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坏死的复杂病理过程。中青年患者(平均年龄38岁)发病率高,如不治疗,80%的患者将在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目前尚无阻止ANFH进展的有效方法,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保留股骨头手术、髋关节置换等。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治疗,迄今国内外多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保留股骨头(保头)和不保留股骨头,用人工假体股骨头置换(换头)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 osls o f femo ral head,ANFH) 是骨科领域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临床上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有关专家对本病的重视和研究,许多学者提出其理想的治疗应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髋关节功能.因此,如何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现就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或Ficat分期:I~III期)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郭靖 《医疗装备》2015,(16):18-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其预后非常重要。而MRI及CT在其辅助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MRI在A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进展,并与CT检查手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低场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e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痫,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防止股骨头塌陷,恢复关节功能X线摄片、CT、MRI是其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MRI应用较晚,但MRI对ANFH的早期诊断最敏感、最特异,敏感性达到100%本文收集一组早期ANFH病例,共25例,30个股骨头,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进一步明确早期ANFH的MRI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最终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目前,已知该病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素有关,但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该病患者大多数为中青年,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人们更关注保留股骨头的疗法.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ANFH保留股骨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疑难病,其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死亡,患者易出现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近年临床上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何预防坏死股骨头塌陷的发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很多学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了大量的探讨工作,不断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而手术是遏制股骨头坏死进程和防止塌陷的基本方法和前提,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1].现就成年人ANFH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MRI检查诊断并临床随访的45例早期(0-Ⅱ期)ANFH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MRI检查发现早期(0-Ⅱ期)ANFH表现为股骨头软骨板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囊积液并见特征性的双线征。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0-Ⅱ期)ANFH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6例ANFH患者的17只髋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继而分别每支血管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供血动脉内共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15~25万u、丹参40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mg;治疗后复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示Ficat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ANFH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及早诊断。如果对该病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和/或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髋关节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32例AN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ANFH的早期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岁,单侧ANFH 15例,双侧ANFH 17例。其中有外伤史8例,酗酒史12例,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500u,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5),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低场MR及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敏感性,分析低场MRI及螺旋CT对ANFH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ANFH的75例患者92个股骨头应用多层螺旋CT与低场MR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按ARCO分期,CT显示正常8个,Ⅰ期13个,Ⅱ期31个,Ⅲ期及Ⅳ期40个;MR显示0期9个,Ⅰ期21个,Ⅱ期24个,Ⅲ及Ⅳ期38个.CT可显示ANFH的骨质疏松、股骨头星芒状结构的增粗、变形、关节面下的囊变、新月征、骨硬化线及晚期股骨头塌陷等征象.MR可显示病变所致的双线征、囊变、股骨头塌陷、骨髓信号的改变及关节腔积液.结论 对早期ANFH的诊断,低场MR较螺旋CT优势明显,但对于中晚期病变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40例,常规行磁共振成像(MRI)、X线平片、股动脉DSA检查,后在股骨头的内外侧动脉内行灌注溶栓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对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股骨头磁共振成像和股动脉DSA,治疗后定期随访患者6个月至1年时间,观察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估。经介入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均得以缓解,患者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经6个月至1年的术后随访,患者MRI和(或)股骨头x线平片显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明显修复。本文主要研究采用介入治疗对ANFH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分析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ANFH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征象,评价ANFH的分期。方法52例双侧股骨头行低场MRI和和X线片检查,部分行CT检查,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进行了和对比。结果(1)52例(66个股骨头)中,双侧15例,单侧37例。其中18个(27%)X线平片为阴性。(2)将ANFH的Mitchell分型与Hungerford分期列于对应表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型和B型与0—Ⅱ期之间,C型和D型与Ⅲ、Ⅳ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P〈0.005)。(3)Ⅲ,Ⅳ期ANFH合并积液量比0—Ⅱ期明显多。结论低场MRI可准确的显示早期ANFH的病变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ANFH的MRI分型与影像学分期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且低场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干CT及X线平片。因此临床上凡是有髓部疼痛、功能障碍、长期饮酒及服用类固醇激素者检查都应进行MRI检查,力求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CT在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138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3例(6髋)全部为阴性,11例(17髋)为Ⅲ~Ⅳ期ANFH。55例(72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18髋,MRI:T1WI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54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T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4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比较CT、MRI对早期ANHF的阳性检出率;分别约72%和85%,MRI略优于CT。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利用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治疗,工作电压9~11.5 KV,冲击波次数800~1200次.结果 26例患者在疼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改善.随访X线平片、CT、MR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DSA检查显示股骨头血管数目增多或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有确切疗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磁共振(MR)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ECT和MR检查的诊断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等。结果 96例疑似病例中,共有80例确诊为早期ANFH。ECT和MR对早期ANFH检查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ECT和MR检查早期ANFH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95.0%(P>0.05),而MR特异度(80.0%)和正确诊断指数(0.75)显著高于ECT(特异度为55.6%,正确诊断指数为0.48)(P<0.05)。结论 ECT与MR在早期ANFH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MR的特异度和诊断正确指数优于ECT,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ANFH患者的25髋先常规行X线平片、MRI、股动脉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 mg、尿激酶25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80 ml、血栓通0.15 mg;术后每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血栓通0.3 mg及肝素钠4 500 u,连用5 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MRI、股动脉DSA,随访1年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12个月(平均10.0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思春  刘波  刘枨敏 《中国校医》2014,28(11):878-879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在临床治疗中的办法。方法对12例不同类型的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和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按Stewart和Epsteincz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治疗股骨头骨折原则上要手术治疗,手术中要根据骨折块的不同灵活采取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钟荣国  谢锋  李洲成  杨明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76-1578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至2011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颈部淋巴管瘤3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行手术治疗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病理检查确诊为囊性淋巴管瘤.随访0.5~9.0(4.5±2.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颈部淋巴管瘤有浸润性生长趋势,手术治疗是颈部淋巴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