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PTCA/STENTING组15例(A组)与直接PTCA/STENTING组16例(B组).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150万U 12例,思凯通150万U 3例,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3.5±1.2) h,90~12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B组入院后(1.2±0.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或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1)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可比.(2)首次造影IRA再通率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B组的自发性再通(P<0.05),A、B两组介入治疗后(为100%达TIMI 3级血流)显著高于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为66.7%达TIMI 2~3级血流,P<0.01);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100%/93.3%与100%/93.8%.(3)心肌酶学峰值(CK/CK-MB)出现时间、出血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再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事件、3月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比率、6月内再狭窄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虽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例数少有关);A组1例因思凯通溶栓后血小板活化致心源性休克而补救性PTCA失败,于术中死亡,B组1例于1月后猝死,两组间1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静脉溶栓后即刻PTCA/STENTING较直接PTCA/STENTING能使更多病人迅速恢复前向血流,有利于心功能的快速恢复,直接PTCA/STENTING存在明显的IRA开通时间延迟;(2)溶栓后出现溶栓剂致血小板活化而使病情加重者,可能不宜过早作补救性PTCA/STENTING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7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 2 4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 ,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 :①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5 %和 2 2 % (P <0 .0 1) ;②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分别为95 % ,78%和 82 %。结论 :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静脉溶栓组和PCI介入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血管再通22例(73.33%),PCI接入治疗组血管再通28例(93.33%).两组间血管再通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出现1例患者死亡,8例不良反应.PCI介入治疗组0死亡病例,不良反应2例,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5 3例分为直接 PTCA/STENTING组 1 6例 ( A组 )、延迟 PTCA/STENT-ING组 1 7例 ( B组 )、静脉溶栓组 2 0例 ( C组 )。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静脉溶栓治疗 (日本产 Green Cross尿激酶 96~ 1 2 0万 IU) ,3~ 7d(平均 3.5± 1 .2 d)后行延迟 PTCA/STENTING治疗。采用第四军医大学BASE软件包 ,对三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Student- Newman's检验 ,对三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 χ2 t检验两两比较。 结果  ( 1 )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介入 /溶栓治疗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植入支架数等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三组可比。 ( 2 )血管再通率A、B两组 ( 1 0 0 % )介入治疗后显著高于 C组 ( 65 % )(P<0 .0 1 ) ,B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再通率与 C组无差异 ;PTCA/STENTING成功率 A、B两组分别为 1 0 0 % /93.8%、1 0 0 % /94.1 %。( 3)介入 /溶栓治疗后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出现时间 A组显著提前于 B、C两组 ( P<0 .0 1 )  相似文献   

7.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选择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245例脑梗死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在发病后6 h以内溶栓者56例,6~24 h溶栓者18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天预后.结果 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ICA)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系统闭塞72例;溶栓后ICA系统再通113例,VBA系统再通37例.治疗后90天预后好者180例,预后差者65例.溶栓后颅内出血12例.6 h内组和6~24 h组患者血管内溶栓治疗后90天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 %(45/56)和71.43 %(135/189),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6.07%(37/56)和59.79%(113/189),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7 min和73 min.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动脉内溶栓治疗标准不够全面,应当根据病情适当放宽动脉内溶栓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经不同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成年毕格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r-Sak动脉组、r-Sak静脉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模型,栓塞后5 h(静脉3 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被栓塞的左颈内动脉通畅情况,继而经成功栓塞的左颈内动脉或股静脉于30 min内注入r-Sak行溶栓治疗(r-Sak组:r-Sak 10 000 u/kg;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治疗后30、60和120 min分别测定凝血指标并再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栓塞血管的再通情况,24 h内对犬作行为学观察,24 h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溶栓后2 h对照组、r-Sak动脉组和r-Sak静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0.0%、93.3%和37.5%,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完全再通的比率分别为0%、60%和6.7%;血管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于动脉组明显高出静脉组(P<0.05).r-Sak两组对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无明显差异.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强的血栓溶解作用,动脉途径给药比静脉法更能有效溶解脑内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TING组 1 6例 ( B组 )。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 1 5 0万 U1 2例 ,思凯通 1 5 0万 U3例 ,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 3.5± 1 .2 ) h,90~ 1 2 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 ;B组入院后 ( 1 .2± 0 .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 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 或 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 1 )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 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两组可比。 ( 2 )首次造影 IRA再通率 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 B组的自发性再通 ( P<0 .0 5 )A、B两组介入治疗后 (为 1 0 0 %达 TIMI3级血流 )显著高于 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 (为 66.7%达TIMI 2~ 3级血流 ,P <0 .0 1 ) ;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 1 0 0 % /93.3%与 1 0 0 % /93.8%。 ( 3)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出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列作为使血管再通的有效措施。但对高龄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副作用研究较少。笔者对经治的8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尿激酶(UK)治疗的效果、副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 48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中 ,2 7例接受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2 1例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组血管开通率为 92 .6% ,LVEF为 5 7.5 9± 5 .96,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61.9% ,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为 5 1.76± 6.2 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住院期间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组再发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较溶栓组有减小趋势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介入治疗 (尤其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较溶栓治疗可使梗塞相关血管 (IRA)充分开通 ,更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53例分为直接PTCA/STENTING组16例(A组)、延迟PTCA/STENTING组17例(B组)、静脉溶栓组20例(C组).