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周后族 《华西医学》2009,(10):2654-265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N)和肠内营养支持(E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7d的营养支持治疗,EN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升高程度明显大于PN组,胃肠功能较PN组更快恢复。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0例),肠内营养(EN)组(18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开始经空肠造瘘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Fresubin(瑞素),量由500 ml/d递增至1 500 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d8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P〈0.05),EN组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在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在术后8d较术后1d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防治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胃底贲门癌术中放置鼻肠管予以早期EN简便易行,既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 选取129例胃肠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并给予肠外营养(PN)或PN+肠内营养(EN)进行营养支持。并对支持前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给予PN+EN进行营养支持的84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单纯给予PN组的病人.结论 早期合理给予PN+EN有助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的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和标准肠外营养组(PN),并分别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肠道功能恢复较PN组早,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体重损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术后第8天EN组较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EN应用于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9例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7例,并分别进行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率、术后排便时间、7d下床活动患者比例、食欲正常患者比例、住院天数、营养费用、并发症;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肠功能恢复较PN组早,平均住院时间少于P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损失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7d能下床活动者和食欲正常者的比例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3d,PN组与EN组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和体力,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8.
闫文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76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39例)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39例)。TPN组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术后第1天始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夜。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基本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花费情况,术后第1天及第8天监测总蛋白、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功能恢复早于TPN,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与TPN基本相同,肠功能恢复早,且操作方便和营养花费少。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将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0例,观察手术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纤维连接蛋白(FN);每周测量体重;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Hb、Alb、TFN、FN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为早。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王桢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1-188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胃癌且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2例,依患者意愿分为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肠内组和行术后肠外营养治疗的肠外组。对比观察两组胃肠道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胃肠道功能(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情况上,肠内组明显优于肠外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5例,EN 肠外营养(PN)组36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NE组较EN PN组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TNE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 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 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胃癌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进而确定胃癌术后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台并分析.结果 (1)共纳入29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包括胃癌根治术患者2407例.(2)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合并后的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的OR(95% CI)值为0.51(0.14,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OR(95%CI)合并值为0.42(0.32,0.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的OR(95% CI)合并值为-18.43(-19.68,-17.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血清白蛋白恢复更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更短,所以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为目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最佳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各29例。免疫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能,1000mL/d;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能。普通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素;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素。对照组围术期不进行营养支持。各组患者术前5d、术后8d检测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术后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免疫营养组手术后CD4、CD4/CD8、NK、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明显,和普通营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后CRP均明显升高(P〈0.叭),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比较,免疫营养组CRP升高的最不明显(P〈0.01)。免疫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王蓉  高德伟  龚卫琴  徐立宁  刘朝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78-1479,1482
【目的】观察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应用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给予整蛋白肠内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支持前后营养指标、肺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以及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7d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正压(PEEP)、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肺内分流(Qs/Qt)治疗后明显减少。研究组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O.01)。【结论】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老年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并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后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多次少量饮水及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观察比较术后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能改善患者的基本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2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1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7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统计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EN组白蛋白为(39.8±4.2) g/L,明显高于PN组的(35.2±4.1)g/L(P =0.001);EN组ALT水平明显低于PN组(P=0.001);血糖为(7.2±0.4) mmol/L,明显低于PN组的(10.8±0.4) mmol/L(P =0.026);肛门排气时间为(65.3±12.7)h,明显短于PN组的(97.4±9.4)h(P =0.001);平均营养费用为(4851±538)元,明显少于PN组的(11 320±1170)元(P =0.000).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EN是安全、经济、可行的.与PN支持相比,EN可更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微量低磅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95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治疗组)52例和早期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43例两组。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继发感染率、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不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并可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胆红素水平、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