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将已制备的MAP混悬洗涤的红细胞放4℃冰箱中储存,分别于储存15 d、25 d、35 d取样,检测计算其溶血率;于第35 d检测上清蛋白质含量及无菌试验。结果:在储存期内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容量平均268 ml,血红蛋白含量平均48.5 g/袋;上清蛋白质含量平均0.4 g/袋;溶血率平均0.23%,溶血率随储存时间逐渐升高,在第25 d后升高尤为明显。结论: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35 d的质量控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库存上限为日常发血量25 d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悬液为MAP的洗涤红细胞的最佳保存期限。方法将40袋2 U去白悬浮红细胞平均分为盐水组(对照组)和MAP组,分别将0.9%生理盐水和MAP作为终悬液。将盐水组放置于2~6℃冰箱保存24 h,待检测;将MAP组分别通过无菌接口机分装成6袋(每袋至少20 ml)作为0、7、14、21、28、35 d(储存期末)待测标本,检测并记录其在不同保存时期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结果,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P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组(对照组)上清蛋白质含量与MAP组-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组(对照组)上清蛋白质含量与MAP组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8 d可作为终悬液为MAP的洗涤红细胞的有效保存期限,该保存期限不仅可以适当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而且还可以保证保存期间制剂的良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安全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用于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悬浮红细胞按保存时间进行分组,0~7 d内为A组,7~14 d为B组,14~21 d为C组,21~28 d为D组,28~35 d为E组,每组按要求随机选择30袋,分别检测每组洗涤红细胞容量、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溶血率,同时检测每组血液洗涤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A组和B组洗涤红细胞的白细胞去除率相对较高,与C、D、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溶血率与C、D、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变形能力逐渐降低,A、B组与C、D、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前的悬浮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D组和E组的红细胞变性能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保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影响,洗涤红细胞的上清蛋白质含量和溶血率随其制备原料红细胞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随其制备原料红细胞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建议使用不超过14 d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MAP液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变化,以供洗涤红细胞技术手段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保存期内的悬浮少量白细胞红细胞2U共100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无菌接驳机分为两组,每份均为1U。其中一组制备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一组使用MAP液洗涤红细胞,对比两组红细胞质量及洗涤红细胞内腺苷酸含量。结果:MAP液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及溶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洗涤红细胞内ATP及ADP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洗涤红细胞AMP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洗涤红细胞质量稳定,且符合国家标准,并较好地维持了腺苷酸能量,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密闭系统中制备洗涤红细胞,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复悬,保存期末仍符合国家标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1]。方法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袋内加入80 ml/U含0.9%氯化钠注射液,离心后分离出上清液,经三次洗涤后加入50 ml/U红细胞保存液,混均后置于(4±2)℃的贮血箱内保存。结果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含量、溶血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采用此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不同储存期对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于出海前一天,随机采集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5人份。每份血液等分为2份,标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储存第28、35和42天取样进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和计算红细胞溶血率。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P<0.01),2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溶血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P<0.01),2组的红细胞溶血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均小于国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的0.8%。结论 在复杂海洋气候条件下,长航对保存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溶血率有一定的影响,与科室专用储血冰箱保存的血液相比变化比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该试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海上血液运输与存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郑州两家三甲医院300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其中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48例(盐水组),输注MAP红细胞红保存液混悬的洗涤红细胞152例(红细胞保存液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输血前、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同时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组内Hb水平比较,输血后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保存液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盐水组未发生,但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洗涤红细胞均安全有效,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反复输血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应输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红细胞成分血是临床常用血液制剂,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规范的红细胞成分血的加工标准,各地血站制备红细胞成分血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新版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中仅对红细胞成分血制剂的外观、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末期溶血率以及微生物指标有具体要求外,对反应红细胞活性功能的一些指标及在保存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未作系统要求。本研究对CPDA抗凝全血、悬浮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这3种制剂在制备后、保存过程中ATP、2,3-DPG、上清液K+、Na+、Hb含量及pH值变化进行了全面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的质量情况。方法无菌接驳取悬浮红细胞标本,分别在保存前(0 d)和保存期末(35 d)进行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保存前和保存期末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在保存前(0 d)和保存期末(35 d)悬浮红细胞HCT、HGB、RBC等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悬浮红细胞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末HCT、HGB、RBC等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5 d后,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为(149.5±9.6)mg/L,与保存前的(26.5±1.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细胞膜结构清楚,膜表面光滑完整,未见突起、凹陷、空泡、缺失等膜损伤。结论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和保存期末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控制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中各个环节,对于保护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保证血液质量,保证血液输注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对不同保存时期红细胞的质量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10名志愿健康献血者全血400×10袋,常规分离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2μ×10袋.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成两份1μ×20袋,其中10袋在2~4℃静置2~4h后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制备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为滤过组,另10袋不做其它处理直接保存悬浮红细胞(CRCs)为对照组.在两组相同保存期0、7、14、21、28、35d分别测定: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2)保存期红细胞形态观察;3)红细胞ATP水平;4)悬浮红细胞上清液检测钾离子K+、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两组MCV,RDWR随保存时间延长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红细胞ATP水平随保存期延长逐渐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保存35d时两组红细胞ATP水平下降至0.92mmol/L、0.97mmol/L以下,同时镜下观察到对照组有10%左右、滤过组5%左右红细胞棘状样变,但未见畸形红细胞.对照组和滤过组K+随保存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对照组增加速度略高于过滤组,至保存期14d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滤过组相比对照组LDH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滤过组,除0d外其他保存期两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过滤组可见LDH水平明显抑制,K+增加速度相对较缓.两组红细胞ATP水平随保存期延长逐渐下降,并出现数量和程度不等的红细胞棘状样改变,提示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可能更有利于红细胞保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种红细胞制品储存期末的溶血率。方法分别收集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24份、94份和44份。4℃保存至储存期末,检测储存期末的总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24份全血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07%;94份悬浮红细胞有93份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0%;44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4%。全血储存期末溶血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种红细胞制品,而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9.4%的检测样本的储存期末溶血率低于0.8%;去除血浆成分的红细胞保存基质影响储存期末溶血率;滤除白细胞未影响储存期末溶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下无氧酵解能力变化的差异。方法 根据Hb水平和居住地区将志愿者分为A组(海拔≥3500m,Hb≥180g/L),B组(海拔≥3500m,120g/L≤Hb≤160g/L),C组(海拔<2500m,120g/L≤Hb≤160g/L)。分别采集200ml全血(每组各10份)离心分离,去除血浆后加入50ml MAP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并平均分装到4个50ml小袋,于不同时期分别取样测定。结果 3组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保存第1、7、21、35d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葡萄糖(gluco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ATP仅在保存第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组的ATP含量低于C组。结论 3组人群的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中,关于红细胞无氧酵解的多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无氧代谢水平与平原正常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3.
