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1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 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应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张凤  范波 《华夏医学》2015,28(1):60-6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肝病毒感染(HBV)孕妇83例为HBV+ICP组,无HBV感染的单纯ICP 253例为ICP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其合并症。结果:HBV+ICP组的肝功能异常、胆汁酸高,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等妊娠合并症高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死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合并ICP可增加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义明  高卉  莫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46-15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产检孕妇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测定,在本院随机选取HBV感染合并ICP者45例(A纽)和单纯ICP者31例(B组),A组继续妊娠一个月后复查结果为C组;比较各组ICP发生的时间,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指标。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升高(P〈0.05),C组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A组升高(P〈0.05)。结论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肝功能损害较单纯ICP的孕妇加重,且并发症严重,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取ICP产妇32例为研究组,同期非ICP产妇7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的结局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李艳  徐曦  周淑  刘毅  高岚  付利侠 《四川医学》2011,32(9):1357-135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17例多胎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合并贫血分为贫血组(81例)和对照组(36例),对2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早产发生率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贫血组妊娠期高血压病、ICP、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组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胎妊娠合并贫血时,对孕产妇及围生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淑艳 《海南医学》2010,21(13):111-1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HSA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及脐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组(ICP组)34例,包括轻型14例,重型20例。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ICP组血清和脐血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小于0.01和0.05;而在ICP患者中,重型组外周血和脐血VEGF显著低于轻型组,尸值〈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表达可能是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肝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与肝 酶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妊娠晚期ICP患者和28例正常孕妇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高切(BVH)、全血比为度低切(BVL )、血浆粘度(PV)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进行比较,以观察ICP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肝酶的关系。结果:(1)ICP组BVH、BVL、PV及HCT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2)如将正常妊娠妇女血流变数值作为正常值范围,把ICP组分为血流变正常和异常组,则ICP组血流变异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血注变正常组(P<0.05)。结论:IC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酶均有明显变化,能反映病情的严重性,应做为ICP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的疗效。方法:将106例ICP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结局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月珍  虞敏毓  魏敏 《上海医学》2005,28(9):747-7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6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同年龄、同产次、同孕周HBsAg和HBeAg阴性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病例102例,仅HBsAg阳性的单阳性病例158例,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7.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6.9%,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7%,ICP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单阳性亚组与双阳性亚组的剖宫产率、PIH及GDM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同时使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ICP发生率升高,对母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曹文生  王芳 《实用新医学》2008,9(3):249-250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病的病因、临床类型的分布特征,对围产儿及产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妊娠早中期肝病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炙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类型构成、妊娠期特有肝病类型构成和妊娠期肝病对围生儿及产后结局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肝病患者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VHP)55例(占54.4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6例(占27.72%),妊娠剧吐肝损6例(占5.94%),不明原因肝损12例(占11.88%),结论妊娠期肝病以VHP、ICP常见,VHP以乙肝居多,均可增加妊娠及分娩时母婴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人(观察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综合治疗,并与39例仅进行产时、产后监护的ICP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母儿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强ICP孕妇的孕期综合治理,可降低母儿围声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至2012年本院收治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0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62例),B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及TBA、AST、ALT、CG值均降低,且较B组低。两组瘙痒评分和AST、AL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粪染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能够提高ICP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弘  王春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24-12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嘉峪关市的发病特点及其妊娠结局。方法 对嘉峪关市3家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已确诊的65例ICP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B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测定;选择每例ICP患者分娩后紧临的1例为对照组,与65例ICP患者比较,并进行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ICP患者血清TBA以轻度升高为主.占87.10%(TBA〈30p.mol/L);ICP组与对照组在终止妊娠的孕周、羊水污染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ICP发病率为1.69%,血清TBA以轻度升高为主,因此,应加强ICP患者孕期管理,防治早产,孕晚期严密监护防止胎儿宫内窘迫致羊水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总胆汗酸(TBA)测定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正常妊娠、非妊娠育龄女性三组的TBA。结果:4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正常妊娠和60例非妊娠正常对照组的TBA活性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与后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TBA活性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水平。结果:重型ICP组血清中sV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ICP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该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该项指标下降与正常妊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VCAM-1的升高与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不同孕周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最佳分娩时机及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ICP孕妇行肝功能和血生化测定,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随访围产儿预后。结果:36-38周ICP围产儿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4分)率均明显低于孕周小于36周和大于38周者(均P<0.05);ICP患者随机剖宫产围产儿预后明显好于阴道分娩者和指征剖宫产者(均P<0.05);指征剖宫围产儿预后与阴道分娩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6-38孕周是ICP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对围产儿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19.
蔡夏英 《吉林医学》2009,30(5):448-44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分度诊断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总结139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两组,A组ICP患者100例,B组ICP患者39例。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①A组和B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为(37.8±1.8)周和(35.6±1.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组患者的低体重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5%、38.5%、15.4%、30.8%、5.1%、15.4%,明显高于A组的5.0%、9.O%、4.0%、9.0%、0.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B组的剖宫产率为97.4%,明显高于A组的49%。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相应的处理,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地塞米松9mg/d,10天后渐减量而停药,14天为一疗程。结果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患者瘙痒评分,TBA、ALT、AST明显下降(P〈0.01),分娩孕周延长,新生儿体重增加(P〈0.05)。结论地塞米松是治疗ICP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