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C_1q进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是国外应用得较多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为许多其他方法所不及。因此尽管C_1q有着稳定性差、无商品供应的缺点,仍然为广大免疫学工作者所乐意采用,许多新的CIC检测法也常常与C_1q结合试验等作对比研究和观察。国内近年来亦已引用C_1q结合试验等方法。本文就各种C_1q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C_(1q)是补体系统的第一个成份,它能与被加热凝聚或同抗原结合后的IgG、IgM分子Fc段的CH_2或CH_3区结合,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Immune Complexes,简称CIC)检测。以C_(1q)为基础的试验是WHO所推荐的六种较敏感的CIC抗原非特异性检测法之一。由于现常采用的人C_(1q)存在某些缺点,故在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了93例HFRS现症患者多份血清和部分尿液标本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_1q—IgG)含量,发现接受病毒唑治疗的患者血清CIC阳性率及动态水平均低于安慰对照组(P<0.05),结合尿液CIC检测情况,提示病毒唑可抑制HFRS患者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有害的中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减轻后者所致的病理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抗人C_1单克隆抗体(McAb)A_4、B_6、D_5的作用部位及对C_1q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免疫印渍技术观察了McAb A_4、B_6、D_5和C_1q的A、B、C链及胶原样区域的反应性,通过C_1q溶血试验观察了McAbs对游离C-1q、EAC_1q和血清C_1溶血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Ab A_4、B_6、D_5的作用部位均位于C_1q的B和C链的胶原样区域中,各McAbs对游离C_1q,EAC_1q,血清C_1溶血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cAbD_5对血清C_1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游离C_1q,EAC_1q的抑制作用。此结果可能提示:C_(1r)、C_(1s)和C_1q结合成C_1分子使C_1q构象发生改变,暴露了新抗原。  相似文献   

5.
测定免疫复合物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C_1q结合试验(C_1q—BA)和C_1q固相试验C_1q—SP),其敏感程度常受到血清中内源C_1q含量的影响。放射标记的C_1q与聚乙二醇结合,而Zubler和Tung等在C_1q试验中向血清内加EDTA,其后许多研究者都采用了他们的方法。作者就C_1q固相试验中EDTA的干扰作用及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蛋白A作为免疫复合物指示剂进行了研究。 C_1q按Yonemasu和stroud的方法从正常人血清(NHS)中提取,C_1q制备物保  相似文献   

6.
C_1q是一种特殊的胶原样糖蛋白,对IgG(可能对IgM)有6个结合点,能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用免疫化学法难以精确测定生物液中C_1q的含量。本文介绍一种新方法——电免疫扩散法(EID),从5μl生物样品中至少能检出6毫微克(ng)C_1q。其方法是;取150μl专一特异性抗C_1q免疫血清加1.20ml 0.01M戊二醛水溶液,目的是使抗C_1q抗体交联到白蛋白上,从而使抗C_1q抗体向阳极游动。此混合物与等量1%琼脂糖混合,50℃下制成凝胶。实验时,将30ml琼脂抗体混合铺到玻片上,凝固后,距阳极端3cm处打孔,加样。提纯的C_1q和标准血清用盐水稀释成5个浓度,从1,2μg/ml 到10.8μg/ml。血清1:50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2例恶性疟病人进行了冷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补体的检测,其中23例是良性感染,9例是典型的脑型疟。检测结果发现所有脑型疟病人都有IgG—IgM冷球蛋白血症,浓度范围在1-41mg/100ml,其中8例C_1q结合力增高,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C_(1q)受体(PQR)纯品的分子量为67 000,沉降系数2.4S,有链内二硫键。每个血小板约含有4×10~3个PQR分子,其对C_(1q)的亲和常数为3.5×10~7M~-。PQR与C_(1q)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饱和性和可逆性。PQR是不同于血小板胶原受体的膜受体分子,但可与胶原发生交叉反应。单体C_(1q)抑制胶原或免疫复合物(IC)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而多聚C_(1q)则能激活血小板的这些功能。PQR可能还有其它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CRP与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CRP与任何一种配合基结合或用加热、Ca~(2+)使之聚合以后,便能获得激活补体系统的能力。CRP-配合基复合物在含磷酰基胆硷的作用物、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存在情况下,可与C1q结合,同时启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CRP的抗半乳聚糖反应伴有旁路途径激活。人的CRP与C_1q结合有种的选择性,即它与同种C_1q结合很好,而与小鼠和豚鼠的C_1q很难结合。C_1与CRP结合如同C_1与IgG结合一样,也是1个C_1分子结合2个CRP分子。如果将CRP固定在通  相似文献   

