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DR(digital Radiography,DR)数字成像在膝关节摄影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0例DR数字成像膝关节摄影的X线照片质量,并加以总结。结果:400例膝关节DR照片中,甲级片378例,占94.50%,乙级片22例,占5.50%。膝关节退行性改变48例,占12.00%,髌骨骨折65例,占16.25%,股骨下段骨折32例,占8.00%,胫腓骨上段骨折37例,占9.25%,胫骨上段骨折35例,占8.75%,腓骨上段骨折22例,占5.50%,其余病例正常。结论:DR系统在骨与关节、软组织的X线诊断中已广泛应用,检查简便、经济,是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邵立新 《人民军医》2011,(7):601-602
目的:探讨肩关节外展位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喙突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喙突撞击综合征50例,采用肩关节外展位和(或)正侧位DR摄片进行回顾性诊断。其中行肩关节外展位结合正侧位直接数字X线摄影(DR)摄片30例(外展位结合正侧位组),行单纯肩关节正侧位DR摄片20例(单纯正侧位组),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外展位结合正侧位组检出喙突撞击综合征18例,诊断符合率60.00;可疑4例,占13.3%;未能做出诊断8例,占26.70。单纯正侧位组检出喙突撞击综合征5例,符合率25.O%;可疑7例,占35.0%;未能做出诊断8例,占40.0%。外展位结合正侧位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正侧位组(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外展位结合正侧位DR摄片诊断喙突撞击综合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14膝.作者对关节镜在本病诊断中的优点、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所有病人均合并骨性关节炎,男5膝,女9膝;左侧8膝,右侧6膝.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部或定位不确定的钝痛、渐进性关节伸屈障碍和反复关节积液.关节镜术野良好,可动态检查前交叉韧带在运动中所受阻碍的情况,提高本病诊断率并有助于分型,关节镜下可将本病分为三型:磨损型、挤夹型、混合型.治疗采用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加镜下关节清理术.结果:随访13例,平均18个月,术后关节功能均超过术前水平,尤其关节伸屈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目前尚无复发需再次手术者.结论:关节镜术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益处颇多,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本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股骨髁间窝非骨性撞击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对膝关节伸直受限的115例患者(120膝)行关节镜手术,依据镜下检查筛选出股骨髁间窝非骨性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其中半月板桶柄状裂伤3例,前交叉韧带囊肿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部分损伤3例,滑膜嵌顿3例,滑膜软骨瘤病5例;术前9例患者经MRI明确诊断,2例经X线明确诊断;15例均经关节镜检查得以确诊。结果:手术治疗15例患者(15膝),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5分(41~75分),术后平均89分(75~100分)。术前伸膝受限5~25度(平均8.1度),术后伸膝受限0度(均为0度)。结论:关节镜检查可准确诊断股骨髁间窝非骨性撞击综合征,术前MRI有助于诊断,X线片和MRI阴性者行诊断性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主、客观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深度学习方法基于膝关节正位X线构建自动诊断并分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TFOA)诊断模型。方法 搜集5837幅膝关节前后位的X线图像,按照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和测试集。以两位医师依据凯尔格伦-劳伦斯(K-L)分级及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分级系统共同阅片结果分别作为TFOA及其影像特征[骨赘(OST)及关节间隙狭窄(JSN)]分类模型的参考标准。利用高分辨率网络(HRNet)算法建立上述对应的二分类诊断[K-L 0~1(无TFOA) vs.K-L 2~4(有TFOA);OARSI 0(无OST/JSN)vs.OARSI 1~3(有OST/JSN)]及多分类分级模型(K-L 0~4,分别代表无、可疑、轻度、中度及重度TFOA;OARSI 0~3,依次代表无、轻度、中度及重度OST/JSN)。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查准率-查全率曲线(P-R)及混淆矩阵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 在测试集中,二分类模型诊断TFOA、OST及JS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99、P-R的AUC为0.86~0.98;多分类模型在分级TFOA、OST及JSN中...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诞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内容广泛,技术炯然,原因各异。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成像(USG)、r-闪烁成像(r-Scintrgraphy)、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 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图象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等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TKA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评估图像质量,统计骨性关节疾病导致畸形的相关性,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重力垂线与下肢力线夹角、机械轴偏距(MAD)、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MPTA)及胫骨角。结果 DR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结果显示畸形类型:膝内翻畸形38例(47.50%),膝外翻畸形31例(38.75%),无合并内外翻畸形11例(13.75%)。术后测量结果显示无合并内外翻畸形患者各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畸形患者下肢力线与重力垂线夹角为(2.91±0.05)°,MAD在膝关节中心内侧(12.98±2.56) mm, mLDFA明显减小而MPTA、胫骨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外翻畸形患者下肢力线与重力垂线夹角为(2.92±0.06)°,MAD在膝关节中心内侧(4.85±1.06) mm, mLDFA明显增大而MPTA、胫骨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直接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y,DR)可获得非常清晰的数字影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疾病的范围。我院自2002年12月一次引进立、卧位两台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全身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截止2004年3月底曝光10928次,检查病人54514人,下面就如何开展好DR临床应用,作一总结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诊断骶尾骨骨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60例臀部外伤患者,80例摄DR并进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另外80例常规X线摄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骨骨折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的情况.探讨二者的质量。结果:160例中,80例DR与X线平片对比,DR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64例,周围软组织45例,骨折、脱位29铡,而X线片仅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16例和骨折、脱位14例、软组织显示不满意,漏诊3例。结论:DR诊断骶尾骨外伤比常规X线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巴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412-412,416
