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3-1635
中风发病机理主要与气虚、血瘀、痰蕴相关,气虚是起病根本病机,痰瘀是发病关键病机。"气-血-痰"轴内生转化,互为因果,是中风发病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中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重视治气、治血、治痰,治气为先,痰血兼顾,其中益气活血化痰法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涤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痰瘀同源理论出发,论述了痰瘀交结的病理机制,认为痰瘀在致病过程中往往交结为患,且痰瘀交结是缺血性中风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并通过前期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痰瘀交结贯穿于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始终,故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应痰瘀同治,双管齐下,方为正法,为涤痰祛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20例临床体会云南省德宏州中医院(678400)郑蔚苍,苏贵强【关键词】中风,中医药治疗,痰瘀同治法中风为人类三大死因之一,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历代医家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我们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  相似文献   

4.
从消积导滞法论治中风,由于食积可以生痰、痰郁日久阻滞气机、化热生风、甚则痰瘀互结从而导致中风病的发生或者复发,消积导滞法以中风的防治为根本出发点,探讨了饮食积滞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整个过程的地位,突显了消积导滞法在防治中风病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导涤体内伏痰,是防治中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丽红 《国医论坛》2006,21(2):13-15
中风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笔者在<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证治分型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中风可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心窍,痰湿蒙塞心神,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9个证型.通过对中风证型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又认为活血化瘀法与中风证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活血化瘀法是古今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6.
中风从痰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斜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见于西医的急性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中医神经内科专家王永炎教授,治疗中风急症经验丰富,主张中风从痰治疗。他认为中风病因极为复杂,风、火、痰、瘀、虚常相兼为患,涉及心、肝、脾、肺、肾多脏,但痰常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和病机,治疗常以化痰为主。根据病情佐以散风,通络,活血,益气,养阴等,每获显效。在王永炎教授的指导和启发下,笔者将从痰治疗中风分为八法,应用于临床初见成效。1 豁痰开窍熄风潜阳法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8.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出血性中风的病机,结合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对破瘀涤痰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部分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破瘀涤痰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但对于破瘀涤痰法应用的适合阶段及是否会加剧脑出血或导致血肿继续扩大尚缺乏资料。建议对血肿较大、意识障碍较严重的出血性中风应进一步分型观察。  相似文献   

10.
林玫 《陕西中医》2006,27(2):239-239
脑出血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对“中风”的认识,历代医家立论各异,说法不一。自《内经》开始至唐宋时期,多从“外风”立论,认为脉络空虚,风邪自外而中,至金元时代,对中风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刘元素主火,李东恒主气,朱丹溪主痰,逐步形成了内因学说,如朱丹溪是以“痰”立说,强调”痰”为中风的主要病机,他根据中风患者临床多见痰涎壅盛,认为中风的发生与痰有关,又因患者多痰,故肥胖者易罹患此症。此外,又以气候条件说明中风非“外中风邪”,多是湿郁生痰,痰瘀生热,热盛生风所致,因此他强调“治痰为先”。根据此论点,笔者在单纯中药治疗中风时,多从痰着手,运用化痰通络法治疗脑出血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风的发生与痰瘀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中风病的历史渊源及化痰祛瘀法的理论依据上阐述了痰瘀与中风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化痰祛瘀法在中风病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治疗类中风(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总结类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证候类型(肝风挟痰、气虚络瘀、寒痰阻络、阴虚动风、肝阳上亢)、治法(化痰熄风法、补气活血通络法、温化寒痰法、涤痰益阴熄风法、镇肝熄风法)、常用方剂(温胆汤、补阳还五汤、三子养亲汤、涤痰汤、镇肝熄风汤)、常用配穴等。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遗症之汗证亦可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红  周蔓蔓 《天津中医药》2009,26(3):213-214
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多痰瘀交阻,中风后遗症之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亦多因痰瘀所致,提出此证可从痰瘀论治,并阐述了方药的古人论述和现代研究,举例说明了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汗出过多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光华  王秉生 《陕西中医》1994,15(3):109-109
作者认为瘀痰交阻是形成中风的主要病机,自拟活血化痰汤(丹参、山楂、菖蒲、远志)治疗中风68例,总有效率91.2%,提示活血化痰法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痰浊与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候表现,从痰瘀诊治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发改善高脂血症、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中风重在从痰瘀诊治。  相似文献   

17.
正风痰瘀阻型是中风常见证型之一,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痰多而黏,喉中痰鸣,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症状[1]。中风急性期治疗后常遗留中风偏瘫,据统计,在存活的中风患者中,超过80%患者存在肢体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敷贴法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偏瘫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经》对对中风“偏枯”的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成贺  王衍海 《陕西中医》2001,22(2):124-125
对《内经》中风“偏枯”的认识进行了探讨。在发病机制上,《内经》对中风有中外风立论的一面,同时强调过食肥甘,心胃内虚,本气不足,及情志失调,也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因素。论述对中风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危重证的“豁痰开窍启闭法”,“益气回阳固脱法”的意义及方药运用。  相似文献   

19.
远玲 《光明中医》1997,12(4):4-6
中风病从痰辨治八法远玲于建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261041)主题词:中风病/中医药治疗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痰在中风病中既是诱发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痰与中风的发病、病理演变关系密切。近年来,我们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清热熄风、活血通...  相似文献   

20.
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病沈宝藩,路桂英新疆中医学院附属医院(830000)中风病是中医内科四大病证(风、痨、臌、膈)之一,现代医学之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我院中风病科研组自1982年以来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有关问题作粗浅的探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