10.
对于C_1q以其头部和免疫复物结合后,将信号传递至柄部C_1r_2C_1s_2结合点,导致C_1r_2C_1s_2激活的机理,目前只是一种推测。关于C_1激活的模型有四种。第一种模型认为C_1通过C_1q头部沿着其胶原样“臂”到Clr_2Cls_2结合点的变构性构象改变而激活,另一种模型是C_1r_2C_1s_2四聚体和免疫复合物直接接触或结合。在第三种模型中激活需要一个四聚体C_1r_2C_1s_2和两个邻近的C_1q结合。最后有人建议C_1激活是由于C_1q臂部一种半活动关节以绞链样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时细胞反应活性的变化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调节细胞的功能有关。在这类细胞中有表面带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淋巴细胞,它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体内体外试验均证实这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细胞的活性受C_(1q)调节。C_(1q)由于能清除其表面IC,所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C蛋白失表达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作为预测染色体lp/19q共缺失初筛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113例形态学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特征的胶质瘤,分别进行染色体lp/19q共缺失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及CIC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CIC蛋白失表达与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13例组织学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CIC蛋白失表达率为59.3%(67/113),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失表达率不同,在只含有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的肿瘤中失表达率(85.7%.42/49)比混合性的胶质瘤中(39.1%,25/64)高(P〈0.01)。CIC蛋白失表达预测1p/19q共缺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54/71)和71.1%(27/38),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9%(11/65)和38.6%(17/44)。按照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版修订版》,本组病例中63例整合诊断符合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及1p/19q共缺失;CIC蛋白失表达率为81.0%(51/63),其预测1p/19q共缺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81.0%(51/63)和76.9%(20/26),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降至10.5%(6/57)和37.5%(12/32)。此时,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CIC蛋白失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发现CIC蛋白失表达组比阳性表达组预后稍好,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P=0.218;无进展生存期:P=0.249)。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IC蛋白失表达情况,可以作为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一种初筛检测方法。CIC蛋白失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人们逐渐发现补体第一成份的亚成份C_1q不仅在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和多种细胞结合,这种结合是受体介导的。目前已经确定: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C_1q受体(C_1qR)。由于正常人血清中游离C_1q浓度相当低,人们一度对诸细胞表面C_1qR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表示怀疑。后来有人发现C_1和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后,一种血清调控蛋白C_1抑制剂可与活化的C_1r、C_1s共价结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了一种利用酶联C_1q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新测定法,认为该法敏感、快速、较简便,优于~(125)I-C-1q结合试验。其原理为包被于塑料板上的固相凝聚IgG与酶联C_1q的结合受标本中免疫复合物的抑制,为一种竞争抑制试验。为避免标本中内源C_1q的干扰,预先用IgG免疫吸附剂将其吸除。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IgM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6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IgM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M/C_3—CIC),发现其阳性率与风湿活动、抗“O”及CRP 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程、RF、IgM、IgG、IgA、C_3、C_4及C_5无明显关系。这些结果提示,IgM/C_3—CIC 参与了风湿活动过程,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抗人C_(1q)单克隆抗体,我们建立了固相C_(1q)—ELISA。经取代试验、阻断试验及交叉试验,证明本法具有特异性;检测15份鼠抗人C_(1q)血清,结果其抗体滴度ELISA较双向免疫扩散法高22425倍;用6份血清试验批内及批间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8—6.5%及6.2—16 .5%,表明有较好的重表性。本法适用于杂交瘤细胞上清中抗人C_(1q)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补体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1q是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成分中的亚成分,在血清中含量仅次于C_3、C_4。为探讨多种疾病时补体C1q的变化以及C1q和其它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单向琼脂糖扩散试验测定了正常人和病人血清中C1q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据报道,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有关。如能探索心脑血管病人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将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我们测定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IgG、IgA、IgM和C_3、C_4、B因子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法纯化IgM是基于C_1q可特异地结合IgG和IgM的片段,而且对IgM亲和力明显高于单体IgG。从人血清中纯化C_1q(3mg/ml),溶解于50mmol琥珀酸钠,0.5molNaCl、pH6.0,或在0.1mol NaHCO_3、0.5mol NaCl、pH8.3中,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结合,所加入蛋白浓度为5~6mg/ml凝胶,制成C_1q-Sepharose。结合率约35%(1.7mgC_1q/ml凝胶)。腹水中IgM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人血清或血浆中分离C_1q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难以获得纯C_1q。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两步法,从人血浆中分离C_1q,纯度好,产量高。另外还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混合人血浆中C_1q的浓度。其方法是:(1)过时的O型人枸橼酸血浆1000ml,用2M NaOH调pH到8.8,加入55ml 0.2M EDTA,再调pH到8.8。用5mM1.3-二氨基丙烷(PH8.8)透析后形成沉淀物,离心(6000g,10分钟)分离之,并用40ml透析缓冲液洗3次。悬浮再用含10mMEDTA3×25ml 5mM磷酸盐缓冲液(PBSE)(pH7.4,μ=0.15)离心取沉淀物,获得富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