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静脉溶栓治疗(日本产Green Cross尿激酶96~120万IU),3~7 d(平均 3.5±1.2 d)后行延迟PTCA/STENTING治疗.采用第四军医大学BASE软件包,对三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s检验,对三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χ2+t检验两两比较. 结果 (1)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介入/溶栓治疗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植入支架数等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可比.(2)血管再通率A、B两组(100%)介入治疗后显著高于C组(65%)(P<0.01),B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再通率与C组无差异;PTCA/STENTING成功率A、B两组分别为100%/93.8%、100%/ 94.1%.(3)介入/溶栓治疗后心肌酶学峰值(CK/CK-MB)出现时间A组显著提前于B、C两组(P< 0.01),平均住院天数A组显著少于B、C两组(P< 0.01);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又高于C组(P<0.05);住院期再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事件A组显著少于B、C两组(P<0.01),而B组延迟PTCA/STENTING后无再发心肌缺血.(4)介入/溶栓治疗后3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比率A、B两组显著高于C组,半年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A、B两组显著少于C组(P<0.01);1年存活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月内再狭窄率A、B二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及患者可将直接PTCA/STENTING作为AMI的治疗首选,而延迟PTCA/STENTING时间可尽量提前,但该两种介入治疗方法对AMI患者远期疗效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的早期治疗中静脉溶栓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收治的120早期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95.00%)较对照组(68.33%)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8.33%)较对照组(20.00%)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时间差异方面比较,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97.76%)显著高于发病后6-12h进行溶栓(88.89%)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且溶栓时间越早,患者的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应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直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支架置入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42例急诊入院AMI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支架组23例,静脉溶栓组19例。两组患者均于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治疗前和后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的处理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67例.全脑血管造影后,责任动脉内泵入尿激酶,复查造影,溶栓后动脉残余重度狭窄者置入支架.结果 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25.4%),血管部分再通41例(61.2%),血管未通9例(13.4%).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9例,轻度伤残23例,重度伤残8例,死亡17例.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时间窗应强调个体化,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可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发病时间在 6h以内 ,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 15 0× 10 4U/人 ,溶栓前、溶栓后 15min及 2 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 ,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欧洲脑卒中评分 )及治疗 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Index和改良RankinScale。结果 :大脑中动脉闭塞 8例 ,6例完全再通 ,1例部分再通 ;大脑前动脉闭塞 1例 ,完全再通 ;颈内动脉闭塞 6例 ,3例部分开通 ,3例未通 ;豆纹动脉闭塞的 5例 ;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 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 3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 15 %。结论 :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改善患者预后 ,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周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3):300-30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符合溶栓疗法的适应证.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5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2 h1次,连用7d,用药期间监测凝血时间,保证凝血时间在参考值的1.5倍,阿司匹林肠溶片3d后改为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片次日改为75 mg/d,口服.结果:32例中溶栓成功26例,再通率81%,发病3h内再通率87%,3~6h者再通率80%,6~12 h者再通率62%,未通率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临床再通率高,尤其发病在6h之内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是不具备PTCA条件的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提供了积极的有效的又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 ,优于常规溶栓治疗 ,但直接PTCA仍有时间延误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PTCA时间延误期内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短效溶栓剂 (rt PA)治疗 ,促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 ,及溶栓后立即进行加速PTCA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75例AMI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rt PA 2 0mg 1次团注 ,随后 80m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 ,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IRA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 ,如果血管开通 ,仍有残余狭窄 ,亦行PTCA及支架术 ,和同期进行 88例AMI直接PTCA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终点包括 ,到达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 2周内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到达导管室时 ,联合治疗 (溶栓加PTCA)血管开通率 88% (2 6 %TIMIⅡ级 ,6 2 %TIMIⅢ级血流 ) ,直接PTCA组为 36 % (2 0 %为TIMIⅡ级血流 ,16 %TIMIⅢ级血流 ) (P <0 .0 0 1)两组PTCA血流再通率相似 ,分别为 96 %、94 %。对IRA恢复TIMIⅢ级血流效果相同 ,分别为 84 % ,82 %。 2周内左室功能 (超声法EF)联合治疗组优于PTCA组(6 5 .4 % ,5 4 .6 % ,P <0 .0 5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按改良的Rakin分数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闭塞血管再通率达 6 2 .5 % ,其中闭塞时间 6h内的 1 4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1 3例 ,闭塞时间在 6~ 2 0h的 1 8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7例。 2 0例患者 (6 2 .5 % )为好结果 ,1 2例 (37.5 % )为差结果 ,其中 2例死亡。 2例 (6 .2 5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 <2 0 (P <0 .0 1 )及血管再通 (P <0 .0 2 5 )密切相关 ,而血管再通又与开始溶栓时间 <6h有关 (P <0 .0 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管闭塞时间越短 ,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combinedintra-arterial,ACI)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68例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联合组、静脉组患者术后7d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d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ACI的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