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阴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阴市2009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伤害合计死亡714例,年均死亡率为59.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26/10万。死亡率(/10万),男性为71.52,女性为47.18;0~14、15~34、35~59、≥60岁分别为15.93、22.10、51.38、245.77。伤害的主要死因,全部人群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14 343.6人年,平均潜在工作减寿年数为7.57人年。[结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其他意外事故、自杀是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 - 2017年蒙自市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94.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91/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15.4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和淹死。0~1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最低,为10.06/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要死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死亡率为23.62/10万,意外跌落为首要死因。居民的平均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为76.89岁;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64 984.29人年,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54‰;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63 859.2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16‰。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蒙自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原因,为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瓯海区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2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34.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1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7.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0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的82.53%。围生期疾病为0岁~组首位死因;损伤与中毒为45岁人群死因的前两位,是5~15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从5岁~组开始居死因前两位,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脑血管病从45岁~组开始升至死因前两位,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减寿年数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以及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伤害死因的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因伤害死亡680人,占死亡总数的11.87%,居全死因第三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9.91/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7.77/10万;女性死亡218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0.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被杀、触电。伤害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结论伤害是危害该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阆中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报告的阆中市2012-2017年伤害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阆中市居民伤害平均粗死亡率为55.25/10万(标化率为49.27/10万),占全死因8.33%,居全死因顺序第4位,男性死亡率为69.72/10万(标化率为62.6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0.11/10万(标化率为41.75/10万);前5位主要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淹死、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80.07%。因伤害造成减寿年数最多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2015年,平均减寿年数最多的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为57.44年。结论 伤害是危害阆中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根据主要伤害死亡的类型、不同年龄组死亡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伤害的死亡水平、伤害的死因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4~2005年高密市死亡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伤害合计死亡1197例,年均死亡率为70.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38/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100.37,女性为40.08(P〈0.01);0~14岁、15~34岁、35~54岁、55~74岁、≥75岁分别为26.60、68.87、63.09、84.99、274.59(P〈0.01)。伤害的主要死因,全部人群为公路交通事故(559例)、自杀(212例)、淹死(135例);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31002.5人年,潜在工作减寿年数为36363.90人年。[结论]高密市伤害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公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93/10万。总体伤害死亡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6.20%。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24 826人年,PYLL率为5.38‰。前5位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3.37/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11.21/10万)、自杀(5.03/10万)、淹死(2.78/10万)和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1.75/10万);其中男性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位,女性以意外跌落为首位。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14岁及以下以淹死为主,15~64岁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应针对不同重点人群进行相应的伤害干预措施,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降低伤害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流县2004—2011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居民伤害死因监测资料,对伤害死因别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双流县伤害死亡率60.48/10万,标化死亡率57.28/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死亡的85.3%。8年间伤害死亡率总体未见明显趋势,但意外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淹死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运输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死亡以40-64岁为主,意外跌落以65岁以上为主,淹死以0-14岁为主。主要伤害死亡的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2004—2011年双流县居民伤害死亡率未见下降,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之首,意外跌落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不同年龄段首位伤害死亡类型不同,应针对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 - 2018年安徽省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用SPSS 20.0和Excel 2007软件分析伤害死亡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3 - 2018 年安徽省伤害标化死亡率47.4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t = - 6.77,P <0.01)。伤害死亡率男性>女性,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伤害是全人群第5位死因(占7.94%),是0~44岁组首位死因。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溺水和意外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分别是0~14岁、15~64岁、≥65岁组首位伤害死因。伤害PYLLR为10.73‰,AYLL为26.53年,居全死因第1位。其中交通事故PYLL最高,溺水AYLL最高。结论 安徽省伤害死亡疾病负担较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如皋市2008—2012年居民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状况,为政府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如皋市2008—2012年DeathReg 2005死因系统数据库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2008—2012年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皋市2008—2012年居民损伤和中毒年均死亡率为5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76/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5位,减寿年数(PYLL)居第2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损伤和中毒死因顺位前4位依次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自杀。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在15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后随着年龄的上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和中毒死因的PYLL首位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平均减寿年数(AYLL)首位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结论]必须根据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特点,加强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对洞头县2012—2013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标化,分析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洞头县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246.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69/10万,居全死因第1位;男性死亡率为338.90/10万,女性死亡率为147.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肝癌、食管癌、胃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潜在减寿年数依次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平均减寿年数依次为白血病、宫颈癌、乳腺癌、肝癌和鼻咽癌。结论恶性肿瘤是洞头县居民主要死因,严重危害洞头县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4—2019年平凉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死亡特征,为伤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9年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的伤害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 2014—2019年平凉市伤害年均死亡率34.14/10万、标化死亡率36.81/10万,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93%);各年龄组年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前5位伤害死因中交通事故死亡率从20.17/10万下降到14.40/10万(APC=-8.00%),伤害导致的PYLL(潜在减寿年数)为16 251人年,AYLL(平均减寿年数)为22.58年/人,PYLLR(潜在减寿率)为7.71‰,交通事故所致PYLLR均居男性和女性首位。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平凉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 - 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 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2 - 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149 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 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对寿命影响。方法分析南京市六合区2010年死因登记系统资料,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等指标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结果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3.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伤害死亡率不同。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达到22.29岁。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是六合区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防制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邹威    胡松波  李中坚  颜玮  赵军  陈小娜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126-213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伤害死亡流行情况及其疾病负担,为科学制定本省伤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14—2019年江西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江西报告伤害死亡25 638人,年均粗死亡率为 50.81/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 49.55/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事故、跌落、溺水、自杀和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分别是0~14岁、15~44和45~64岁、≥65岁的首位伤害死因。2014—2019年江西省前5位伤害死因中,跌落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 = 8.22%),中毒粗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14—2019年伤害PYLL为692 196.73人年,PYLLR为14.24‰,AYLL 为 33.77年。PYLL及PYLLR 交通事故最高,AYLL最高的为溺水。15~44岁年龄组PYLL最高。结论 江西省伤害死亡负担较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