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世章治五更泄经验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鞠建伟潘承业关键词周世章五更泄老中医经验五更泄是一种发生在黎明之前腹部隐痛、肠鸣腹泻、泻后则安的病症。古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均认为五更泄属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证。周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症不纯属命门火...  相似文献   

2.
<正>曲阜市中医院朱鸿铭主任医师系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济宁曲阜朱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余年,对顽固性五更泻的证治经验丰富,介绍如下。1病机认识五更泻多因脾肾阳虚引起,顽固性五更泻是由五更泻久治不愈,使脾肾阳虚进一步加重,尤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更为突出。从子午流注理论理解,脾旺于巳而衰于亥,肾旺于酉而衰于卯。亥时脾经经气最弱,卯时肾经经气最虚。由于肾阳不足,无力温  相似文献   

3.
五更泻辨证施治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泻,又叫鸡呜泻,指晨起肠呜泄泻,腹痛隐隐,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日2~3行。五更泻多由于肾阳虚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照,运化失常所致。笔者在临床诊疗中,亦遇到几例非脾肾阳虚型五更泻。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俊 《国医论坛》2012,27(6):42-43
五更泄又称"肾泻",时医认为五更泄多为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所致,常以四神丸、理中丸等方加减治疗,然临床上五更泄的病因病机远非仅脾肾阳虚,五脏六腑皆可令五更泄.五更泄亦非纯属虚证,也有实证.故同是五更泄,中医治则也不尽相同,现整理有关文献,结合临证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更泄是在黎明前腹部隐痛、肠鸣、腹泻、泄后则安的病症。 五更泄属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症,此症不纯属命门火衰,应结合临床脉症相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五更泄”主要病机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因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尤易发作.诸医家多以温肾助阳之“四神丸”治疗,但多不见显效.作者以补肺治疗五更泄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关键词:五更泄;四神丸;补肺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相似文献   

7.
五更泄:五更泄一般认为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也有些五更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胜病情却较突出,如肢体困重,倦怠嗜卧,不耐劳动,动则气短,面色萎黄,舌苔白腻或薄白,是病在脾而不在肾,宜用升阳法治之。以羌活胜湿汤为基本方,加白芷、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白芍等。目的是"下者举之",使清阳上升,挽回中气下陷之势。  相似文献   

8.
四神丸为治疗五更泄泻的著名方剂,由《普济本事方》二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和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相合而成,可治疗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久泻及五更泄泻,以脾阳根于肾阳为理论基础,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本文从四神丸的出处、方论及临床运用探析脾阳根于肾阳理论,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五更泄泻的主要病机是黎明前阳气当至而不至,脾肾阳虚,命门火衰,阴气极而下行,而致泄泻。反思,既然可以出现阳气当至而不至的情形,那么必然会有阳气至且过于亢盛的情形存在的可能。人身贵在气血调和,若是阳气相对亢盛,血弱不能配气,也会出现里急腹痛的五更泄泻。  相似文献   

10.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11.
仝志启 《河南中医》2009,29(6):569-570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黎明之时腹泻。对于其病机,方书多责之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当今医者亦多遵此而用四神丸化裁治疗。验之古今临床,五更泻病机复杂,除肾阳虚衰外,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脾肾阳气不升,或肝强脾弱者皆可引起五更泻。具体病机大致分为肾阳虚衰,火不温土;肝气犯脾,木乘土位;脾虚湿盛,清阳下陷;寒湿内盛,困遏脾阳;痰饮阻滞,气动饮行;瘀阻肠络,波及肝经;酒积酿热,肝失疏泄;饮食积滞,困遏肝脾;肺气郁闭,腑传失司。  相似文献   

12.
五更泻是肾脾两脏的“同病”,它由肾阳虚衰导致脾失温煦而致运化失常。西医中的肠结核常可出现“五更泻”症状,治疗十分棘手;中医治疗也非易事,四神丸的疗效并非理想。而我以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为主治,选用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小用中医药就治好了西医陪感棘手的“五更泻”,这充分地说明了中医的独到与伟大,尤其说明“辩证施治”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柴巍  柴崑  柴岩 《山西中医》2004,20(2):11-12
晨泄 ,俗称五更泄 ,亦称黎明泄。临床表现为发生在黎明前 ,腹痛肠鸣即泄 ,泄后痛减或痛止。一般认为晨泄多由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而用温补 ,然柴瑞霭主任医师辨证施治 ,不拘套法。现将笔者随师临床所录总结如下。1 肾阳虚衰例 1 :郭某某 ,男 ,5 8岁 ,2 0 0 2年 1月 2 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4.
肾泄的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泄一词最早见于汉.华佗所撰,后由唐.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分歧,众说不一。通过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对历代医家的观点进行探讨分析后认为,肾泄关键是由肾阳虚衰,火不生土,闭藏失职所致,与肾、脾、肝三脏有关,但肾虚为其病本。至于肾泄泄泻时间多在五更时分的原因,则是由于阴阳消长所致。因肾为阳气之根,能温煦脾土,五更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今命门火衰,脾肾阳虚,阴寒内生,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  相似文献   

15.
温肾、暖脾、涩肠是治疗五更泄的常法,笔者临床体会若能根据病情加入制肝或益肺药物,疗效可明显提高,介绍如下。 1 制肝安脾 五更泄多在4~6时,按五行相配与十二地支的规律,木气旺,则肝气急,疏泄太过,乘虚犯脾,引起肠鸣腹泻。4~6时过后,疏泄适中则泄泻止。所以应制肝安脾法与其它治法联合运用。如脾肾阳衰引起的五更泄用四神丸合痛泻要方,……  相似文献   

16.
五更泄泻乃肝木乘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五行的关系和五行之生克制化关系着手,结合四神丸药物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五更泄泻非仅属脾肾阳虚,尚因五更之时,肝木之气得四时木气之旺乘脾而致;四神丸亦非仅温肾暖脾,且有抑肝、折木之功。结论:肝木乘脾是五更泄泻的主要机制。临床在四神丸方中加入疏肝理气健脾之品,治疗五更泄泻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九环 《河南中医》2012,32(8):1076-1077
四神丸为温补脾肾、涩肠止泄之剂,专治脾肾虚寒之证。用之治疗五更昏迷、五更阳脱、五更上肢痛、五更喘、五更汗,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五更泄中医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坡 《中医研究》2002,15(5):39-40
治疗五更泄常见从脾肾阳虚入手 ,以致渐成定式 ,见五更泄便谓之脾肾阳虚 ,便求之四神丸 ,然而就临床所见五更泄绝非脾肾阳虚一端 ,其病机相当复杂 ,当谨慎求之。下面笔者对五更泄的中医辨证论治作一初步探讨 ,供同道参考。1 脾肾阳虚 ,健脾温肾五更泄就临床所见 ,属脾肾阳虚者  相似文献   

19.
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晨泻,指黎明前作泻,多因肾阳不足,肾虚命门火衰所致,一般认为五更泻即肾泻。如,明·龚延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此肾泻也"。《实用中医内科学》将"黎明之前脐腹作痛,  相似文献   

20.
翁棉伟  陈一斌 《新中医》2019,51(1):254-256
<正>五更泻是以黎明前肠鸣而痛,或脐下作痛,泻去则安为主证的病症,其特点在于每天清晨必然发作腹痛泄泻,且多伴见肢凉喜暖,腹部觉冷,脉象多沉。历代医家多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积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又称其为肾泻,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即有:"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目前,中医内科学也将五更泻与泄泻肾阳虚衰证划同,治疗主以四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