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行静脉诱导时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合麻醉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放静脉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0 μg/mL,当丙泊酚达设定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0.4 μg/kg、0.6μg/kg,接着3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T4)的SBP、DBP、HR.结果 与T0比较,T1时刻3组SBP、DBP、HR均下降(P<0.05),C组较A、B组下降明显(P<0.05);SBP、DBP、HR在T2、T3、T4时点A组与B、C组相比上升明显(P<0.05),而B组和C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0.4 μg/kg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对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C组):靶控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丙泊酚2 mg/L,瑞芬太尼4μg/L;观察组( M组):分步靶控诱导,丙泊酚从1.0 mg/L起递增,梯度为0.5 mg/L,瑞芬太尼从2μg/L起递增,梯度为1μg/L,血浆靶浓度同C组。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及每搏量指数(SVI)。结果 C组SBP、DBP、MAP在T1时点降低,与T0时点及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T3时点显著升高,且高于T0时点及M组相应时点( 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T1时点CI均明显下降,与T0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管插管后C组T2~T3时点CI均明显高于T0时点及M组( P<0.05)。 C组患者SVI在气管插管前后( T1、T2)均低于T0时点( 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有利于维持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胃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 min (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SBP、DBP及HR在T1~T3时点迅速下降,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4时SBP、DBP及HR开始上升,至T5时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B组(均P< 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BIS监测下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Ⅱ组仅以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恒速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诱导.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并测定上述时点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两组HR、SBP、DBP明显低于T0时(P <0.05);T3、T4时Ⅰ组SBP、DBP明显低于Ⅱ组,HRⅡ组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两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组Cor浓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开腹行直、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降低插管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惠裕  胡斌  丁颖 《河北医学》2006,12(11):1085-1087
目的:观察改良手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普通手控输注组(Ⅰ组)和改良手控输注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方法:咪唑安定0.1m/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胺0.1mg/kg,丙泊酚2mg/kg。Ⅰ组丙泊酚单次推注完毕3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Ⅱ组丙泊酚先推注计算总量的1/3,2m in后再推注剩余2/3剂量,推注完毕1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 in、3m in、5m in的SBP、DBP、HR值。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值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但Ⅱ组SBP、DBP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Ⅰ组(P<0.05),HR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m in时SBP、DBP值升高,HR加快且与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此后逐步下降,至5m in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丙泊酚采用改良手控输注法其血液动力学变化较普通手控输注法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意识消失及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丙泊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靶浓度。 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以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将患者随机分为0 ng/mL (Ⅰ组)、0.2 ng/mL( Ⅱ组)、0.4 ng/mL (Ⅲ组)、0.8 ng/mL (Ⅳ组) 4组,每组15例。舒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开始TCI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0.50 μg/mL,每次增加0.50 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 基础值)、舒芬太尼达血浆-效应室平衡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1 min(T5)、3 min(T6)、5 min(T7) 时SBP、DBP、HR值。 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第Ⅰ、Ⅱ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前HR、SBP、DBP均降低,插管后均升高(P<0.05 ),除第Ⅲ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前SBP降低外(P<0.05 ),第Ⅲ、Ⅳ组各时点HR、SBP、DBP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或Ⅱ组HR、SBP、DBP在气管插管前低于Ⅲ、Ⅳ组、插管后高于Ⅲ、Ⅳ组(P<0.05 ),而Ⅰ组与Ⅱ组相比各时点HR、SBP、DB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 ng/mL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胰腺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用于胰腺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和舒芬太尼的需求量的影响。方法胰腺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手术持续时间1.5~4 h,随机分为硬膜外(生理盐水)、舒芬太尼组(S组)和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组)。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BIS值达到40~50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调节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在40~50,舒芬太尼靶浓度则根据动脉血压和心率来调节。记录两组入室时(基础值)、插管前即刻、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的SBP、DBP、MAP、HR、BIS及舒芬太尼Ce(SCe)与丙泊酚Ce(PCe)。同时记录诱导时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量。结果与S组比较,R组在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Ce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插管前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BP、DBP、MAP、HR均降低(P〈0.05),两组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HR均降低(P〈0.05);与S组比较,R组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BP均降低(P〈0.05),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 DBP、MAP均降低(P〈0.05),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HR均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的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剂量在R组显著减少。结论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能够减轻胰腺手术应激反应,同时减少全麻药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 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ABG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将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插管前、插管后及插管后5min设为T0、T1、T2、T3、T4,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动脉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R与SBP乘积(RPP)以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T0、T1、T2 HR、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T0、T1、T2DBP、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DBP、SBP、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运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能够降低插管后血压与心率,即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心肌耗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ASA l~Ⅱ级择期手术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分为D组和F组,每组25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麻醉诱导.观察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13)、插管后5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D组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T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T3、T5、T6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时间点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可减轻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LC),分为3组(n=20):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组(RF组)。