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椎体良、恶性肿瘤一直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 ,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出现使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产生突破性进展 ,本文总结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 7例椎体血管瘤和 11例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 ,17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 ,1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 15 2 0 %的骨水泥 ,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  18例治疗都获得成功 ,注射骨水泥 0 .5 7ml。 1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 ,6例明显缓解 ;2例有所缓解 ;随访 1 9个月 ,无复发迹象。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小创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椎体病变引起的压缩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 30例共 4 6个椎体行PVP ,其中骨质疏松 2 0例 ,血管瘤 1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转移瘤 8例。年龄 31~ 98岁 ,平均 5 8岁。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 ,影像增强器向矢状面足侧成角 10°~ 15° ,椎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 ,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椎体的中外 1/ 3处 ,将穿刺针、X线管、椎弓根成一直线进针 ,穿刺成功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 MA ,骨水泥 )按粉液比 3∶2 (g/ml)混合成糊状 ,在透视下用 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椎体。如骨水泥弥散不良再行对侧穿刺。术后当天、7天、1个月、3个月CT检查注射椎体 ,随访病情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了PVP ,单侧穿刺 32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2 4个 ) ,双侧穿刺 14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6个 )。单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2 .5ml,腰椎 3.7ml;双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3.2ml,腰椎 4 .7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 ,同单双侧穿刺无关。 2 1例良性病例疼痛完全缓解 (CR) 14例 ,部分缓解 (PR) 7例 ;9例恶性病例中PR 7例 ,2例无效(NR) ;随访 6个月良性病例止痛效果良好 ,恶性病例 3个月后止痛效果下降。CT、X线随访骨水泥术后形态无变化 ,未见椎体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病变时技术的优化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5例共62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4例4个椎体、骨质疏松7例1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4例46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粉剂与液体为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本组完全缓解率(CR)77.78%,部分缓解率(PR)17.78%,有效率为95.56%.止痛作用2周至18个月持续有效.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术后即刻CT证实有7例10椎骨水泥向椎体周边组织渗漏,只有1例硬膜外渗漏者导致暂时性神经根性痛.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只要我们操作得当,可以避免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12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12例32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各类肿瘤的椎体转移瘤。术前行X线、CT检查,术中在C臂X线机定位下,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磷酸钙骨水泥(PCP)或骨水泥(PMMA)按粉剂与流体一定比例调制成糊状,注入病灶。结果386个椎体穿刺均成功,术后注射PMMA患者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术后注射PCP患者平均10天疼痛缓解。18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严格适应症和规范细致的治疗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穿刺方法及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和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06例患者共141个椎体在DSA监视下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椎体转移性肿瘤83例,老年性压缩性骨折23例.结果:106例手术全部成功,疼痛完全缓解98例,部分缓解8例.胸椎注入骨水泥为2~4ml,平均3.1ml、腰椎注入3~8ml,平均4.85ml,骶椎4ml.141个椎体中骨水泥外漏发生率为14.9%,其中出现椎间盘漏8个椎体、硬膜外漏9个椎体、椎旁静脉丛2个椎体、椎旁软组织2个椎体,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病变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无神经症状的骨水泥外漏可不视为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共7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6例6个椎体、骨质疏松9例16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42例57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粉剂与液体为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CT表现为点状分布3个,斑片状分布6个,团状分布42个,弥散分布28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15例良性病变全部达到止痛效果(15/15),恶性肿瘤止痛效果达90.5%(38/42)。 止痛从注入水泥开始到7d显效,持续6个月。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骨水泥灌注量、灌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共218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胸椎73个椎体,腰椎138个椎体,骶椎7个椎体,共218个椎体.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根据椎体形态、破坏范围及穿刺点位置选择进针途径.结果 150例218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胸椎注入骨水泥2~5 ml,平均3.5 ml;腰椎注入3~8 ml,平均5.5 ml;骶椎4~7 ml,平均5.5 ml.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34例,89.3%;部分缓解15例,10%;无效1例,0.7%.150例中渗漏至椎间盘12例,硬膜外囊10例,椎旁静脉丛3例,椎旁软组织4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3.3%.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对29例的41个椎体病变共行46侧PVP治疗,包括椎体转移瘤1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例,椎体血管瘤3例,骨髓瘤1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1例及不明原因骨破坏1例。PVP在C形臂X线机或C形臂X线机+CT组合机监视下进行,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3:2,按椎体计算骨水泥用量为2-8ml。结果:46侧PVP成功45侧(97.8%)。本组疼痛完全缓解(CR)者19例(19/29),部分缓解(PR)者9例(9/29),无效(NR)者1例(1/29)。随访2-11个月无复发。PVP术后无一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技术安全可行,对腰椎等多数椎体行PVP只要在C形臂X线机上监视下即可,熟练地掌握PMMA使用方法是PVP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11例13个椎体行PVP,其中椎体转移瘤9例(11个椎体),血管瘤l例,骨髓瘤1例;颈椎1例,胸椎5例,腰椎4例,骶椎1例。年龄37—72岁,平均60.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用10~13G骨穿针经椎弓根刺人椎体后,用外科锤将骨穿针钉人椎体,并注入欧乃派克1ml,观察有无粗大的引流静脉显影,然后注入按3:2:1配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NA,骨水泥)2~5ml.结果 11例13个椎体1次穿刺成功12个,2次穿刺成功1个。