正常人的胸廓两侧对称,由胸部的骨骼及软组织所组成。胸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在正位胸片上形成皮下脂肪、胸大肌、乳房及乳头等影像。于正位胸片上两侧胸壁及肩部皮下脂肪表现为透亮的条状影,肥胖者较厚,女性的比男性的厚[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 DR 及 MSCT 对气道透 X 线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前胸部 DR、MSCT 诊断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术后证实,并有术后胸部 DR 复查的93例气道透 X 线异物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术前胸部 DR 与术后 DR、术前 MSCT 进行对照,比较术前胸部 DR、MSCT 显示透 X 线异物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异物定位情况。结果:93例中术前胸部 DR 有82例显示了透 X 线异物的直接征象,阳性征象显示率为88.17%;术前 MSCT 93例均显示了透 X 线异物的直接征象,阳性征象显示率为100%。显示异物的间接征象方面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术前胸部 DR 提示异物存在及定位的有91例,术前 MSCT 提示异物存在及定位的有93例。结论:胸部 DR 能显示绝大部分透 X线异物的直接征象,填补了传统胸部 X 线检查不能显示异物直接征象的空白,在诊断透 X 线支气管异物以及异物定位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诊断气管透 X 线异物方面,MSCT 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DR多角度扫描技术在膝关节负重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膝关节负重位下动态DR多角度扫描的105例患者,105例患者均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DR片.由2位副主任医师、1位主治医师、2位主管技师及1位工程师共同阅片,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105例患者的检查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与常规DR片相比,负...  相似文献   

13.
DR双能量减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panel radiography,DR)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技术在胸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DR双能量减影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组织像和软组织影像;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骨组织像和标准像图像对不同节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112处肋骨骨折,标准胸片对肋骨后段、腋段和前段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2.7%和92.3%,总的显示率为88.4%;而骨组织像对各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为97.1%、98.1%和100%,总的显示率为98.2%。χ2=112,P=0.000。结论: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DR静脉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DR静脉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利用DR设备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180例,男123例,女57例,年龄8-75岁,平均41岁。造影中动态透视观察,DR点片,2例造影后又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CT扫描证实。结果:利用DR检查,发现输尿管阴性结石42例,占180例输尿管结石23.33%,超过以往文献报道的约10%。输尿管阴性结石X线表现分为五型:①输尿管某段突然狭窄型18例;②充盈缺损型13例;③输尿管间嵴增宽伴全程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型6例;④一侧肾盂肾盏不显影型4例;⑤结石染色型1例。结论:DR在造影中可做动态观察,利用DR行IVU检查可以更容易发现输尿管阴性结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CT对足Lisfran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术中检查结果为足Lisfranc损伤的患者56例(200处损伤),所有患者均给予DR、CT检查,分析DR、CT对足Lisfranc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对足Lisfranc损伤的检出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 ,DR)在X线管倾斜摄影时是否存在X线斜射效应。方法:对于屏-片组合、CR、a Si型DR和a Se型DR四种X线成像方式,分别在X线管倾斜0°、15°、30°、4 5°时对矩形波测试卡摄影。结果:在X线管倾斜0°~4 5°角范围内摄影时,CR影像分辨力无变化;a SiDR和a SeDR影像分辨力略下降;屏-片组合影像分辨力下降明显。结论:在X线摄影常用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屏-片组合存在X线斜射效应,CR基本上不存在X线斜射效应,a-Si型DR和a-Se型DR存在轻微的X线斜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3组,典型膝关节退行性变组(简称退变组)50例,早期膝关节退行性变组(简称早退组)15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每组X线片的内、外侧胫骨髁间嵴角与内、外侧嵴高平台比值。经统计学处理,两指标所测值在退变组与对照组及早退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退变组与早退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胫骨髁间嵴硬化变尖不仅是膝关节退行性变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而且是其早期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讨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测量负重和非负重位下肢力线(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及胫骨平台内侧夹角。结果.负重位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均大于非负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均呈正相关(r=0.569~0.992,P〈O.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r=-0.567~0.632,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和关节间隙夹角及其各自差值分别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均呈负相关(r=-0.751~-0.491,P〈O.01);负重与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呈正相关(r=0.989,P〈0.01),但与其差值不相关(r=0.199,P〉0.01);负重、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及其差值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不相关(r=-0.123~O.104,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评估,负重位比非负重位片更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非负重位对了解韧带松弛程度,平衡周围软组织有意义,建议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摄影中照射野大小对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膝关节摄影中,照射野的选择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膝关节患者,在摄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左右侧膝关节用不同的照射野进行摄影,在工作站分别对膝关节影像进行灰度值测量,测量点为胫骨内外髁连线,获得连线的灰度值曲线。小照射野组使用DDR系统进行膝关节正位摄影,焦一片距100cm,摄影条件为55kV、25mAs,照射野包括软组织边缘1~2cm。大照射野组是对小照射野组相同病例的对侧膝关节使用相同的摄影条件,照射野与探测器板的大小一致。结果小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呈逐渐变化,显示层次增加;大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较平缓,接近骨骼组织时变化陡峭,显示高反差。小照射野组的骨骼组织灰度值曲线形态与大照射野组基本一致,但灰度值的大小整体增大,骨骼组织与软组织的灰度值差异减少。结论DDR系统对面积较小的部位进行摄影时,应缩小照射野,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