用PVC袋包装的SAGM红细胞液对红细胞保存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代全  余梅贵  舒勤 《重庆医学》2002,31(4):327-328
目的:观察重庆市血液中心自己生产的用PVC塑料袋包装的SAGM(saline -adenine-glucose-mannital)红细胞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方法:在4℃条件下,与玻璃瓶装的SAGM红细胞保存液,分别用于红细胞保存。并分别于0、7、14、21、35、42d取样测定红细胞脆性、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与pH值、上清液Na^ 与K^ 浓度等。结果:结果显示两者在不同保存时段的各项指标均基本一致。SAGM-RCS保存至42d时的各项指标与用ACD-B保存的全血21d时的指标基本一致。结论:SAGM-RCS的保存期至少可达42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渗透压法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的可行性.方法 用生理盐水、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磷酸二氢钠(MAP)液、血浆等不同介质溶液制备成含不同甘油浓度的洗涤红细胞,以模拟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用渗透压仪测定其渗透压值,进行线性回归处理与相关系数的计算;并进行溶血干扰试验及重复性试验.结果 渗透压值与甘油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相同浓度的甘油在不同介质溶液(生理盐水、MAP液、血浆)悬浮的洗涤红细胞中的渗透压值有差异,生理盐水、MAP液、血浆悬浮的甘油浓度为10 g/L的洗涤红细胞的渗透压值分别为434、467、461 mmol/kg.游离血红蛋白在1.466~7.713 g/L时,渗透压测定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渗透压与甘油含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血对渗透压测定影响小,可用于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甘油残留量检测,且操作简单、快捷,但测定时应考虑制品的悬浮介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在不同保存时间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含量的变化。方法取2008年5月~2009年2月264份库存红细胞悬液的血标本,分别于6个时间段(4℃贮存0、7、14、21、28、35 d)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比值。结果血液在保存7、14、21 d,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变化并不明显;而血液在保存了28、35 d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与前三组结果比较明显的下降。Hb、RBC、HCT三项检测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比值随着血液保存的时间延长而减少和降低,尤其是贮存后期的血液。对于急性失血患者、慢性贫血患者和造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输血,应给予保存期较短的血液输注,以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淑玲  林国奎 《中外医疗》2012,31(9):179+181-179,181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技术的推广及成熟,红细胞保存方法的研究倍受关注及重视。目前红细胞的常规保存方法主要有液体保存法(4℃)和深低温保存法(-80℃或-196℃)。液体保存法(4℃)保存时间短,最长只能有效延续至42d,而且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深低温保存(-80℃或-196℃)可长期保存,但需要昂贵、笨重的低温设备,而且由于保护液中含有甘油等渗透性保护剂,解冻后需要反复洗涤。而冷冻干燥保存法以其重量大大减轻、便于运输、适合室温保存、易于再水化等优势备受关注。本文就红细胞保存的相关理论及冷冻干燥法保存红细胞研究的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从而为发展一种安全、简单和有效的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3种不同的放置方式对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合的储存方法.方法 采用垂直悬挂法、直立贴合法和平铺码放法,保存血样,对3种保存方式下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溶血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保存终末期,3组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0.469±...  相似文献   

18.
对保存3d的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液采集后在 (4± 2 )℃保存 3d的全血对制备不同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 :取存放在4℃冰箱 3d之内不同时间段的全血经制备洗涤后 ,测定其制品的白细胞清除率 ,蛋白清除率 ,红细胞回收率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控制 [1 ]。结果 :4℃存放 3个时间段的血液对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不大 ,但洗涤前溶血性试验表明第 3天保存全血对红细胞损伤程度略高些。结论 :尽可能使用 3d之内全血洗涤红细胞 ,相对可保证洗涤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西春  曹丽  王晓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1976-1976
目的:了解血液采集后在(4±2)℃保存3 d的全血对制备不同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存放在4℃冰箱3 d之内不同时间段的全血经制备洗涤后,测定其制品的白细胞清除率,蛋白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控制[1].结果:4 ℃存放3个时间段的血液对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不大,但洗涤前溶血性试验表明第3天保存全血对红细胞损伤程度略高些.结论:尽可能使用3 d之内全血洗涤红细胞,相对可保证洗涤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贮存期内不同保存时间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12例健康献血员血液,常规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取保存后3、11、19、27、35 d 5个时相点的红细胞,用凋亡试剂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凋亡率及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用Fluo-3 AM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同时留取上清液,利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在405 nm的吸光度。结果与保存3 d的红细胞比较,红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加,至27 d与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溶血率早期增加不明显,至3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至27 d与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体外贮存的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凋亡逐渐增加,可能是储存损伤的原因之一。Ca2+内流可能是凋亡主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