2例骨水泥渗入椎旁软组织内,1例经椎体静脉引流导致肺栓塞。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瘤、血管瘤、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33个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3~8)ml。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33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1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6例(6/25),部分缓解(PR)者16例(16/25),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22/25)。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6例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20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8例。结果:12例良性肿瘤中,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者11例,边界不清者1例;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其中密度均匀者5例,密度不均者3例。8例恶性肿瘤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并伴邻近组织器官受侵者7例,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者1例;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均见不同程度强化,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密度不均者5例,其中2例中心可见大片低密度坏死;8例恶性肿瘤中,4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面神经受累。结论:CT扫描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操作技术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作者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为基础,系统地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对这一技术的手术操作技术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PVP的适应证与禁忌证、PVP的充填材料、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作者认为:PVP可有效地解除椎体肿瘤或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一技术操作较简单和实用性极强的介入技术。但是,必须指出:只有熟练掌握PVP的穿刺定位技术,熟悉骨水泥的性状和使用方法才能保证这一技术安全和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3例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椎体成形术治疗病例。病椎39个,其中胸椎18个,腰椎21个,36个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3个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结果:29例治疗均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2.5~5.0ml,平均3.2ml。术后随访6~12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和无效(NR)例数分别为24、3、2、0,疼痛缓解率93.1%。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疼痛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2008-10~2010-10共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27例,共36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胸背痛,术前VAS评分平均9.1分,伴脊髓压迫者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穿刺行病变椎体内骨水泥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6个椎体在CT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8.4%,完全缓解率27.9%,VAS评分术后(2.5±1.6)较术前(7.4±1.3)显著下降(P<0.05)。随访7~24个月,中位数10.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98±0.81分,有效率7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水泥外溢发生率为2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止痛及预防病理性骨折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共40个椎体,转移性肿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18例患者共2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或)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2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55.1%),部分缓解13例(44.9%),其中PVP不成功1例,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或)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并发症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出现并发症37例,其中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2例,骨水泥注入至椎体旁治疗无效者1例,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以及椎间隙32例,术后3 d原位再次骨折2例。1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 d经保守治疗自行恢复,1例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出椎管内骨水泥,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其余患者经过制动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椎体成形手术创伤小,但风险大,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将神经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0例,采用PVP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4 mL。骨水泥椎间盘在术中渗漏1例,术后无下肢神经损伤和血管栓塞症状发生。椎体前方腹腔渗漏1例,术后无特殊不适症状。36例患者术后第2 d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轻微活动,其它3~5 d陆续可离床活动。术前VAS平均得分(8.6±1.3),术后平均为(2.1±1.0),减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腰背痛加重或椎体高度丢失等情况发生,X线检查椎体内骨水泥无外漏,分布均匀。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反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情,减少被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均应用脊柱外固定器经皮对骨折椎体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同时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椎体椎体前沿高度及后凸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失血量为90ml;每个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2-5ml,平均3.12±0.93ml。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光片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75.89%~105.33%,平均93.17%±8.0%,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P〈0.01);后凸角0°-15°,平均7.53°±4.02°,与术前后比较凸角明显改善(P〈0.01)。术后CT发现椎体前缘少量渗漏1例和椎间隙骨水泥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钉道感染1例,加强抗感染治疗1周治愈;无螺钉松动外固定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A对肺周围病变侵犯段以下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2例肺周围病变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其中段以下肺动脉受侵犯且经病理证实的35例进行分析。结果:段以下肺动脉可疑侵犯5例(良性2例,恶性3例);轻度侵犯18例(良性1例,恶性17例);重度侵犯12例(良性0例,恶性12例)。肺动脉轻重度侵犯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达96.7%,但肺动脉侵犯程度与良恶性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很好地显示周围病变侵犯段或亚段肺动脉的部位和程度,对诊断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