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队官兵为意外伤高发群体,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较多。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卫生员教材关于TAT使用及脱敏剂量与国家相关规定内容不一致,值得探讨。1关于TAT使用剂量在卫生员教材中,预防用TAT规格为每1ml含1500U。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规定,预防用与治疗用每1ml分别含TAT不得少于2000U和3000U。卫生员教材中TAT的剂量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不符。再查阅TAT生产厂家的说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战伤、劳动伤之后,也可见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等伤口处。破伤风杆菌经过皮肤、粘膜破口侵入人体.在伤口内生长繁殖,产生两种毒素.其中神经痉挛性毒素的毒力最强。是发生破伤风的主要原因: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患症状出现的时间最早24小时.晚的1-2个月.一般7~14天。破伤风患的病死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8-04收治1例右拇指外伤患者,因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经治疗脱险,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1998-04因右拇指外伤来我院就诊,行清创缝合后拟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先行皮试,示阳性,即予脱敏注射TAT 1500 U (分4针),约0.5 h后左腕皮试处出现一大小约4 cm×3 cm水泡,臀部肌注部位见4个大小不等的水泡,继而出现全身红斑、大小不等,稍高出皮面,间有水泡,伴剧痒。即给予静脉补液、地塞米松5mg静  相似文献   

4.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人工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但临床在应用破伤风被动免疫适应证上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造成巨大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应该应用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而没有应用,24小时后应用被动免疫是否有效?及时应用是否就一定不患破伤风,笔者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致过敏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男25岁。与人打架时被刀刺伤左臂,在外科行清创术后到门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索血清。皮试阳性,皮丘红肿。直径约1.5cm,局部有痒感。护士行脱敏注射,共4次,间隔时间为每次20min。在脱敏注射过程中病人无明显不适,注射完毕后病人离科,时间为13:40。约2h后病人返科自诉全身瘙痒,查体:见前臂掌侧、耳后、腹股沟处有红斑、丘疹。瘙痒明显,遵医嘱给予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后离科。20:30病人又返科,自诉全身瘙痒难忍,查体;全身遍布红斑、丘疹。遵医嘱肌注异丙嗪25mg,维生素C2.0g、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半小时后病人瘙痒症状减轻,液体续输2d后痊愈。  相似文献   

6.
TAT(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该药对人体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为进一步减少过敏反应,确保患者安全注射,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我科自2009-01~2010-12,就TAT注射从注射前、中、后3个环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陆某某,男,30岁。因右前臂外侧撕裂,于1997年10月5日来我院门诊治疗。门诊清创缝合后,常规给予冻干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相似文献   

8.
左姣丽 《武警医学》2000,11(4):244-244
1 临床资料 患儿 ,女 ,4岁 ,因头部外伤后来院急诊 ,经头部CT扫描 ,体检 ,除枕部见长约 1 5cm头皮裂伤 ,少量流血外 ,其他均正常。诊断为头皮裂伤 ,遂在 2 %利多卡因 5mg局麻下行枕部头皮裂伤清伤缝合术。手术顺利 ,出血少 ,术后 10min患儿未感不适 ,遂行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 ,皮试后 5min ,患儿皮试部位隆起约 4cm× 3cm大小皮疹 ,即予地塞米松 5mg肌肉注射 ,1min后 ,症状无改善 ,且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患儿烦躁不安 ,即予肾上腺素 0 2 5mg肌注 ,30s后患儿突然昏迷 ,呼之不应 ,脉搏细弱 ,140次 mi…  相似文献   

9.
病例 男 ,2 8岁。 2 0 0 1- 0 3 - 0 4因头面部多处外伤就诊。经清创包扎后留院观察 ,遵医嘱做破伤风抗毒素 (TAT)皮试。 2 0min后观察 ,皮丘无红肿 ,周围无伪足 ,无痒感 ,全身无不适 ,判断皮试阴性 ,给予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5 0 0u(TAT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2 0 0 0 0 10 2 )。 60min后 ,患者感觉全身皮肤发痒、皮疹 ,喉头有堵塞感 ,继之出现咳嗽 ,呼吸急促 ,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查体 :血压 9/ 6kPa,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5次 /min。考虑为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立即让病人头低平卧 ,氧气吸入 (3L/…  相似文献   

10.
王卉  张林彬 《人民军医》2014,(7):766-76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3岁。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h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就诊。3h前因手指刀伤在我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因皮肤试验阳性,采用脱敏法注射,注射过程中无明显不适,注射后观察30min离开。查体:脉搏100/min,血压118/60mmHg;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考虑为TAT所致。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症状无明显好转,送体系医院。到达体系医院,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肌内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维生素C 2.0g。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抗毒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破伤风感染药,使用时必须做过敏试验。破伤风皮试液是体积稀释法,药厂不同,因浓度不同而体积存在差异,操作中极易造成皮试液浓度超过或低于150^u/ml,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我们在使用中发现,各药厂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1500l^u/ML)装量均不足1ML,多在0.5-0.8ML之间。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做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时容易忽视正确配制皮试液及结果的判断,造成假阳性的发生。通过改进流程、正确判断,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率,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徐学君  程幼苗  徐德琴 《武警医学》2017,28(12):1216-1219
 目的 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破伤风抗毒素”“TAT”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至2016-10收录的有关破伤风抗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索,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文献145篇,共158例。不良反应在20~39岁的人群发生最多(58.23%);用药2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3.04%,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89.2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46.84%)、过敏反应(39.87%)、血清病(2.53%)。156例好转或痊愈(98.73%),2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27%)。结论 临床应警惕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抗毒素,有效防止破伤风的发生。同时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引起过敏反应,即使脱敏注射后也可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我们对1例小儿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后迟发过敏反应进行了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例 男,33岁,工人,因机械致伤右足第一趾疼痛、流血30 min来院就诊,查体可见右足第一趾末端有一大小约(3×1)cm皮肤裂口,伤口油渍污染,给予清创包扎,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遂予以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IU肌注,10 min后患者突感头昏、心慌、胸闷、气促、四肢麻木、表情沉郁、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70/50 mmHg,全身皮肤湿冷.  相似文献   

17.
刘琼焕  陈玲 《西南军医》2012,14(5):802-802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经胃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特异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抗毒素作用,对人体是一种特异蛋白,具有抗原性,肌注后可引起过敏反应。本品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在外科使用较普遍。以往皮试阴性者肌注后不会出现过敏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手外伤于外院行清创术后来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取TAT皮试液0.1ml(150U/m1)于前臂掌侧行皮内注射,20min后皮丘红肿,直径约1.3cm,呈不规则片状,全身无不适,判定皮肤试验为阳性。行脱敏治疗,第1次肌内注射稀释的TAT 0.2ml(150U/ml),10min后患者诉局部皮肤瘙痒,观察肌内注射部位可见手掌大小苍白色风团。  相似文献   

19.
何维新  李蓉 《民航医学》1996,6(4):24-25
患,女,35岁,临床医师,患妇科疾病在某医院治疗后,因考虑诊治过程中使用器械进行了妇科检查,故于1994年6月3日就诊,要求注射精破伤风抗毒索(T.A.T)。患否认既往有T.A.T使用史和过敏史。T.A.T皮试(剂量15u)( )(20min时丘疹直径1.5cm,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24例,存活率达95.8%,而常规治疗方法仅为59.6%。安定的止痉效果好,可避免气管切开,天用量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