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院内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谱及其危险因素、危险期和护理对策。方法 定期监测16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尿液的病原菌情况,统计多种因素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谱和发生率的关系。结论 肾移植术后3-13d是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期。病原菌以真菌、肠杆菌科菌为主。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衰及其治疗、留置导尿管、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病原菌谱及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护理上应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严格正规操作;减少或缩短医源性操作;做好宣教,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护理管理学     
021359肾移植术后院内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邓十桂荣刀实用护理杂志一2001,17(5)一3一5 方法:定期监测16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尿液的病原菌情况,统计多种因素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谱和发生率的关系。结论:肾移植术后3一13d是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期。病原菌以真菌、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谱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成功进行肾移植手术的315例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发生率、相关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明确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44例(45.71%)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感染,且一年内高发(90例,62.50%);病原菌检出共65株,以卡式肺孢子菌感染(14例,21.54%)多见;肺部(79例,54.48%)为主要感染部位。术后住院时间≥15 d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31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104例)和常规护理组(127例),随访7~10d,比较两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有助于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189例肾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3例次,医院感染率17.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3.1%。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留置导尿管和术前血透时间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总结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治措施及护理体会,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资料.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有:精心的术前准备和全程消毒隔离工作;强化血糖控制;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治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治泌尿系感染;注重基础护理,防治皮肤软组织感染.结果 67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9例,发生率为13.4%.其中,肺部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和基础护理,对防治术后感染,提高受体肾存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现状.方法 将106例肾移植患者按照入住病房的实际情况分成层流病房组54例和ICU组52例,比较2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层流病房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ICU组低.层流病房内的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ICU.结论 肾移植术后层流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ICU,因此肾移植术后患者应选择层流病房以降低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15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41例,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部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 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复杂性肾结石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复杂性肾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对其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结果阳性的25例患者(占20.83%)病原菌及其主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13株,占52.0%,为主要致病菌。病原菌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P <0.05)。【结论】目前复杂性肾结石并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治疗上应以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回肠代膀胱术治疗三例晚期截瘫患者合并严重上尿路受损,双侧肾输尿管积水,反复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衰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术创伤大,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共研究了某医院肾移植手术患者329例,发生泌尿道感染92例,感染率为27.96%。肾移植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泌尿道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道感染率较高,患者术后泌尿道长时间留置尿管构成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可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与尿道多重耐药菌定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收治的3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79例和对照组189例,术后采集所有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尿道多重耐药菌定植率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多重耐药菌的关系。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定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治疗费用为影响多重耐药菌与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产β-内酰胺酶细菌、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多重耐药菌。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较高,需对术后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和经济制订合理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某医院397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397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共有30例发生了产褥感染,感染率为7.56%。从30例产褥感染的产妇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3%,革兰阴性菌占70.37%。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围术期血红蛋白数值<90 g/L、手术时间≥90 min以及术前合并生殖道感染等是引起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因素促使产褥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48 h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新生儿共发生54例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1.25%,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占66.7%)、胃肠道(占18.5%)、皮肤软组织(占9.2%)。出生体质量越低(χ^2Trend=126.88,P〈0.001)、住院时间越长(χ^2Trend=106.89,P〈0.001),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或风险越高;有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高(χ^2=5.338,P=0.02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性别无关(χ^2=0.984,P=0.321)。在54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体内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其中G+菌23株,占42.6%,主要G+菌对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普遍耐药;G-菌31株,占57.4%,G-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及侵袭性操作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应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诊疗的5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在年龄是否〉65岁、是否有2种以上并发症、有无皮肤或黏膜糜烂、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是否≥20d及住院时间是否〉40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560例中并发感染107例(19.1%),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其中≥2个部位感染10例,因感染死亡24例(4.3%);细菌培养检测出86株病原菌,以幽门螺旋杆菌最多,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其中合并2种病原菌感染5例,3种病原菌感染3例,4种以上病原菌感染2例;行胃镜检查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内镜检查(P〈0.05)。结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偏高、存在多种并发症、有皮肤黏膜糜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长,并与病原菌及内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致病菌分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神经内科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致病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神经内科3年共收治住院患者4 284例,发生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为3.57%。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8.2%。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较长、吸痰和导尿等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为51.90%。结论该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无特殊规律,建议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