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腰背肌筋膜疼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常规组应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联合组则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腰背功能评分、压痛阈和腰椎活动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明显降低,相比常规组,联合组ODI评分明显更低;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均明显提高,相比常规组,联合组明显更高(P <0.05)。治疗后两组压力疼痛耐受阈(Pressure Pain Tolerance Threshold,PPTO)和压力疼痛感觉阈(Pressure Pain Discomfort Threshold,PPDT)均明显提高,相比常规组,联合组明显更高(P <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治疗后RDQ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针刺MTrPs能明显缓解腰背不适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激痛点针刺加TDP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肌肉紧张带位置,在肌筋膜线上密集拔罐,同时针刺。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1个月后的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针刺组的83.3%(25/3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针刺组的疗效减退,总有效率为40.0%(12/3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评分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评分较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联合肌筋膜线拔罐可有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物注射疗法与西药口服对比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注射疗法组、药物组各30例,通过MPQ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注射疗法组愈显率100%,显著优于药物组73.3%,2组MPQ量表评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改善(P0.01),并且药物注射疗法组在症状及疼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且在随访1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疗效。结论药物注射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治愈率高,且临床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志红  白玉  付爱玲 《新中医》2022,54(17):215-219
目的:观察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腰椎功能及疼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64.58%(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竖脊肌、多裂肌力-位移距离(FDD)水平和髂肋肌、最长肌、多裂肌疼痛侧中位频率(M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和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纳入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结合运动治疗,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疗效及随访。结果:治疗2疗程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疗效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运用手法结合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激痛点针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每组患者均干预4周,每周干预2次,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积分(SF-MPQ评分,包括PRI、VAS、及PP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痛点针刺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肌筋膜激痛点/扳机点/触激点/激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为关键点。MPS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绝大部分围绕MTrP展开和深入,但MTrP发病机制不明确,以整合假说理论较盛行。MPS是一个常见而影响广泛的临床问题,占普通门诊患者的约15%[1],对人群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诸多影响[2]。由于病因、疾病模型等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MPS患者予中药热敷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治疗3、7 d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7 d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变化;比较男女治疗前与治疗3、7 d NRS评分变化;观察治疗3、7 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68例,脱落7例。治疗3 d总有效率83.6%(51/61),治疗7 d总有效率95.1%(58/61),治疗7 d疗效优于治疗3 d(P<0.05)。治疗3、7 d N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7 d NRS评分低于治疗3 d(P<0.05)。男女治疗前与治疗3、7 d 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敷治疗MPS,治疗3 d后有效,治疗7 d后疗效更佳,疗效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激痛点动伸推拿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斜方肌M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激痛点动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2组均予前3d每日治疗1次,之后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2~3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期(治疗结束后2周、4周、6周)进行VAS评分,在治疗后6周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VAS评分在随访各时间点均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后4周、6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周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激痛点动伸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斜方肌MPS均有显著疗效,但动伸推拿长期疗效优于传统推拿,值得推广且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灸钟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的260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用温灸针刺并用治疗的临床责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随访半年以上,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治愈i000例,显效880例,有效450倒,无效270例,总有效率为89.6%。结论:温灸针刺并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腰背肌筋膜综合征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病之一,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综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激痛点按压技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范围内,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查找激痛点按压技术与其他疗法比较治疗MP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通过RevMan5.2软件对单次治疗前后VAS评分,压痛阈值(PPT)等评分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共计352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激痛点按压技术的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疗法的治疗/对照组[MD=-8.38;95%CI(-11.31,-5.44);Z=5.60;P=<0.00001];使用激痛点按压的治疗组PPT改善显著优于其他疗法的治疗/对照组[MD=0.56;95%CI(0.33, 0.70);Z=5.53;P<0.00001]。结论:激痛点按压技术在改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治疗的2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走罐治疗,观察组采用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肌肉僵硬、活动障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游走罐加中药热敷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减轻组织炎症,抑制纤维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心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口服稳心颗粒治疗.结果:两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3251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灸组,浮针组1753例,针灸组1498例。治疗过程中浮针组有73例、针灸组有105例未按要求完成治疗及失访,两组其余均按要求完成疗程治疗及随访,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对疗程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对再次复诊率给予比较。结果疗程治疗结束时两组疼痛评分(NRS评分)差异显著(P0.01),浮针组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3个月时两组亦有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年时两组无差异(P0.05)。6个月及1年时两组临床疗效及复诊率无差异(P0.05)。结论大样本临床观察显示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中长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督脉滞针疗法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施以督脉滞针疗法,1次/d,30 min/次,对照组饭后30 min口服0.5 g对乙酰氨基酚,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14 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82.60%,(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17.4%(P0.05);两组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VAS评分和压痛积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隔天治疗一次。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包括VAS、PRI、PPI三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并于3个月随访时再次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RI、PPI、ODI、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5-HT、DA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VAS、PRI、PPI、ODI、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于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患者疗效优于单独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脏腑推拿对于神经递质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针刀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s)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TrPs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RMDQ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rPs能明显缓解颈肩MPS患者的不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