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全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9,26(7):80-82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近年来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全身/局部)、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1-12收治的262例275条肢体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下的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其中经皮血管腔内成形74条肢体;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201条肢体,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268条肢体(97.5%),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恢复正常的血液回流;7条肢体左髂总静脉段未能完全开通。随访240例占91.6%,随访时间896个月,平均(48.3±20.2)个月。其中完全缓解94条肢体(34.2%);明显缓解174条肢体(63.3%);轻度缓解7条肢体(2.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9例(43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40/43),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体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3)。结论: PTA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致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希全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9,26(5)
<正>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 alarterial obliterans disease,PAOD)往往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性坏死。按发病急、慢程度可分为急性闭塞和慢性闭塞。急性闭塞多由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慢性闭塞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 相似文献
6.
超声消融术作为一种新的导管介入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眼1演。我院自2001-09~2002-11应用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7.
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以其致残率高.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多发生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近年来以中医治疗、血管旁路手术、动静脉转流手术为主,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但疗效却不尽如人意.随着小口径(直径≤3mm)扩张球囊的问世,使膝下小动脉的PTA治疗成为现实,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10~2008-07采用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ll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ASO患者膝下小动脉闭塞性病变40例47条息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对慢性周围动脉栓闭塞39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方法 观察2008年8月-2010年6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9例(53条患肢)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分析腔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ABI)、并发症、随防结果 。结果 53条患肢中,影像学技术成功49条患肢,成功率为92.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马艳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8-49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发展,超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迅速,目前大部分的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腔内途径得到治疗,超声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腔内血管外科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重要。现就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诊治中的应用简述如下,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做一对比,以观彩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共25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后,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制定术前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术后穿刺点均未出现血肿,其中5例出现皮下淤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后再通。术后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患肢血液循环明显改,患足疼痛明显减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微创及良好的安全性,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术前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中创伤及军训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较常见,药物治疗易导致血栓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和部队战斗力,故近年来主张手术或介入方法治疗[1]。笔者所在科室以往主要采用经患侧切开显露股静脉,再介入操作的杂交手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2],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缺点。2010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型全腔内微创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下肢ASO患者的病变肢体先行DSA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和侧枝循环形成情况,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22条肢体有明显病变,血管狭窄大于40%;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14例,治疗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18条肢体明显好转,2条肢体部分好转,2条肢体无效,总有效率90.9%。结论 DSA能准确评价缺血肢体的血运情况,对手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血管内治疗对于下肢ASO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PTA)治疗内瘘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医联体单位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因内瘘血栓性闭塞患者14例,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9例和人工血管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PTA治疗,观察术后血流通畅性及内瘘通畅持续性。结果 14例血透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5天内均可正常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100.0%和88.9%,人工血管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60.0%和40.0%。结论 PTA能及时有效治疗内瘘血栓性闭塞,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更显著,可延长瘘管使用时间,保护有限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7,(7)
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日渐成熟;对损伤血管的处理不再是单纯结扎,随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腔内技术逐步应用到血管损伤上,对血管损伤的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腔内技术在血管损伤治疗的优势日渐凸显,较好地解决了某些血管损伤的治疗难题。随着腔内技术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也应该熟悉腔内技术并发症。这对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处理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目前腔内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闭塞患者5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68.0±3.5)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PTA组26例和单用PTA组26例,前列地尔联合PTA组在PTA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qd,连用2 wk,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术前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结果 2组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感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TA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行走距离和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最大行走距离比单用PTA组增加明显(P<0.01),但AB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下动脉闭塞、狭窄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短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