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抽签的方式,单号为对照组(n=41),双号为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改善情况HDL-C(1.57±0.53)mmol/L、LDL-C(2.73±0.18)mmol/L、TG(1.32±0.61) mmol/L、TC(4.33±0.63)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1.17±0.25)、斑块面积(15.36±4.27)与斑块数量(1.51±0.01)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强化降脂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控制患者斑块面积和数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明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明胶囊,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组间血脂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明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调脂、稳定斑块及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根据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AS组和PAS组)间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低于AS组,其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12月后,两组IMT值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两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PAS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多于AS组(P<0.01).结论:PAS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资B(NF-资B)信号通路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收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且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存在易损斑块的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阿魏酸钠片100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TLR4、NF-资B、MMP-7和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6、TLR4、NF-资B、MMP-7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TLR4、NF-资B、MMP-7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颈动脉易损斑块TLR4/NF-资B的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和血清MMP-7、MMP-9的表达,从而可能增加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12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血脂、IL-6、TNF-α、颈动脉IMT、颈动脉壁厚度(CAWT)以及斑块性质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C、LDL-C及IL-6、TNF-α水平下降,分别为(4.06±0.63)mmol/L vs (5.43±0.85) mmol/L、(2.52±0.58) mmol/L vs (3.14±0.51) mmol/L、(132.4±10.7)ng/ml vs (218.6±18.6) ng/ml、(0.96±0.21)ng/ml vs (1.43±0.28) ng/ml,而HDL-C水平增加[ (1.60±0.41)mmol/L vs (1.43±0.38) mmol/L];颈动脉IMT及CAWT数值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62±0.19)mm vs(0.98±0.24) mm、(0.9±0.3)mm vs (1.8±0.4) mm;观察组的软斑块及纤维斑块比例降低,分别为19.24% vs 31.58%、40.85% vs 50.44%,而钙化斑块比例增加(39.91% vs 17.98%),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辛伐他汀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同时促进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降脂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长期服用辛伐他汀2年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d 1年,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变化。并随访1年的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结果:胆固醇水平治疗前(3.86±1.34)mmol/L,治疗后(3.00±0.91)mmol/L,P=0.000;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治疗前(1.28±0.16)mm,治疗后(1.14±0.17)mm,P=0.000;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①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水平;②长期服用辛伐他汀40 mg/d可以减少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逆转动脉粥样硬化;③长期服用辛伐他汀40 mg/d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IMT、斑块的面积、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IM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1.24±0.31)vs(1.57±0.37),(16.17±2.05)mm~2vs(33.41±5.84)mm~2,(1.48±0.35)mm vs(1.74±0.54)mm](P0.05);TC、TG、LDL-C、hs-CRP水平也低于对照组[(3.81±0.67)mmol/L vs(4.32±0.80)mmol/L,(1.28±0.22)mmol/L vs(1.54±0.38)mmol/L,(2.07±0.50)mmol/L vs(2.41±0.48)mmol/L,(2.53±0.36)mg/L vs(4.23±0.94)mg/L](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以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斑块大小、斑块厚度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和颈动脉斑块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敖莉  王泽茂  姜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32):95-97,10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浙江省慈溪市宗汉医院12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性临床资料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平均病程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情况和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无明显差异(t=0.13、1.10、1.20,均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C、Apo B均无明显差异(t=0.99、0.99、0.00、0.00,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4.76、8.59、16.03,均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TC、TG、HDL-C、Apo 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6.20、3.46、5.48,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态,降低血脂,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9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M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斑块厚度、斑块面积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MCA指标(62.53±6.42)与治疗前(40.79±5.38)相比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55.92±5.90)相比改善效果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厚度(0.82±0.13)mm、斑块面积(1.29±0.13)mm2均缩小,与对照组(1.21±0.19)mm、(1.39±0.12)mm2以及治疗前(1.25±0.20)mm、(1.39±0.11)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4,3.792,P<0.05)。结论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将斑块厚度、面积缩小,促使病患的病情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面积(Smax)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缓释烟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较之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调脂效果,有效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血塞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片,中西药组再给予血塞通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①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中的血脂(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②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未见到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可降低不稳定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降低颈动脉斑块积分;阿托伐他汀片和血塞通软胶囊临床结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治疗组(5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49例)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同治疗组。结果: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鹤 《中外医疗》2015,(2):112-113
目的研究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预防价值。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倍剂量(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以及内皮功能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2.81±0.31)mmol/L、胆固醇(1.31±0.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7±0.2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76±0.48)mmol/L、(2.18±0.26)mmol/L、(2.42±0.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54±0.22)mmol/L高于对照组的(0.91±0.12)mmol/L;(2)颈动脉斑块: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层厚度(0.81±0.11)mm、斑块面积(21.55±3.13)mm2,均低于对照组的(1.22±0.17)mm、(33.03±4.32)mm2;血管内径(5.26±0.69)mm、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12.52±1.52)%,大于对照组的(4.18±0.48)mm、(8.98±0.96)%。结论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和内皮舒张功能,减少斑块面积和内膜层厚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具有积极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龚家俊 《中外医疗》2013,32(1):133+135-133,13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2012年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中患者46例,对照组中患者44例。对患者在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患者无显著性血脂变化(P〉0.05),在6个月后干预组中颈动脉斑块ITM的厚度明显缩小,对照组中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异化斑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邝伟文  高艺青 《当代医学》2010,16(26):160-161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106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应用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血脂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血脂、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通脉降脂汤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斑块评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厚度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逆转和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MP-9基因-1562C/T位点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及基因多态性和吸烟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方法3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122例)和稳定斑块组(236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1562C/T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应用相加模型分析-1562C/T变异与吸烟对易损斑块的交互作用。结果易损斑块组携带T等位基因频率(20.90%)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11.65%)(字2=10.91,P<0.01),易损斑块组的吸烟率也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字2=9.74,P<0.01)。T等位基因和吸烟对易损斑块交互作用的定性分析显示,相对于不吸烟且携带CC基因型个体,吸烟OR=1.56(P<0.05),T等位基因OR=1.67(P<0.05),同时吸烟又携带T等位基因OR=3.60(P<0.01),吸烟与T等位基因存在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BMI、血压、HbA1C和LDL-C等因素后,MMP-9基因-1562C/T变异T等位基因与吸烟的协同作用指数为2.12,归因交互效应为1.36,归因效应为37.78%,纯因子间交互作用为52.30%。结论MMP-9基因-1562C/T变异与吸烟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对于携带T等位基因并吸烟的个体,尽早戒烟可能可以降低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