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茎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阴茎癌诊治情况,其中鳞状细胞癌36例,疣状癌4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9例;其中12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7例获得随访1~10年。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4%和59.5%。结论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尽早治疗。术后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与阴茎部分切除范围关系不大,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阴茎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10例阴茎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10例病例中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术6例,阴茎全切术2例,阴茎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为阳性),1例因广泛肺部转移而行单纯放化疗。10例患者随访1~10年,1例1年内死亡,2例2~5年内死亡,7例生存5年以上。结论:包茎、包皮过长是阴茎癌的重要诱因,HPV感染可能与阴茎癌发生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确切。术后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13例阴茎癌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旨在提高对阴茎癌的诊治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1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2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4例行淋巴清扫术者2例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为炎性增生。术后1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出现单侧腹股沟区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3例获得随访1~5年,2例因出现广泛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阴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并随访分析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阴茎癌患者的年龄、发病病程、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预后、术后复查时间及结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时生存状态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术联合会阴部造口术;19例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标准清扫术,6例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43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例),疣状癌4例,湿疣样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患者定期随访3~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50(25.25,52.50)个月,有1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外口狭窄3例、阴茎切口感染1例、腹股沟区切口皮瓣坏死伴感染2例、淋巴水肿4例。随访期间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存活良好。结论 对于阴茎癌患者来说,合理地选择肿瘤切除方式,根据指征合理地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总结2所医院从1974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阴茎癌29例。术前均被活检证实为阴茎癌,其中25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胚胎癌。方法29例阴茎癌其中11例做阴茎龟头切除,保留尿道。9例做阴茎龟头及前1/3阴茎干海绵体切除,尿道外翻与阴茎皮肤吻合。4例做阴茎大部分切除保留后尿道会阴造瘘术。2例阴茎全切术膀胱造瘘术。2例阴茎及阴囊全切术膀胱造瘘术。1例阴茎根部海绵体部分切除术,保留尿道。结果术后11例存活15年,4例存活达7年,6例存活3年11个月,1例存活21年,7例失访。结论阴茎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仍有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阴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并行文献回顾,规范阴茎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术联合会阴部造口术;其中,20例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标准清扫术,6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43例,其中高分化19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例;疣状癌4例;湿疹样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患者定期随访5月-7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外口狭窄、阴茎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皮肤坏死、淋巴水肿等。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根据指征合理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阴茎鳞癌(附5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茎鳞癌不同临床阶段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 5 2例 1980~ 2 0 0 0年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对各临床时期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讨论。结果 :行阴茎部分切 4 1例 ,全切 9例 (高中分化鳞癌 4 6例 ,低分化鳞癌 6例 ,仅 1例术后局部复发 )。髂腹股沟淋巴切除 10例 (腹股沟淋巴均为阳性 ,髂淋巴均为阴性 )。放疗 1例 ,化疗 1例 ,联合治疗 1例。结论 :原发病灶的非手术处理慎重选择 ;高分期、低分化、深浸润者 ,无论淋巴活检阳性与否建议在处理原发灶时 ,同期行预防性淋巴清扫 ,切除范围倾向于由浅至深逐级切除的方式 ;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8.
杜春  郭亮 《甘肃医药》2013,(9):700-70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包茎,2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未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行阴茎头切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及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包茎与阴茎疣状癌发生相关。阴茎疣状癌多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MRI增强可判断有无阴茎海绵体侵犯,并据此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茎癌的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 10 2例阴茎癌的手术治疗及 3a~ 15 a的随访。结果 :随访76例 ,3a存活 6 5 .8% (5 0例 ) ,5 a存活 38.2 % (2 9例 ) ,10 a存活 31.6 % (2 4例 ) ,15 a存活 2 3.7% (18例 )。结论 :阴茎癌手术治疗时间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1959~1984年共手术治疗阴茎癌82例。阴茎部分切除13例,阴茎全切除36例,阴茎全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33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1.9%。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包皮过长以及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病变限于阴茎头,阴茎部分切除足以获得无瘤边缘,当肿瘤侵犯阴茎体时,应行阴茎全切除,建议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常规进行活检,如有转移应完成淋巴结清除。原发癌的范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首次治疗是否适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新  李佩忠  张欣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35-135,138
目的:探讨颈淋巴淋清扫术治疗cN0声门上型喉癌的手术疗效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5年6月颈淋巴清扫术cN0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T1N0M0 6例,T2N0M0 10例,T3N0M0 6例,全部病例术中随诊3年以上,喉部肿瘤20例经喉水平部分切除术,2例行喉全切除术,同期行择区性(Ⅱ~Ⅳ区),颈淋巴清扫16例,改良全颈淋巴清扫6例。结果:Kaplan-Meier法统计5年生存率为92.9%,其中,T1病变5年生存率为96.8%,T2病变5年生存率为90.6%,喉的局部控制率为97.2%,喉局部和颈部区域5年控制率为92.5%,喉局部复发1例,颈部区域复发1例。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cN0声门上型喉癌是一种必需而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1953年11月——1987年6月住院治疗的319例阴茎癌。发病年龄15——89岁,平均48.5岁。40——59岁占59.25%,与包茎、包皮过长有关。讨论了阴茎部分切除或全切,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与否及肿瘤分期等与远期存活的关系。提出了预防尿道外口狭窄具体措施,及作包皮环切的合适年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的59例阴茎疣状癌,其中54例原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经病理学研究和随访观察证实阴茎疣状癌恶性程度低,在诊断与治疗上应区别于鳞状细胞癌。治疗以局部肿瘤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术后放射治疗1、2期乳腺癌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方法、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68例1、2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根治术组42例,术后未行放疗;术后放疗组26例,其中12例行改良根治术,10例行全乳腺切除术,4例行乳腺部分切除术,于术后2个多月内接受放疗。结果:根治术组和术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3%,两组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位意义(P〉0.05)。根治术组术后发生乳房胸壁纤维化2例,患侧上肢水肿、麻木、活动不灵等6例。结论:1、2期乳腺癌患者保守性手术后行放疗的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李刚  肖凌  欧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59-1660,16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12例肝癌患者采用单纯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最大径>5 cm的18例肝癌患者采用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RFA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完全灭活率46.7%(14例),部分灭活率53.3%(16例)。单纯RFA组12例完全灭活率50.0%(6例),部分灭活率50.0%;RFA联合TACE组18例完全灭活率44.4%(8例),部分灭活率55.6%(10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AFP阳性患者术后AFP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对于大肝癌宜联合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及EGFR-TKI的治疗效果。方法:从94例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EGFR基因突变可评估患者采用TKI口服治疗(吉非替尼250mg/d、厄洛替尼150mg/d),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94例患者中39例(41.5%)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27例外显子19突变.2例外显子20突变,9例外显子21突变、1例外显子18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56.1%vs30.2%.P〈0.05);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8%/)815.8%,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50.8%vs20.7%,P〈0.05)。16例患者口服TKI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31.2%,疾病控制率为75.0%,截至随访结束,仍有14例患者生存,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3l±4.44)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应用TKI治疗晚期NSCL C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现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