20-4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69.43%;涉及到汽车事故伤高达81.22%,下颌骨骨折最多,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合并伤多达58.08%。结论:颌面部交通事故伤伤情重而复杂,合并伤多,急救中因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处理。  相似文献   

13.
胸部火器伤588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鹏  杨小平 《人民军医》1999,42(5):255-256
本组胸部火器伤588例,均为1979~1984年9个医疗单位收治的伤员。我们总结其特点及救治规律,以便为提高战伤救治水平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88例中,大多数为男性;年龄18~25岁,占88%。枪弹伤331例,爆炸伤257例。合并腹、头、四肢损伤182例。死亡18例。1.2 致伤原因及伤情1.2.1 枪弹伤 331例,其中贯通伤269例(81.3%),盲管伤62例(18.7%)。伤情:血胸、气胸和(或)血气胸117例,创伤湿肺43例,异物残留31例,肋骨骨折81例,膈疝12例,心脏伤5例,气管伤2例,食管伤1例。1.2.2 爆炸伤 257例,其中盲管伤223例(86.8%),贯通伤31例(12.1%)…  相似文献   

14.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97年3月29日成功救治28例交通事故伤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18~63岁,平均32.5岁。按AIS分度法,其中轻度伤9例、中度伤12例、较重伤3例、严重伤2例,危重伤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情况,探讨后方医院的医疗配置和伤员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4日~2008年6月13日我院抗震救灾病房收治的100例汶川地震伤员,总结分析其伤情特点和院内救治情况。结果100例伤员中主要以四肢骨折、软组织伤为多见,占78.O%,伤员中合并伤口、创面感染的病例占33.0%。全部伤员中有56例进行了86次手术,占56.0%,手术以软组织清创、修复手术以及四肢骨折固定为主,占全部手术的91.5%。治愈92例,好转8例,全部伤口、创面均愈合。结论地震灾区后送伤员的治疗以骨折固定、软组织伤清创修复、感染创面处理及康复理疗、功能锻炼为主,医疗配置应以创伤科、骨科、康复科为主。后方医院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治愈率,降低伤员的死亡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住院创伤患者致伤原因分布规律,为提高重庆地区创伤的防治水平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陆军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创伤数据库系统3. 0”录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创伤病例资料,建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数据库。从此数据库中提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创伤病例9 981例,其中病例信息完整的创伤病例共计8 003例,对不同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严重度(AIS和ISS评分)、救治结局的住院创伤患者致伤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 003例中男性5 581例,女性2 422例,年龄4~101岁(平均46. 0岁);其中男性(43. 3±16. 2)岁,女性(52. 0±19. 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 973例(49. 6%),跌倒/坠落伤2 414例(30. 2%),锐器伤702例(8. 8%),钝器伤429例(5. 4%),挤压/掩埋伤150例(1. 9%),爆炸/火器伤11例(0. 1%),其他伤324例(4. 0%)。锐器伤患者中,18~44岁构成比最高(75. 6%)。18岁及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受伤人数呈下降趋势。跌倒/坠落伤构成比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在75岁以上患者中达到高峰(56. 7%)。女性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构成比高于男性,男性锐器伤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是导致各部位损伤和多发伤的主要原因。挤压/掩埋伤病死率最高(5. 3%),跌倒/坠落伤、道路交通伤次之(3. 9%、3. 5%)。结论 重庆地区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为主要致伤原因,且以多发伤为主,中青年为受伤主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军人门诊真菌性皮肤病的分布特征,为提高体系部队真菌性皮肤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从计算机中心调取近5年的军人门诊记录,回顾调查真菌性皮肤病的构成比。结果共3 285例(11.62%)初诊为真菌性皮肤病,年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男性占84.20%、女性占15.80%;排前3位的是足癣1 837例(55.92%)、甲癣590例(17.96%)、股癣403例(12.27%),≤6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30岁占49.26%,30~60岁占36.83%。结论足癣、甲癣及股癣是我院军人门诊浅部真菌性皮肤病防治的重点,60岁以下是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9.
收集郑州矿务局总医院等四家煤炭职工医院颌面创伤4897例合并颅脑损伤1897例,进行伤情分析,并与颌面专业协作组[1]及第四军医大学(下称四医大)口腔医院的报道对比,总结救治经验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8∶1,年龄在18~35岁者占...  相似文献   

20.
338083例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分析338 083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特点,对颅脑损伤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210家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信息,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分布、伤情、治疗结果等特点。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集中于11~60岁人群,占85.4%;其中31~40岁最多,占24.28%;90岁以上人数最少,占0.10%。7年间颅脑损伤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37%。从住院月份分析,7~12月是颅脑损伤发生的主要时段;年龄分布与社会群体活跃情况分布一致;致伤原因分析提示颅脑损伤主要为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男女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时间、致伤原因、治疗结果等方面存在规律性,应根据规律,在政策制定和救治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颅脑损伤救治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