各组均血浆靶控丙泊酚2.5μg/mL至入睡,各组采用相应治疗措施,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一旦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给予相应处理。结果HR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S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RF组,T1与T2SBP、DBP与T0比较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RF组拔管10、20min后的VSA评分较其余两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方法 45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50~75kg.根据瑞芬太尼靶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4ng/ml组(Ⅰ组),6ng/ml组(Ⅱ组),8ng/ml组(Ⅲ组).麻醉诱导为分别TCI 3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和3μg/ml的异丙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调节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之间,间断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病人平卧10min(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开胸探查(T4)、缝皮(T5)、拔管(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F)、心率(HR)、BIS值.并在以上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Ⅰ组病人的SBP、DBP、MAP、HR、NE、E浓度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拔管时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Ⅱ组、Ⅲ组各指标仅在拔管时高于基础值(P<0.05),Ⅲ组在插管前血压、HR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的血压、HR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E、E及HR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时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下胸科手术病人靶控输注6ng/ml瑞芬太尼以联合3μg/ml的异丙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全麻方式作用效果的比较,选择出一种较为平稳安全的方式,为临床合理应用丙泊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T、M、I3组.每组20例。T组诱导和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M组诱导和维持采用手控输注丙泊酚;I组诱导采用手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T、M、I组均给予芬太尼、司可林诱导,维库溴铵维持。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3组患者入室(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T2)及拔管时(L)的NBP、HR及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及各组患者术后发生躁动及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T组与其他2组比,拔管时生命体征波动最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相当,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更能平稳安全地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输注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G1(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2(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3(人工模拟靶控输注)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无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3组血浆Cor、PRI,的浓度。结果:3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组在T1时点HR均较T0时点升高,(毛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升高(P〈0.05),3组异丙酚麻醉诱导阶段Cor、PRL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1)组对控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要优于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2)组、人工模拟靶控输注(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浓度变化可能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ERCP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65~90岁,随机分为A、B、C 3组(n=30)。ERCP术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为3.0、3.5和4.0 ?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为1.5 ng/mL,靶控输注泵显示二者效应室浓度达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于麻醉诱导前(T0)、进镜时(T1)、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平均值)(T3)、患者清醒(T4)时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SpO2最低值、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需麻黄碱静注、体动、呛咳和打鼾的患者例数。结果 3组SBP、DBP、HR、SpO2数学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C组的打鼾患者比例最高(P<0.05)、SpO2值最低(P<0.05)、苏醒时间最长(P<0.05)。A组体动和呛咳的患者比例最高(P<0.05)。C组出现2例SpO2<85%,3组均无出现心率失常的不良事件。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3.5μg/ mL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5 ng/mL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ERCP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外孕术中不同血浆浓度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急诊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不同血浆浓度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每组10例。A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5μg/ml与8ng/ml,B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μg/ml与6ng/ml,C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μg/ml与4ng/ml。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CO2气腹时、CO2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MAP、HR。以停麻药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3组患者插管前的MAP、HR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插管后至拔管时各时间点的MAP、HR与插管前的无差异。拔管后5min的MAP、HR与麻醉诱导前无差异。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且术后苏醒质量评分最佳。B组次之,C组最长(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低浓度的丙泊酚复合高浓度的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苏醒快、质量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2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组和恒速组。常规静脉诱导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吸入2%~3%安氟醚 靶控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丙泊酚,恒速组采用普通输液泵4~6mg/kg/h速率输入丙泊酚。记录比较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后1min、3min、5min(T2、T3、T4)、切皮(T5)、缝皮(T6)、拔管前1min(T7)、拔管后1min(T8)等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但仍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后各指标均较T0下降(P〈0.01),但在T3~T7等时点靶控组下降幅度小于恒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两组SPO2在各时点均较T0下降,其中T1、T2时点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时点较T0差异以及两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丙泊酚两种输注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均产生抑制效应,但靶控输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适时调整靶浓度从而及时改变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故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干扰较小且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组(T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静吸复合组(Ⅰ组):常规诱导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两组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肌松。观察基础值(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前5min(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60min(T4)、结束气腹后10min(T5)各时点的HR、SBP、DBP,抽血查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结果T组在各时点HR、SBP、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在插管、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T组在T3、T4、T5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较T0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